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23次
  • 评分4
  • 11
  • 0
  摘 要: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只有拥有广泛的阅读量,积累阅读知识,才能做好阅读,感悟阅读。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要尽量多一些,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每天都有变化,吸引着学生,给学生增加乐趣、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充满新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56-0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这项科目贯穿了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始终。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生们的各项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才是学生各项能力养成和提高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只有拥有广泛的阅读量,积累阅读知识,才能做好阅读,感悟阅读。不少家长阻止学生读课外书,认为阅读课外书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课外阅读的都是“闲书”。事实上,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好的文章句子。要会积累。学生大量的阅读能帮助他们写作,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一、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主次,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要尽量多一些,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每天都有变化,吸引着学生,给学生增加乐趣、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充满新意。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有电脑,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三、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语文,是社会精神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记录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实语感的提高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只要用对方法,肯下功夫, 多多的练习,在课外的时间里,自己多读读书,读一些优秀的散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量,多积累素材,才能在读文章的时候有语感可以用。如果不多多地练习,就不知道怎么激发语感;教师也应该参与学生的朗读,如果老师自己本身就不会怎么朗读课文,就不可能给学生提出有价值性的评论和建议,就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语感的水平了。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老师一定要从自身来提高自己的语感水平。 所以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不仅可以提高语感水平,还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老师要给学生很多的实践经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思想,畅想自己的思维, 让自己在读书中写尽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臧 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2)
  [2] 徐旭红.简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 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