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及解决方法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7-06-19
  • 阅读量903次
  • 评分4
  • 40
  • 0
玉林市田家炳中学 李金龙

【摘要】阅读是高中语文非常重要的知识板块,它和语文学科中的其它知识板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所谓的为写作积累更多更新颖的素材等等,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体验乃至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感,达到孟子所说的“传道”的目的,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但现在高中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人文性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不可替代,它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及学好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在很多时候还是受考试模式的影响,偏重于对文本内容的分解,如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解句子含义等。考试就考这些内容,教师不得不教,有些所谓的“优秀教师”发明了一些“捷径”——总结答题模式,然后教学生在考试时生搬硬套。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疲惫,而效果不容乐观。通过这些固定的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把一篇好的文本材料解构得七零八碎,也许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种做法其实已经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受考试模式的影响,当前阅读教学存在很多弊病,综合来看,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能体现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备课中只从教师角度设计方案。一些教师生怕遗漏了知识点,从拼音、生字生词、句子分析、段落分析、思想主旨概括到修辞手法、写作特色等等,无一遗漏,全部兜售给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设计了大量问题。在阅读教学课上,教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疲于应付,根本无暇思考。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其实是教师一人在表演独角戏。台湾教育学者赵镜中曾对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过中肯的意见:“既然大陆的初中生语文能力这么强,教师教学时是否应该多考虑一下如何才能跟上学生的进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没有找准教学的出发点,没有发掘与培养学生的潜力。说得更坦率一点,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本末倒置了。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开头就把文章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主体先行的结果是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挖掘文本更深层的含义。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容器,把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内容直接或通过提问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生硬地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目标缺少人文性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而阅读与写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阅读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习作,要在阅读课上学习读书、作文。因此,阅读课不能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必须完成两个过程:一是从语文——思想内容;而是从思想内容——语文表达。”而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第一个过程,而忽略第二个过程。即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重点要求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领悟,忽视了对文本材料人文精神的探究与欣赏。

3.阅读教学缺少对个人的关注

主席在教师节前夕的教育座谈会上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由此得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解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不是把自己或教参中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做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一些教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引导、如何应对,甚至直接加以否定。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对文章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都应该加以鼓励。当然,当学生的认识发生严重偏差时,也要予以耐心引导、及时纠正。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途径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确立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地位

如前文所述,一些阅读教学课中,留给学生思考、理解和知识运用的时间太少,由于学生缺少对文本材料的研读、体会,也无法达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叶圣陶早就指出:“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考学生自己来完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训练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材料,让学生独立形成对文本材料的初次印象,然后让学生继续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感悟,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态阅读。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他们对同一个文本材料的理解也必然不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把这些不同理解看成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学生对文本材料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理解之后,我们一般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思考,你对文本材料理解了多少,哪些地方你还不能充分理解,可以用分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对文本材料的感受。

在接下来的研读阶段,我们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分组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表达自己干点的机会。

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围绕文章的疑难点展开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将自己的观点讲得言之有据,并学会运用比较、类推,分解论证等方法说服其他同学认可接受自己的观点。

2.重视文本的人文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的语句篇章只是基础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如散文诗歌和记叙文等,以此为媒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初步阅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多作思考,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边阅读。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最好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改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改写看起来简单,但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之上。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述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规范语文表达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改写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融入进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用心感悟文本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个性化阅读

阅读学习是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挖掘个体的潜在优势,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即使有的学生观点比较幼稚,也不要轻易加以否定,至少要予以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阅读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所以在文本的阅读中,不要轻易给学生整理出来固定的答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务必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J】.小学教学参考,2007,(Z1),

2 田本娜.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J】.广西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