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寻找教学突破口 引爆课堂思维

  • 投稿门徒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43次
  • 评分4
  • 18
  • 0

江苏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224131) 储晓卫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如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多地解读,会让学生感觉如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作为语文教师,关键是要把教学目标集中化,巧妙地找准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爆学生的学习思维,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那如何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呢?

一、从文章题目处寻找教学突破口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很好地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有的题目交代了课文的主要事件,如《郑和远航》、《大江保卫战》;有的题目表达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我读书,我快乐》、《暖流》。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那就犹如找到打开文章的一把钥匙,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整个课堂化繁为简,优化教学教学。

一位教师执教《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在教学尹始,先从题目入手,依次在黑板上写出“蝙蝠”和“雷达”这两个词,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它们的了解。接着,在两个词之间加上一个“与”字,并让学生质疑:“既然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一种飞行探测装置,二者看似没有关联,那文章为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学生马上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一环节,教师从课题入手,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好铺垫。

再如,在教学《郑和远航》这一课时,课堂一课始,我就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读读课题,并问道:“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于是,学生根据题目提了很多的问题:如:“郑和是谁?”“他和谁一起远航?”“为什么称之为‘远’航,到底有多远?”“他在远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次远航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课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较好地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从关键词句处寻找教学突破口

在小学课文中,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这些词句,就能很容易地切入文章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全篇课文进行阅读品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初读课文,然后以较快的速度去找出这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样,就帮助学生提炼出了文章的中心。这对教师接下来开展教学就非常容易。

特级教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先让学生欣赏《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曲。听完后,王老师问:“总理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著名诗人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工作后,是怎么认为的呢?请同学们立刻进入课文,迅速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初读文章之后,马上找到有提挈作用的句子:“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王老师引导学生紧抓“劳苦”与“简朴”这两个词,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从文章过渡处寻找教学突破口

文章的过渡句或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作了总结和提示,是支撑文章的一个支架。教师要抓住这些语句为突破口,就如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一样,便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是文章的一个过渡句。教学时,我便以此为突破口,问道:“‘功夫’是什么意思,‘有心人’又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徐悲鸿是个‘有心人’?他通过怎样的苦练,取得了哪些成绩?”并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很快学生体会到了徐悲鸿为洗国耻,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这样的教学疏密有致,缓急相间,较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从文章插图处寻找教学突破口

小学课文基本上都配有一些直观、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较好地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插图,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较好地抓住教学重点,让插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六年级的《秦兵马俑》这一课配有四幅插图,其中两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图,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这四幅插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那雄伟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瞬间,学生们立刻被2000年前磅礴气势的场景所震撼。我便顺势说道:“同学们,这便是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临潼,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这样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作为中国人,你们想去感受那神奇的地下王国吗?”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十分迫切地想进入课文,较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突破文章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课而异,因文而别。这需要教师潜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去除教学中一切多余的“枝叶”,简洁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