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朗读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6-04-18
  • 阅读量916次
  • 评分4
  • 85
  • 0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所写的:“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它。”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深入文本,读得入情入境,必然是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由于低年级识字教学量较大,教学时间紧凑,有些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过多重视写和说,而忽视了朗读;此外,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朗读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增加了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难度。那么,应该怎样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朗读基础,让朗读成为低年级教学的亮点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扎扎实实,练好朗读基础 
  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曾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正确、通顺是第一步。只有扎扎实实练好朗读基础,才能谈得上朗读的“精彩”。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以朱熹老先生的话为朗读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打好基础。 
  1.紧抓拼音,正确朗读 
  低年级语文的两大教学重点就是拼音和字词。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识字写字,忽略了拼音的重要作用。学生刚入学,首先接触的就是拼音学习,虽然有部分学生已经受过学前教育,会读拼音了。但是,不少学生还存在着普通话里夹杂方言,朗读的声调不正确,说话含糊、吐字不清的现象。所以,我在学生一年级时,就注意训练学生清晰发音,大声朗读,做到“字字响亮”。 
  受方言影响,我的学生在前后鼻音、声母n和l、平翘舌音的区分上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自己认真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型变化,再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要求字字读准。此外,还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自己寻找易读错的拼音,互相提醒,为学生的流利朗读打下了基础。 
  2.紧抓词句,流利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朗读时字音准确,但是读得却拖拖拉拉,断断续续,把词语都拆解开来,整篇文章也被拆分得支离破碎。其实,这是因为学生年纪小,识字量有限,还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中只关注到了字的读音,才会忽略词句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学会在词句中正确的位置停顿,那么学生就能学会通顺流利地朗读。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读字音,还在词语上下功夫,我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先自己读一读,再对课文里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滋味,读出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春笋》时,学生找出的词句有“唤醒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等。为了让学生理解“唤醒”“冲破”“掀翻”三个动词的意思,我一边做动作,一边示范朗读,在三个动词后面夸张地拖长停顿时间,让学生明白停顿的正确位置。学生们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朗读也通顺流利多了。 
  3.紧抓标点,感情朗读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标点符号一直是他们容易忽视的。而我们知道,标点符号是给朗读插上感情的翅膀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很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我首先给学生讲明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的使用方法、停顿时间,还结合课文内容及时给学生进行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读法训练。如教学《问银河》中,我紧扣“问”,指导学生疑问句朗读时语气要上扬,表现出“我”对银河的好奇;在教学《世界多美呀》时,有这样的句子:“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我提示学生感叹号表达小鸡对美好世界强烈的喜爱和赞美,读的时候要加强语气,声音响亮。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到标点符号背后的秘密——停顿的长短、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朗读起来也有滋有味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让朗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1.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比较直观。在教学前,出示课文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助于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课文插图等方法,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当学生看见真切的画面时,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在教学《再见了,北京!》这一课时,我对学生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鸟巢’。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紧接着,多媒体出现了群情沸腾的“鸟巢”、绚丽多姿的焰火、欢呼拥抱的运动员和观众……随着一幅幅图片的展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朗读的整体基调。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了对奥运会的不舍与赞美。 
  2.适当范读 
  阅读,没有感情是得不到回报的,或者回报甚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心理和年纪的因素,单凭自己的理解去朗读一段文字往往是感情不足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当范读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教师开篇的范读能够以声传情,形神兼备,便能先声夺人,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艺术境界。比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时,由于故事年代比较久,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脱节,所以我开篇就采取了配乐范读。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我充满感情的范读,学生一下子就走进了文本,当听到“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的时候,几个感情丰富的学生也跟着抹了抹眼泪。一开篇教师的范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受到教师所读文章情感的感染,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为感悟文章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3.结合表演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能全身心投入,还能主动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边演边读,在表演中创设情境。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为了体会蚂蚁的勤劳,大热天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我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蚂蚁,加上自己的动作,边读边演“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几个学生演得很认真,动作很卖力,连擦汗的动作都栩栩如生。学生们演得开心,读得也精彩,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就在朗读“满头大汗”这个词语时加强语气,体会到了蚂蚁的辛苦。通过学生表演来创设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深入文本,读出个性体验 
  新课标提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叶圣陶先生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在课堂中,朗读不是教师的专利,而是学生自由发展的舞台。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内容,在体会作者的心理与情感之后,还要努力为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读出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理解与感受。 
  1.深入文本,读出精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苏教版教材选入的课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们练习朗读。每篇课文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独特的文学意境。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潜心会文,领悟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读出滋味,读出精彩。 
  如我在教学《鸟岛》时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六月的鸟岛是最热闹的时候,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从“鸟的世界”可以看出鸟岛热闹,因为我们知道世界是很大的,整座岛全部是鸟才能说是“鸟的世界”。 
  生:我找到了“密密麻麻”,鸟窝一个挨着一个才能说“密密麻麻”,多热闹啊! 
  生:我找到了“到处都是”,鸟蛋随处就能看到,也看出鸟岛热闹。 
  师:大家找得都很准确!看到这么热闹的鸟岛,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好喜欢这样的鸟岛,真是生机勃勃! 
  生:这么多鸟儿、鸟窝、鸟蛋,真是太壮观了,真想马上去看一看! 
  师:你们都读懂课文啦,文章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是满心喜爱这热闹的鸟岛啊!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高潮迭起) 
  在这个教学片段的朗读教学中,我抓住了“热闹”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和作者对话,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里,学生的朗读不再是简单的嘴巴动一动,而是内心的情感激荡,朗读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2.个性朗读,读出韵味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课文的情感、内涵在不同的人读来却不是完全一样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给学生制订一个标准读法,而是要重视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体验能力。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化的体会。 
  在指导《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这句诗的朗读时,我问学生:“你想怎么读好它?”有的学生说:“我感觉透明的雨滴很漂亮,像镜子一样,我会读这个词的时候语气加重。”有的学生说:“雨滴睡在绿叶上,应该很舒服,所以我读这句话声音会轻轻的。”还有学生说:“大片的绿叶像一张床,真好看,我会语气上扬,读出绿叶的美。”三个学生,三种理解,可是都言之有理,我鼓励他们的个性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整节课学生读得开心,文章也潜移默化地理解了。读书是个性化的行为,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了。 
  四、智慧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我们的评价只是单一的“读得真好”“你真棒”“能读得更好一些”这样的泛泛而谈上,那么对学生的朗读是没有指导意义的。在低年级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智慧的朗读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效果。 
  1.教师评价,充满智慧 
  (1)智慧评价在于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喜爱赞美,所以教师在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产生赏识的快乐。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中,一个学生朗读狼气冲冲地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声音较小较柔。我鼓励他:“你的字音读得真准确!真了不起!但是你现在扮演的是狼哦,能不能拿出狼的气势好好发威呢?”学生再读,有了一些进步。我继续鼓励:“呀,我们好像看见远远来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啦,你的进步真大呀!能不能再加强语气,气冲冲地再喊一喊呢?”三次朗读,学生朗读进步明显,而且越读越开心。最后我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他,从他开心的笑脸中我能看出这次评价增强了他的信心,还保留了他朗读的兴趣和愿望。 
  (2)智慧评价在于指导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基础较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锻炼、提高。所以教师在评价朗读时,一定要给予学生指导,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对读得不足之处要加以指正、修改。我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第一自然段“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时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停顿,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我立刻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字音真准,但是听着却有点累。老师有个好方法来帮助你,读到‘树林旁边’后面时微微停顿一下试试呢?”学生第二次朗读明显有进步了,我就此在全班指导:“在读长句子时,学会在句子中停顿,我们听起来会更加舒服好听。”在这种富于指导性的评价语言中,学生习得了朗读要领,强化了朗读技能,朗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同学互评,充满乐趣 
  现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朗读不仅对学生有吸引力,得到同班的称赞和认可,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在交流中提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网进行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高朗读水平。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会请“小评委”来参与评价,让学生围绕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来说。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朗读的同时,不仅可以学习正确的朗读技巧,还在善意的提醒中帮助同学朗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乐意做“小评委”,在互相的评价中,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在学生朗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教师们应该因势利导,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精心地指导朗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朗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