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最美唯有读书声

  • 投稿电竞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95次
  • 评分4
  • 21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平东小学(226364) 孙 云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一学生读文章中相应的语句,但语速较慢,语气平淡。)

师:好,请坐。谁再来读一读?

(一学生举手,用很平淡的语气读。)

师:好,请坐。“抽出”是怎样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抽出”可以换什么词?

生1:“长出”。

生2:“冒出”。

师:把这些词换到句子中读,应重读哪个词?

生3:“抽出”。

师:好,我们一起齐读。

……

分析和反思

学习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不可偏废。《石榴》文章语言生动优美,适合在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对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能力,陶冶情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教学片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还不够到位。读书时,学生的语速没有变化,语调平铺直叙,情感游离于文本之外。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不能做到恰如其分,无论学生读得怎样,老师只有“好”“请坐”的反馈,评价的语言平淡、随意,毫无感情色彩,毫无激情。长此以往,学生将会越来越不喜欢朗读,也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可能是怕时间来不及,因而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不到位,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当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时,教师可以先让全班的同学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及时纠正,然后亲自示范,让阅读训练更扎实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只是引导者,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围着自己转,跟着自己的步伐走。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够自觉地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耐心地等待学生成长。

2.坚持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课文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体味,进而用自己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而是直接提问哪个词应重读,没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要重读。这种朗读指导是蜻蜓点水的、浮光掠影的,是无效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阅读的乐趣,提升运用的能力。当接连两个学生都没读好时,教师就要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模仿的欲望,增强他们读好的信心,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求学,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3.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能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坐春风,兴味盎然。课堂气氛会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当学生的朗读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切不可用一句“怎么读成这样”或“好,请坐”就把学生打发了,应满怀着期待与爱意,从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及时鼓励:“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真有毅力,通过一次次重读,终于读对了!”“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真棒!”……我相信教师充满激情的鼓励、真诚的赞美一定会让成功的喜悦涨满他们的心房,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

4.适当运用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因此,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选择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的做法。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朗读不满意,不要急于对学生作出评价,应允许学生提出申请,重新练习后再读一次。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语文课上,琅琅的书声是最动听的声音,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最美唯有读书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落实朗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