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初探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59次
  • 评分4
  • 38
  • 0

广西桂林市秀峰区西山小学(541001) 张志平

“教是为了不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摸清难点和重点,直面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这样,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紧跟教师的思路主动听课,破解难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本文是笔者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小学高年级课前预习实践的基础上做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把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够学会的知识可以不教,以节省时间,着眼于重点问题的讨论、丰厚情感的感悟,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激励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就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已趋于固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1.因势利导,多途径灌输预习观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多向学生宣传预习的好处。可以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把预习的观念予以灌输,也可以把预习的方法、步骤形成文字,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中张贴展示,更可以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习优秀的、预习习惯好的学生“现身说法”。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上课时就更容易与教师合拍呼应,形成共鸣。

2.明确针对性,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预习动力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会有部分学生呈现出厌倦学习的状态,导致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加强预习是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状况的良好途径,而针对这部分学生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与动力是关键。这些激励机制通常包括信任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亮点激励等。信任激励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进而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兴趣激励是设法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竞争激励是通过强化竞争,鼓励学生进步,当然竞争要有度,以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亮点激励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他们自信,进而提升他们的能力。

3.区分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搞预习

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培养预习习惯的初期,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区分,因材施教搞预习。例如,对于学困生,预习时可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多读几遍课文、学习生字、画出不懂的词句;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查些资料、多问问题。对学困生要多多鼓励,当他们因为自己的预习而跟上了教师上课的节奏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不会如坐针毡了。其他学生预习时所查的资料、所提的问题如果也能得到回应,他们也会觉得课上得很充实。这就是预习带来的快乐。

二、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策略

1.以常规预习为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的常规预习就是我们常说的读课文、画生字词、查字典。常规预习一般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做,做得好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一般都表现优异。如果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没养成常规预习的良好习惯,“读、画、查”进行得马马虎虎,其课堂学习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因此,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策略仍然要以常规预习为基础策略,加强常规预习的布置和检查,尤其要促进学困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督促学生自觉预习。

2.以重点预习为发展策略

小学语文的重点预习就是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要求能力能够达到的学生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深入研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如果说常规预习是以“读、画、查”为基本要求,那么,重点预习则是围绕着“问”和“写”来开展的。“问”要围绕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来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窃读记》一课,如果学生能提出以下这些问题: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怎样窃读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的预习是真正到位、有效的。重点预习中的“写”是指让学生尝试着把预习中获得的理解与感悟写出来,文字不必多,只言片语也可以,批注在课文旁边即可,鼓励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以引申预习为提高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因此,在高年级语文的课前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适当离开文本,把思考的范围、空间引申到课文之外。比如,对于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质疑要予以鼓励。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对比文章的内容、体裁、结构、写作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拓宽视野,增长学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预习:学生之间可就预习所得互相交流,也可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收集材料,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甚至可以组成预习小组到社会和自然的大课堂中去探访、实践。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培养了自行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能不“安逸而功倍”吗?

三、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补充策略

1.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策略

语文的课前预习一般由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但是如果一个班级到了高年级,班里的大部分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就不得不采取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补充策略。对于还未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将预习安排在课内有较多的优越性。一是时间上可以保证;二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也可以相互感染;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指点,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内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预习了。有了课内预习打下的基础,课外预习就可以放得开手,放得下心。有计划的课内预习,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花的时间是必须的,也是有价值的。

2.从严把关、加强检测的策略

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专注度容易受到影响。一些原本养成了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如果教师布置了预习,事后却不闻不问,那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预习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马虎了事,甚至不做了。因此,要加强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检查,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的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良好的习惯在教师的督促下也会逐渐形成和固化。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改变人的一生。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而高年级的课前预习有其独特性,与高年级课程难度的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都息息相关。而加强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不仅要有高效的激励策略,还要科学地运用常规预习、重点预习、引申预习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采取课内预习、由扶到放、从严把关、加强检测的补充策略。灵活运用以上策略,必能使学生爱上预习,紧跟教师上课的节奏,获得语文课应有的充实和快乐。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