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时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2-19
  • 阅读量50次
  • 评分0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要着重培养他们对新课时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出原文故事,循循善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情景结合,调动学生对新课时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用独特的人格影响学生,让他们喜欢教师上的课,继而产生对新课时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物引导;激发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新课时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导入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的全新方式激发他们对新课时的探究欲望。随着教师的指引,一步一升华,进而转移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其他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摸索出以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出原文故事,循循善诱

在小学阶段的语言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常见的东西,或者吸引孩子眼球的玩具、图片等实物,因为“实物导入所用的物品看得见,摸得到,听得着。相比于其他任何导入方式都要更具体,更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进而激发兴趣。只有孩子们对新课时感兴趣了,教师才能与他们深入交流。教师借机引出实物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一旦学生的兴趣神经被教师“电击”到,他们自然就会在逼真的情境中生发联想。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手段,教他们字词的读音、意思,再结合课文,深入浅出地讲出完整的故事。因为彼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注意力已被新的课文吸引,所以他们就会特别感兴趣,学习状态也会最好,之前对新课时的畏难情绪就会一扫而空,学习内容自然就能当堂记熟,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读课文《蜜蜂》为例,想要学生对这篇新课文感兴趣,事先就可准备一瓶蜂蜜,带到课堂上展示并询问学生,由此引出问题:它是谁酿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然后打开课本,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学生领悟了一大半这篇文章的意图,然后有的放矢,让学生认识作者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兴趣完全投入新课时的学习中。或者出示一张放大的蜜蜂彩图,然后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蜜蜂的情况?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就可以介绍蜜蜂的勤劳等品性。再延伸至问题的关键:蜜蜂还具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放到哪里,都可以“沿着神秘路标”飞回原处。最后板书课题,直入主题,让学生弄清楚作者是如何描写蜜蜂的勤劳,怎样引出和验证蜜蜂是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等等问题。


遇到不方便带进课堂的物品,图片就是最好的助力品。除了教学挂图,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些图画。运用图片进行语言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所学内容,而且容易让学生加深印象,使他们感到新鲜和有趣。


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情景结合,调动学生对新课时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研究者指出:“小学语文中的情景教学不仅改变了语文的授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进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助手。”[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与新课时有关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故事世界里去感受未知,然后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中,扮演课文里的主人公或其他角色,自然就会缓解他们学习的压力,提升他们对新课时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钟》为例,说明不同花的开放时间以及其原因,并介绍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学习该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名词表达鲜花的开放程度,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首先,让一个学生说出一种花的名字,然后问:这么多的花竞相开放,你们能说出每一朵花儿都蕴藏着什么奥秘吗?


其次,让九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九种花。问他们一天之内,这九种花开放的时间,同时让台下的学生细心观察。学生自然答不周全,于是让他们打开书本找出答案: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最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描绘刚才看到的景象,感受花的神奇和美丽,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然后再进入正题,授业解惑,学生们自然会收获满满。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语言的独特魅力,比如声音的高低、速度的急缓以及情绪的变化,给学生描绘出新课时的场景,同时利用表情、肢体动作的辅助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对新课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情景交融的教学分寸,有意识地以鲜明的实物形象让学生感知故事的美,使教学内容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教学的模式与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相吻合,能及时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最初需求,从而鼓动他们“再往下看”“还有更美好的神秘故事在等着你”,等等。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紧凑的,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有学者在其文章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提供思路,营造探究学习氛围,引导深度探究理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让自主学习有秩序地进行。”[3]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先板书题目,然后问学生:人能变成树吗?学生自然会好奇,人怎么会变成树呢?想象力源自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法宝”。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激发好奇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大帮助,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打开课本直入主题,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的,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带入课堂。彼时便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在等着大家,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在各种问题中产生学习新课时的欲望。


学生的想象之门一旦被打开,会产生连我们自己都感到神奇的力量。他们可能会“连珠炮”式地对你发问。这时老师就是“解答器”,学生就是“接收器”,所有预想中的学习困难自然就会在瞬间被攻克。最后告诉学生,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天使。


想象力可以延展一个人对事物的审美和解决办法,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尤其有利,教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克服面对新课时的畏慎感。


四、用独特的人格影响学生,让他们喜欢教师的课,继而产生对新课时的兴趣

小学生上课本来就喜欢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仅仅只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越来越让学生对新课时失去兴趣。不仅如此,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还会影响其他学生,他们自己不想学习,也不喜欢别的同学学习。所以,教师应避免使用大量板书和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而应与学生时时互动,使他们紧紧跟随你的“指挥棒”,一步一个台阶,最终攀上“问题”的高峰,从而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好。因此,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动力,是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是引领学生前行的标杆”[4]。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使学生以你为榜样。只有学生喜欢教师,他们才会对教师讲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像演员站在舞台中央一样,只有你的节目足够精彩,或者你的口才和才艺足够吸引和打动观众,他们才会与你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精彩的课堂不是靠演讲和照本宣科吊学生的胃口,也不是生搬硬套和强制灌输让学生味同嚼蜡,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就是检验教师的素质、经验、能力的“考场”,只有掌握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功与教育技巧,教师才会被学生打“高分”,才会被学生记住,从而激发学习新课时的兴趣。


上好一堂课不但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更要注重自己的学识、言行,只有让学生接受你、佩服你,喜欢你上的课,你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当教师不容易,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更不容易。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风范,除了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还要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要一视同仁地关怀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切忌动辄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降低教师在学生心里的位置。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平时生活中也应该和学生以心换心、相互尊重,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亲切和平易近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到在家里和社会上都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让学生依恋学校和老师,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与温暖,他们才会逐渐由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长成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夏春红.小学语文教育——浅谈课堂导入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5(35):173.

[2] 李俊霞.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有效创设方法初探[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1(12):1000.

[3] 黄东才.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6):239.

[4] 李虎善.浅谈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