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品词析句味无穷

  • 投稿呵呵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53次
  • 评分4
  • 44
  • 0

江苏东海县实验小学(222300) 朱 唯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一、品味用词之美离不开语境

语言文字之美往往要结合语境来品味、鉴赏,才可显现其丰富的韵致。什么是语境呢?所谓语境,指的是文章的语言环境。离开了具体语境,词语的字面意义就会发生变化或不存在。因而,读懂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来推断它的意义。俗语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出示:“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师:这个“韧劲”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它让我想到柳枝弯曲度很大,很难把它折断。

师:那在这里它又引申为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看看。 

生2:我想,它是说这株柳树在困难的条件下,在恶劣的环境下,没有屈服。

生3:前面说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这就是韧劲,就是不屈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用得相当多的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词语,从简单的组合中发现遣词造句的内涵美,就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出词语的味道来。

二、结合语境品词析句的有效方法

1.稀松平常的字眼,联系上下文后就有了丰富的意蕴。有的词语单独看起来不太好理解它的意思,但与语境结合起来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充满了情趣。

请看《小稻秧脱险记》中的句子:“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说,“收拾”一词还难于理解。有的学生会说:“‘收拾’就是你欺负我,我就打你。”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让他们读读课文后面的句子:“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联系这句话,他们就会明白:“收拾”就是把杂草毒死,因为后面写“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倒下去”就是死了,杂草给消灭了。而平常所说的“收拾房间”中的“收拾”是“整理”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这就是活学而不是死记。

2.简单的词语,变换读法后就能领会其中表达的技巧。《乌鸦喝水》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样是品味词语“终于”的意思,教师可以直接提问:“这里的‘终于’一词能不能删去?”但有一位教师却采用范读的方法,故意丢掉“终于”,学生一下子就听出了其中意思不对。这时,再让学生阅读品味,他们很快就思考出“终于”一词表明乌鸦想了很长时间。可见,变换一下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看似普通的词语,运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作者炼句的精巧。《烟台的海》中写冬天的海浪:“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春天的海浪:“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同一篇文章,写不同季节的海浪,却用了同一个词。这里就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品味在不同语境中“扑”的内涵和意蕴的不同。冬天的“涌浪扑向堤岸”,“扑”字让人感受到了烟台海的壮观景象。春天的“浪花”“扑”上岸展现的是“微波泛起”时烟台海的可爱与轻盈。

4.品味优美的词句要重锤敲打,不能旁敲侧击或浅尝辄止。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比喻句,他们虽然不懂“比喻”“明喻”“暗喻”等概念,但能明白“把什么比作什么”。而到了高年级,若教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文章中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再进行训练,那未免有些“老熟套”了,浪费了抓住重点品味词句的时间。但是如果在需要品析的地方,因为教者自身备课不充分,又碍于脸面,羞于利用学生这一教学资源,而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那就不可能让学生品尝出语言的无限韵味来。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泉城》中的一段:“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教师没有挖掘出这段比喻、排比句的语言形式和内涵的美,而只是让学生用“有的……有的……”造句,学生造的句子还是在一、二年级就说过的:“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做游戏。”这显然没有达到品析的效果,让人兴味索然。

结合语境品词析句,是咀嚼语言、吸收语言营养的有效方法,它同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可以逐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则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