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阅读教学中“语言理解”的三个维度——《果园机器人》教例剖析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3次
  • 评分4
  • 96
  • 0

江苏阜宁县陈集中心小学(224400) 朱海彦

“用什么吸引学生,拿什么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踏上工作岗位后经常思索的问题。于是,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虽怀有对教学的热情,却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了听课是我成长的阶梯。

那是县里组织的一次公开课活动,名为“同课异构,打造有效课堂”。我有幸听了其中的《广玉兰》和《最大的麦穗》两节课。当时,我就被别具一格的教学流程深深吸引了,不禁感慨,同样一个课题竟然可以这样精彩纷呈。课堂中,执教者在学生实际的整体观照下,以敏锐的语文课程眼光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和深度处理,有效整合了课文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内容集中,形式简洁。反观自己,其实就是一只井底之蛙,什么也不了解;就是一个被蒙住眼睛去上班的人,在黑暗里徘徊,什么也看不见。这次活动让我豁然开朗,教师们的一节节课就如一双双神奇的手,打开了我的另一扇窗:课堂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以后,听别人的课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在听课与上课中,我琢磨、反思、模仿、尝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思索与实践,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正确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和我总能看到窗外鲜活的、富有生机的世界。

一、导入引人入胜

魏书生老先生说:“好的导入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在一次公开课上,实验小学的黄老师在上《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此时此刻,你们知道老师最期待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就有学生说:“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我要善于思考。”“我要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我要积极发言。”“我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学生们顿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语既俘获了学生的心,也使学生的认识由模糊走向了清晰。

二、复习注重实效

黄老师先带领学生重温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但他的复习方法非常新颖。一般的教师大多是让学生认读词语,其实,这种做法只检查了“认”而忽略了“写”。黄老师则出示了概括课文内容的三句话,当中出现了上节课的重点生字的拼音。他让学生先读句子,再看拼音,最后写汉字,还要把每个汉字写规范。这个练习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融入其中,真是一箭双雕。黄老师的检查方法也是非常实在、有效的。黄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两张作业纸展示出来,同学生一起批改,哪个字写得不规范就友善地提醒学生;哪个字写错了就耐心地帮学生纠正,最后给学生打上“星”。剩下的作业则让学生互相批改。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星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复习使学生的认识由实效走向了幸福。

三、细节演绎精彩

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细节可能就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就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厚的句子,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对细节作精湛而又深入浅出的点拨,使学生能洞察玄奥。

《最大的麦穗》里有这样一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段话中有两个“最大的”,它们包含了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谆谆教诲。黄老师在处理两个“最大的”含义时,就问了一句:“‘一穗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学生立即深思起来。教师又说:“这两个‘最大的’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下说的?”引导学生感悟语境。学生立刻恍然大悟:第一个“最大的”是指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见到的,是握在手里的那棵麦穗。这样学生在明白两个“最大的”含义后,在下文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时就能释然而悟了。把握细节使学生的认识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四、评价客观精准

课堂上,教师清新、活泼、感染力极强的语言也会给课堂注入清风活水。尤其是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言,犹如寒冷的冬天飘然降临的春风,让人心中不由得涌起阵阵暖意。有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说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对学生的不同解读给予了最客观、恰当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心理上自然地给自己一个暗示,认为教师在关注自己,这样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正确认识自己,逐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认识由自信走向成功。

抽40分钟,去听听课,你就会发现40分钟的奥妙真的很多。它既为学生获得智慧提供了平台,又为学生获得成长提供了沃土。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又要把学生视为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像苏格拉底一样,对学生善施教化,让学生的认识在充满挑战的“麦地”中落地生根,恣意生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