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抓文脉,抓写法,抓过程——追寻说理性文章教学的理想状态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95次
  • 评分4
  • 85
  • 0

江苏启东市久隆小学(226200) 施卫华

说理性文章,就是分析问题、进行论证、讲明道理的文章。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说理性课文。这些说理性文章,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也就成了语文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们只把这些文章放在单元中教学,关注文章在单元中的主题,而忽视这些文章的文体等特点。因此,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人文,轻工具

我们来看一个教师的《说勤奋》的教学目标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说勤奋》一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以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了人文目标,重视了“写什么”的问题。对语文的工具性目标,特别是说理性文章严密的逻辑丝毫不提,忽略了“怎么写”的问题。

2.重文体,轻趣味

很多时候,我们抓住文章的体裁特点,要求学生找出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看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或者先把有关的文体知识向学生和盘托出,然后再讲,弄得学生一头雾水,学起来更加困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重结果,轻过程

在说理性文章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并不重视,但为了考试,总结学习结果的环节一定不会少。例如,《谈礼貌》教学的结尾,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这篇课文结构严谨。作者开头提出‘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观点;然后举出三个事例,证明了谈礼貌的重要性;最后总结观点。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就叫说理文,也叫议论文。”

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品读感悟的过程,是为了应试而教。针对以上情况,说理性文章应该抓住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抓文脉,设计环节

说理性课文一般都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论述。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围绕课文的结构,先让学生和课文对话,明确课文的观点;接着品读文中事例,使观点深入人心;最后在感知内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学生在简洁明快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学得轻松,使原本可能出现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如《说勤奋》这篇课文,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说理性文章的魅力。教学时,就可以抓住“一个设问、两个人物、一个道理”来展开教学。

二、抓写法,展开细节

《学与问》这篇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是非常典型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怎样的教学板块,才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摆事实,讲道理”的特点,进一步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呢?

1.自主阅读

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展示交流

(1)你从哪里体会哥白尼的好问?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2)指导朗读。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5)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中,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抓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的开放,让教师“用”教科书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说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作者的观点、事例及其联系,让学生要么阅读,要么思考,要么交流,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故事导入:某大公司在当地最有实力且员工待遇很高,因此应聘该公司的人才很多,竞争十分激烈。最后一场招聘测试是在一个雨天进行的。候选对象都端坐在公司的大厅内等待测试。大厅内已准备好一半人的雨伞。测试时间快到了,主考官说:“从这里到考场要穿过一个露天走廊,请大家抓紧时间进场。”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有的抢过一把雨伞就跑,有的两人共撑一把雨伞,有的索性冒雨前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最后一场考试。同学们猜一猜:最终被聘用的是哪些人?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体会?

2.揭示课题:看来,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作(板书课题:学会合作)。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吧。

通过故事体验,学生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意义,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