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69次
  • 评分4
  • 90
  • 0

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210000) 陈 蓓

设计理念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高年级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习惯上总是以解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梳理脉络等问题为主。新课程标准提出硬性的写字要求后,教师才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但是,总体而言,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本课设计力求打破常规,把第一课时上得更实在、丰满,更有情有意,并将写字指导和写字习惯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鉴于第一课时的特点,本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首先,激情导入,激发阅读之趣。课前收集学生和母亲合影的照片,制作成“母亲伴我成长”的PPT,播放以激情。其次,携词入文,体会真挚之情。先抓“真挚”,整体感知“怀念母亲”,相机理解“真挚”的意思,并指导写好“挚”字;再品“寝不安席”, 指导写好“寝”字,体会表达,感受思母之情;再借“频来入梦”感悟日记,体会思念之切,相机指导写好“频”字。最后,巧妙留韵,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为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体现了散文的特点。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以读促讲,以读促思是上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真挚”“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指导写好“挚”“寝”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强烈的思母、思国之情。

3.初步感悟和借鉴日记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强烈的思母、思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激发阅读之趣

1.播放“母亲伴我成长”的PPT。

2.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你的母亲,你会怎么说?

3.揭示课题。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国学大师季羡林在高二时就失去了母亲,他的伤痛数十年如一日,人到中年写下了这篇《怀念母亲》。

4.了解季羡林。

先学生间互相交流,教师再课件出示。

第二板块:携词入文,体会真挚之情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所写的怀念母亲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怀念母亲有什么不同吗?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来回答。

2.出示词语。

真挚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朦胧 凄 凉 可见一斑

3.携词入文,初步感知,相机指导写好“挚”“寝”两个字。

(1)抓“真挚”,整体感知“怀念母亲”。

①解决读音。

② 作握手动作理解字义,推测 “真诚恳切”的词义。

③ 将“真挚”带入文章读(出示片段),再次体会意思。

④ 写“挚”字,并反馈。

(2)品“寝不安席”,体会表达,感受思母之情。

①教师指导写“寝”。

②读一读,结合上下文想一想:在这里它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③在这一段中,像“寝不安席”这样的结构并表达同样意思的还有哪个词?

④第二自然段,短短的153个字中,还有哪些词语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样,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

出示第二自然段并交流。

相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⑤请注意第二段中和数字有关的几个词,再去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⑥引导体会并板书“抱终天之恨”。

4.借“频来入梦”感悟日记。

(1)出示第三小节,教师引读。

(2)关于“频来入梦”,作者用了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你知道吗?

(3)读读下文的四篇日记,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把你感触最深的与我们分享。

日记一: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理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凄凉”以及相关句子的含义。

再读,体会触景生情的写法。

出示11月18日、11月20日、11月28日的日记。

补充出示: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这几篇中还有哪篇也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

比较四组日记,谈谈感受。

尝试补白。

11月20日的日记,写作者又想家,想故国,想朋友了,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一天,又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呢?日记里没有写。也许是守着窗儿,望地上满地的落叶;也许是躺在床上,聆听小鸟的啼叫;也许是看到日记本中夹着一张泛黄的老友送的书签……还有很多的也许,请你大胆想象,把最能勾起作者回忆的场景写一写。

第三板块:巧妙留韵,唤醒阅读期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季羡林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品味他的几篇日记,并追寻他的散文《追梦》,感受他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布置课外作业:

1.在田字格中将每个生字写两遍,写工整、美观。

2.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做三处以上的批注。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终天之恨

祖国母亲 无尽怀念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