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阅读“情”为先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38次
  • 评分4
  • 61
  • 0

江苏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00) 邱 颖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情感倾向。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思想、轻情感,重智商、轻情商,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的倾向,忽视语文学科的个性。教师对课文的情感淡漠,往往把反复地、机械地操作当作语文教学的全部,疏忽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怀,忽视了对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张扬。一段时间教学下来,学生不是喜读爱写,而是厌读怕写。课堂上,本该活泼烂漫的学生却缺少了应有的率真和灵气,本该散墨香神韵的美文却变得索然无味。基于对以上现象的思考,我在教学中重点对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读书内化进行了探索。

一、语文课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重情感教学

“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从阅读教学的功能来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小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强调要注意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它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这些论述中,我们知道,“情感”因素已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情感具有内在的兴趣和动机的力量。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非常强调教学中的情感。他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应当直接地依靠以至利用这些情感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巧。”关注学生生命,实施情感教育,这是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看清自己教学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感情、有灵性的人。情感是人先天具有的一种心理功能。《礼记·礼运》上说:“何谓人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美国心理学家索理和特尔福特说:“人的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的、观赏的和情感的成分。”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著书读文,更不能没有情感的参与。“以情悟文”是学习语文的一条特殊规律。

2.情感的作用要求加强情感教学

研究表明:人大脑的左半球掌管逻辑、理解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能力;大脑的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如果让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就会使大脑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或相互补充,协同工作,大大激发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当代生理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当人的身心处于高度放松和协调状态时,大脑最灵敏、学习效率最高。可见,情感具有激活学生学习智力潜能的功能。

情感还具有决策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语法或规则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情感丰富的学生便有可能在其感情的影响下,打通情感思维的路径,获得体验、感受,从而解决问题。如,《珍珠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感。”句中“情感”一词应如何理解,是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但没有情感积累和情感思维习惯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写出的答案让人不知所云。相反则不然,有的学生就能体会出这种情感,即指小珍珠鸟由于信赖“我”而无所顾忌,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又指“我”珍爱这来之不意的融洽生活的真情实意。这样的理解,于细处体现了情感思维的作用。

二、语文课情感教学的操作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开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对教学活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细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有情有趣,用语文教学所独具的魅力来帮助学生学好语言,并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呢?

1.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1)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项事业。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他的精神寄托,成为他一生执著的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的活动;这样,他就会以满腔的热情和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去教育学生、关心学生,去传授知识,培育人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驱动力。

(2)对学生满腔热情

张光鉴教授曾这样说:“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教师是成人派往儿童世界的友好使者。他必须真诚地关爱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教师怀有赤诚之心,而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又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时,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教师的教诲,这就是“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上教师时,便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极大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能。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向学生持续地倾注自己的心血,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由此也激发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去钻研和创造教育的艺术。这样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让学生去掉一切心理隔膜和压力,精神得到彻底的解放。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谊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2.用语文自身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情感追求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佳作美文。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都饱蘸着作者的感情,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让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其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美化。

(1)指导领悟作品本身的情感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的文学创作主张,指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道理,以形象化的语言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作者的道德修养必然以思想感情的方式渗透在文章中。因而,领悟作品本身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情感的内容,让学生真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悉心去探究。即使是一字一词一句也要细心揣摩,以窥一斑而知全貌,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精髓。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可引导学生抓住“18年”“60岁”“52万字”等具体数字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等表示写作艰辛的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理解、品味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崇高精神。

(2)率先垂范,以情激情

学好语文是需要有真情投入的。语文课是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要想让学生真心喜欢语文,教师必须先是语文的爱好者,以自己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展示语文的魅力。如果教师自身的语文修养平平,加之态度漠然,神情呆滞,既不能进入情境,又不能进入角色,读起课文味同嚼蜡,讲起话来毫无文采与风趣,那学生对语文学习还能有什么情感?因此,凡需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的,教师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凡需要学生动情之处,教师要先把自己感染了。这样教起来,教师的情感倾向和情感流露,就会在不经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3.用语文教学的魅力,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情感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充满情感艺术的教学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开始,由情感到认知。在课堂中,散发着艺术魅力的情感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感启动,把学生带入情感氛围

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启动”便是此意,“情”字领起全文。为此,在开始讲课前,要想方设法通过合适的刺激源,充分利用能激起学生精神需要的信息,诱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顺利进入课文的特定情感氛围中。如《欢乐的泼水节》一课,首先,用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一幅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剪辑的一组表现泼水节欢乐场面的录像,配以简单动情的旁白,把学生顺利带入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中。

(2)情感融入,让学生品读领悟

在学生的情感被启动之后,如何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融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积极主动地理解课文,朗读品味,进而内化语言呢?

首先,通过语言渲染情感氛围。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或以激情饱满的语言引导学生,或以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或以妙趣横生的讲授激励学生。总之,充分发挥语言特有的魅力,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吸引着学生。

其次,体态情感塑造情感形象。课堂上,教师昂首挺胸,学生会领悟到浩气凛然,让人敬佩;缩领弓腰,学生懂得是奴颜婢膝,招人唾弃。对学生情感体验不足的地方,教师以简单的体态情感,塑造情感化的形象,胜过一切空洞的说教。

最后,媒介情感创设情感佳境。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会缩短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直接感、亲信感、激情感,让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说话充满了神奇、灵动感。

(3)感情升华,让学生顿悟移情

善始还需善终。授课结束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将学生在认知阶段获得的情感进行升华,对学生新的认知加以巩固,做到曲终而余音袅袅。如让学生讨论、评价、谈感受等,自我顿悟。这样他们就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体会,进而达到深化情感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自始至终投入真情,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深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从而健康活泼地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