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情”字牵引,百趣生——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82次
  • 评分4
  • 65
  • 0

江苏南通市滨海园区三余小学(226300) 潘胜男

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了发展。因此,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换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师生对话,使学生在感性思维与理性教学的碰撞中身心得到发展。要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斩获,必须要遵守童真、童趣的年龄特征,通过改善外在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师生之间通过情感沟通,增进课堂交流,满足学生的认识发展需求。

一、携趣设境,智激生疑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为迎合儿童的认知心理,情境创设越来越重视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一)营造气氛,平添情趣

情境创设的手段要依据文章的类型和内容而定。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描写了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针对文章的音乐题材,在营造教学氛围时,多采用音乐背景,营造一个音乐空间,便于学生沉浸于文本气氛中。尤其是该文章提到的《即使你远在他乡》和《革命练习曲》两首曲子,有助于学生了解肖邦、了解沙俄侵略波兰的历史背景,从情感上同情波兰人民深受的苦难。同时,视觉效果也不容忽视。制作肖邦生活照或生平照片,并插入二战背景下波兰人民的写实照片,可起到渲染课堂气氛,与音乐背景相映生辉的效果,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帮助学生酝酿情感。

(二)悬念预设,智激生疑

仅仅营造外部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情境创设中,离不开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不一定要以提问的方式来完成。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教师在导学时板书:“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样,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是谁说的名言?他会是怎样一个人呢?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出这番话的?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时,正好因势利导,先指出这句名言出自肖邦之口,再回答文章所处的历史背景——沙俄侵略波兰的十九世纪初,最后引出文章的题目“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发情牵心,深度探究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线,是教学资源整合的核心。通过预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的阅读中,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站;接下来是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牵引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一)抓住一点,深挖主线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往往是故事推进的关键。挖掘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自主探究的过程。肖邦是众所周知的音乐家,学生们或许听过他的音乐,但对文中出现的两首曲子并不一定了解。在教学中,可从这点入手,延续预设中的问题与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即使你远在他乡》和《革命练习曲》两首曲子分别是谁的作品,其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同时,教师板书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两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肖邦当时的情感状态;并以此进行对比,以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探究情感,勾勒框架

人物情感是文章转折变化的关键。只有洞悉这些转折变化,才能勾勒出文章的框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用意。如文中两首曲子出现时,肖邦的情感出现了两次变化:《即使你远在他乡》作为送别曲,使肖邦“泪水溢满眼眶”;《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得知起义失败后,在“悲愤欲绝”的情感中创作的。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肖邦在弥留之际恳求姐姐在他死后把他带回祖国。文章的情节在肖邦的三次情感变化中展开,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将情节推向另一高潮。在勾勒文本框架时,可根据三次情感变化而进行,这样使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三、回归本原,体悟寓意

勾勒全文框架、探寻情感变化是为最后的教学反思打基础的。阅读反思要从中得到一些体会、悟出一些哲理。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等方式,都是出于让学生自主领悟文本的教学目的。

(一)梳理框架,回归本原

在反思环节中,重新梳理全文的框架是必要的。这样可使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去看待文章,并勾勒出文章的主线,从文章的结局反推作者写作的初衷,有更多的收获。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全文框架时,从肖邦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再反推回去,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时,在收到恩师相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时,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泪流满面了。正是因为这一腔热血,他才能在悲愤之中创作出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经过反推梳理,提升了学生理解的高度,对肖邦的一生有了从音乐家到爱国者的全新定位。

(二)小组讨论,深度体会

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体会,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步。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畅谈体会,增加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上面提到的课文,有些学生对肖邦离开故土产生疑问,甚至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成为热点话题之一。不同见解的出现正是学生思想活跃的写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了肖邦的举动,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情趣,又提升了教学深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情”字,突出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沉浸在文本的世界里,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