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教学语言探微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96次
  • 评分4
  • 10
  • 0

浙江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322013) 黄 莹

现在的小学生往往不爱上语文课。由于阅读能力的不足,他们对文字过多的语文课基本抱有排斥心理。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单调乏味,永远都在讲那些抽象的文字;认为只要会认字、会说话,别的都不重要。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的语言单调乏味所致。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言中听出文本的情感、课堂的趣味性,自然不会被吸引。可见,语言的运用与风格,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联系紧密。

要教好语文课,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一、 语言的规范性

由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南北方言大相径庭,发音特点、遣词用字等方面相差甚远。虽然教育部规定教学时统一使用普通话,但是地域的发音特点与表达习惯所造成的影响太大,导致语言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比如,在生活上,有些教师喜欢把“拖把”说成“墩布”,把“肥皂”说成“番碱”。这些习惯也被他们带到课堂教学中。而在教学时,将“同学”说成 “同鞋”,“办公室”说成“办公史”,“教室”说成“教师”更是比比皆是。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些教师认为“请你回答”和“你请回答”,“我先走了”和“我走了先”反正都是一个意思,随意乱说。对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这些词句的不标准、不规范,不仅构成理解上的障碍,还会造成他们运用上的失误。

要教好小学语文课,一定要发音准确,组词、造句规范,这是很重要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就涉及一些助词的使用,如,的、地、得等,还有一些多音字的用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当涉及这些助词、多音字时,才能通过有效的例子来告诉学生它们的用法。如,“他考试得了第一名,激动得哭了” 。在多音字的运用上更是应该直接给出例子,并注音对比:“我家和邻居家一直相处(chǔ)的很好。”;“小明家和小红家不住在一处(chù)。”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意识到低段的学生由于刚刚入学,词句方面几乎毫无积累,教师应使用准确的、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耳濡目染,并养成用规范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二、语言的情感性

汉语由于它本身的抑扬顿挫、平仄高低等特点,具有比他国语言更丰富的情感表现。小学语文课本的文本在这方面更是具有先天的优势。在鲜活生动的形象、丰富深刻的内容的作品中,情感的渲染非常明显。我们教师只要巧妙地利用教学语言,就能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畅游于文字所描绘的世界,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有这样一句:“鸟儿唱,鱼儿游。”如果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没有到过江南的学生可能无法对这一场景进行想象。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

师:小朋友们,春天我们都出去踏青过。在踏青的路上,我们都看见过什么呢?

生1:小路两旁树发芽了。

生2: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生:3:溪水融化了,可以看到鱼吐泡泡

师:春天来了,林间的小路上杨柳青青了,鸟儿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裳唧唧喳喳地叫着,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被冰封了整个冬天的鱼儿在欢快地游泳。

这里,将学生没见过的场景转换为人人都见过的场景,加上教师富有感情的生动描述,学生一下子就展开自己的想象,沉浸在语言的意境中。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我们是站在竹筏上看风景,那大家不就像那个竹排上的小男孩吗?” 在想象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属于自己的思维情境,仿佛自己真的站在竹筏上,听到鸟儿叫,看到鱼儿游,溪水清澈的情景。

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理解,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教学时,他们将体验到的感情融入朗诵,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这对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材的内容多富,有一定趣味性。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途径。在语言艺术中,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各有特点。“一位公子上了擂台”和“一位拿着折扇穿着白衣的翩翩公子缓缓地走上擂台”,哪个句子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很明显是后者。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语言艺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景阳冈》一课中说:武松在路过景阳冈时“明知山有虎”,还饮了18碗酒 ,“偏向虎山行”。果然,遇到老虎并成功将其打死。由于这篇课文节选自章回体小说,原文并非是普通白话文,教师在描述角色形象时,就可以有效利用语言的技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描述武松的形象时从侧面告诉学生:世界上最大的老虎——西伯利亚虎,成年可以长到800斤,体长3米;虽然武松遇到的老虎没有那么大个,但是根据课文描述,它也是“吊睛白额,利爪尖牙”,至少也该有个400多斤吧?我们一个成年人的标准体重才多少?就算是男子举重最高也不过才100多公斤。同学们,你们说它该有多凶猛?武松喝醉了酒还一个人将它打死了,武松该有多神勇、多厉害!

通过这样的设问、对比等语言,再配以教师夸张的表情,学生立即就能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展开联想:喝醉了酒还能打死那么大一只老虎,那武松肯定武功很好,并且身材一定高大威猛,膀大腰圆。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不仅使课文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武松打虎的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既享受到趣味,又获得了知识,更增添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喜爱。

四、教学语言的条理性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尽管语文教材中没有特别长的课文,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花在阅读上。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由于文本语言的原因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阅读能力的不同,他们的理解会存在差异性。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条理性。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提到“李四光的家乡有一块大石头”并以叙述的方式介绍了李四光注意到石头,后来因此成了地质学家,并揭开石头的来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条理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师:李四光发现家乡有块大石头,他为什么会发现呢?

师:如果是你们发现大石头,你们会怎么做呢?李四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顺着课文往下读。

师:那么他找到答案了么?课文中的答案你们觉得哪个是对的?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揭开谜底吧。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回答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找出答案。在这个问题链中,也许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有所不同,但是教师仍旧能用精准、有条理的语言进行引导,让课堂不至于偏离主题。语言的条理性,可以有效补足小学生阅读方面的缺陷,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的目的是对小学生进行汉语运用能力的初步培养,包括语言逻辑、语言规范、语言风格的初步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通俗、规范、有趣、生动,使学生学好语文、爱上语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