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举措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6-28
  • 阅读量52次
  • 评分0

  摘    要: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语文这一门科目可以说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初步建立起语言感知能力的时期,只有让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在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从原因出发实施多种措施让阅读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有效阅读教学;

  

  一、 引言

  

  多年以来,诸多科目都进行了课改,小学语文也同样如此,其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焦点之一,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阻碍着阅读的发展,只有积极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二、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要知道每门科目都有着一定的课时数,教师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常常会省略一些教学步骤,在语文课堂中会极力缩短学生们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就立马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此时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往往还没经过思考,教师就直接给出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不会独立思考的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语文这门科目重要的是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做的题目多或是认真理解教师的话语就能够提高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多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因此,提高阅读有效性势在必行。

  

  (三)培养学生情绪感知

  

  文字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文章中灌输着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阅读能够切实的进行心与心之间的碰撞,让自身的情绪得到激发和释放,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作者所经历的事,但在情绪上是一致的,在进行知识的传输过程中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改革过于形式化

  

  在国家的严格要求下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标准进行阅读教学,但是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这是因为小学也面临着升学压力,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看多了课外书籍会严重影响成绩,甚至看到学生在学校看课外书还会没收,严重忽视了阅读量的增加会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生无法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为了防止学生阅读一些不符合目前年龄阶段的书目,总会列出一张书目单让学生从中进行选择,学生会对这种强迫自己阅读某种书目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比如书目单中都是一些历史文化类经典名着,而小学生只对科幻、卡通等内容感兴趣,强行让学生阅读这类书而不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只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并且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课外辅导班或是兴趣班所占据,没有时间进行阅读。

  

  (三)学生阅读兴趣低

  

  学生对电子设备接触的比较频繁,会在空余时间玩游戏、看电视,很少会进行阅读,要知道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提升,学生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阅读兴趣比较低,在语文课堂上能够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但不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下课便参与到其他活动中去。

  

  (四)学生阅读习惯差

  

  许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老师讲解新课文时不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只有老师进行强制性要求的时候才会阅读课文,阅读时只是快速地进行浏览,而不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标注出其中的问题,按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更是做不到,即使阅读了也不会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要知道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堂过于呆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让课堂变得很是枯燥,并且对学生的阅读不够重视,要知道小学生对情绪的感知非常敏感,很容易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进而让学生对阅读保持一种消极的状态,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小学生认字、写字、背诵课文,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

  

  新课标中虽然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仍旧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知道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形式倒是不少,但是能起到实质作用的却几乎没有,表面上看起来教师在极力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实际上却未曾产生一定的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教学方式,但是不能够只注重形式上的多样,做表面功夫,而要深入到阅读的内涵中去,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之后再具体实施。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单一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是采取教师讲解为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为辅的方式,在小组讨论过后发言的也多是平日里比较活跃的学生,很难关注到绝大多数学生,互动性少,更是使得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教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也较为单一,多是言语间进行鼓励或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参与,这种教学策略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中去,越发的不喜欢阅读。

  

  (三)教师未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身毅力不高,很多习惯的养成都要依靠教师进行督促,因此,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本身的因素之外,教师要承担绝大多数的责任。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并没有提前预习课文,有的教师让学生抓紧时间预习,有的教师则直接开始讲课,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长此以往,学生知道不做课前预习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就更加不会去预习了。此外,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做一些批注,留下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却不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只是口头上告知了学生,部分学生知道教师不会检查后就胡乱做甚至不做作业,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要知道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感兴趣的东西也各不相同,教师根据课本推荐的书籍列出书单,让学生从中进行选择,面对不感兴趣的书籍会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进而降低阅读兴趣,教师自身在选择书籍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性,但是却不考虑学生读书的倾向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五)学生的主动性差

  

  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主动地进行学习,面对教师的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也不高,更不用说主动去阅读书籍了,教师尽管严格督促,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未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针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改进的举措

  

  (一)教师转变阅读教学理念

  

  现如今,阅读教学处于改革阶段,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已经形成了固定化模式,阻碍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理解有效阅读的含义,要知道现代信息化技术非常发达,远隔千里之外人与人之间也能够进行交流,教师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有效阅读理念,完成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有效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时候,不能够急功近利,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不知不觉地完成习惯的培养。具体的培养方法有几种:首先是与学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不能只让教师制订或只让学生制订,教师制订的计划很难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制订的则不太全面并且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只有师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才能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熟悉,让学生对课文有着初步的了解,在教师进行讲解时才能够轻易地让学生融入课文中去,而不会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浪费掉,还增强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学生在预习时也要多进行思考,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标注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懂得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最后,就是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要学会自己查找工具书或是通过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虽然书籍所写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是也要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只有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第三单元有一个“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间故事,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熟悉,并在全班进行展示,投票选取出最受学生们喜爱的故事,教师与学生共同将其改编成一个情景剧,设置不同的场景,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并不仅仅是因为成绩的好坏,还要关注学生行为上的进步,不能够只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要不断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例如,教师在念《乞巧》这首诗的时候不小心将“河桥”读成了“小桥”,全班同学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主动对教师进行纠正,只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说出来,教师应该立即让这几个学生说出情况,并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要及时发现,更要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

  

  六、 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在增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但是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小学教师长时间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够真正地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季娴.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主题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2] 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