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寓言教学中的因果关系探寻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94次
  • 评分4
  • 45
  • 0

江苏淮安市深圳路小学(223005) 吕 薇

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

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

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 “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 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人等。更多的寓言则是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在“不敢斥言”的年代,采用比喻的手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功能。故事性、虚构性、寄托性、哲理性是寓言的四个要素。它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写法,最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寓意,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寓言情感逻辑并不是赤裸裸地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承续与突转表现出来的。寓言中事物的情感往往是类型化的: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狮子的霸道,共性大于个性。小学寓言有明显的概念化。我们教师教学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情节发展是作者的感情逻辑,而这种情感逻辑是非常特殊、不可重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伊索是一个奴隶,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既要读文,也要读人。只读一个人的作品,视角是窄的。只有既读懂了作者和作品,我们才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寓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因为有这样的事,才有那样的果;因为是这样的一个人,才有这样的言;因为有那样的一个年代,那样的一个政治,才出现了这样的表述。寓言中的形象和生活中的人物,总有其共同点或类似点,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感受并理解。

二、探寓言章法,究因果文意

寓言故事类习作的立意方法有很多,“因果探究法”是其中比较实用的一种。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想事物发展的过程,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就是因果探究法。

一果一因,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材料呈现方式。抓住原因,就可以分析导致的最终结果。有一些寓言故事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内涵丰富,要清晰地梳理各种因果关系。如,鱼在浅滩,有的在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在不停地跳跃中累死了;有的努力长出了肺,学会了适应。这样的故事,它的寓意不是唯一的。用这类材料训练学生的寓言立意,他们的视野便会开阔。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说:不能自暴自弃;有的学生说:要相信自己;有的说:要积极应对;有的学生说:坐以待毙,不如起而行动……这样的分析虽然抓的是一个点,但确有因果的关联。在训练点拨中,学生明白了因果关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文章是鲜活的。

三、组文本内容,写独特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的。寓言教学则需在虚构与实际之间游走。因此,要让学生懂得寓言情节的虚构性与寓意的普适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寓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还要让学生进行分析,抽象出理性的寓意。作为教师,要架一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桥梁,将学生带到更理性的知识彼岸。当学习一个新的寓言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把前面所学过的相类寓言进行重组,构思新的情节。这样既充分理解寓言的特点,又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如,在教学苏教版《蝉和狐狸》时,笔者将这篇课文和《狐狸和乌鸦》一文进行整合,让学生创作新的寓言。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自从上了狐狸的当以后,乌鸦一直上网搜索怎么样才不再上当受骗的“良方”。一天,他突然搜到了一条关于蝉打败狐狸的新闻,于是乌鸦决定上门拜访。

……

蝉哈哈大笑说:“您是第十位来向我取经的人了。自从我打败狐狸后,来向我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其实这也是挺简单的事,不值一提。首先,我对狐狸的秉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一只虚伪狡猾的家伙。有一次,我看到了狐狸的粪便,发现里面竟然有我们蝉类的翅膀,我就对他起了疑心。”

乌鸦问,还有呢?

蝉先生接着说:“我还考验了他。有一天,他在树底下奉承我,要我唱歌给他听。我就摘下一片树叶扔给他,他张着嘴巴猛地就扑了过来。我就知道他原来是想吃我的。”

……

乌鸦愉快地告别了蝉,他边飞边想:这次拜访真有收获——从蝉先生那里,我知道了平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奉承话!”

在这篇习作里,有许多地方是原文的翻版和组合,但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寓意的创新。小作者能沉入到寓言中去,展开想象,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表明他对生活的理解。

总之,作为教师要高屋建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寓言的因果关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现实社会的水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