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学生思维的“水立方”

  • 投稿豆豆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41次
  • 评分4
  • 42
  • 0

江西安远县东江源小学(342100) 赖 明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由一些问题串联起来,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思维而设置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门外”走进“门里”,从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认识也在思维的拓展中获得质的飞跃。我们崇尚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切入点,强调让学生动脑,开展思想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讨,实现思维的升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设置问题时,充分意识到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置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历练,在过程中拓展思维宽度、抻拉思维长度、形成思维高度,构建刚柔并济的思维“水立方”,为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问题内涵,构建思维宽度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用问题链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学生在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时,也能够获得思维的开发和认识的提高。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含金量不高,往往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发;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好,可学生找不到思维出口,教师指导、启发不到位,也会让学生在“门外”干转。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给学生更多的切入点,这是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教学问题大多数是围绕教材而展开的,教师要想设计好问题,就需要对文本进行透彻研读,这样才能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思维生发的角度。

在学习《古井》一课时,针对古井的描写,有这样一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古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表达了出来。要让学生理解这古井的品格,问题设计就需要围绕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展开讨论。在教辅资料上有这句话的问题设计:“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这三个问题有一定层次,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但是,如果换一种问法,效果会怎么样呢?我是这样设计的:井水怎么会成为“甜美的乳汁”呢?“哺育”一词用在这里合适吗?古井和母亲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呢?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问题的宽度加大了,原来前两问都是标准化答案,答案是唯一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换过之后就不一样了,每一个问题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更多空间,思考宽度的拓展,给学生思维带来了更多动力,效果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延伸问题外延,抻拉思维长度

所谓延伸问题外延,就是要从问题外围找到一些突破口,将问题向外空间延伸,给学生带来更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思维的转移性训练。如看到一个苹果,联系到其他苹果,这不算什么延伸,由苹果能联系到橘子、桃子,甚至是苹果电脑,这才是对问题的外延扩张。教学问题也是这样,就事论事有必要,就此事论他事更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讲《落花生》时,教师都会设计这样一道讨论题:如何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这个讨论题不管如何组织,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教师早已将这个讨论范围给划定了,学生不会超出界限。也许讨论会很热烈,但效果难明,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说是低层次的。如果对这个讨论点进行一个长度抻拉,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我当时是这样提示的:人要讲体面有错吗?为什么一定要对别人有用呢?你对这样的说法赞同吗?说说自己的理由。本来这道没有什么争议的题目,给我改造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只停留在“正面”了,也会向其他方向延伸了。思维的长度加大了,学生思维的运动量当然也加大了,不管问题讨论的结果能否形成一致观点,这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一种巨大收获。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思想,不做教师手中的“木偶”,这才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整合问题关联,形成思维高度

课堂教学问题不仅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还与其他课内外乃至社会因素有极高的关联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整合,就会形成问题体系。学生在这个问题体系中畅游,自然就会获得更多思维的训练。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有重要促进作用。所谓关联度,就是指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这种内在联系就形成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由长城想到长江,由长江想到祖国,由祖国想到母亲,那么长城和母亲也就建立了关联。

有一位教师在讲《登山》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我之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段话是列宁说的,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在生活中做过这样的事吗?做过的讲讲心理体验。如果没有做过,你以后打算怎么做呢?很显然,这位教师是将这个问题向四周拓展了,由列宁登山向学生的生活延伸,让教材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相互关联,不仅给学生思维带来了更多空间,还大大提升了思维的层次,使学生思维从知识向认知方向发展了。

课堂教学问题只是教学载体,利用什么方式展示,从什么角度突破,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长度、高度。这不是随便变换一下问法就可以解决的。构建学生思维的“水立方”,不只是几何空间概念的变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