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多维路径浅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03
  • 阅读量64次
  • 评分0

摘要: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信息量更大,结构和意蕴更为丰富,为了满足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通过统整要素,创生阅读场域,优化设计,活化思维路径,精准评价,靶向能力层级三方面的融通,以多维视角展开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统整要素;优化设计精准评价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为阅读活动提供多样化支架,促进阅读活动的精细化加工,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读与测评机制,以达成阅读策略的内化与迁移。笔者拟通过多维路径协同,指向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形成完善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与评价体系,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统整要素,创生阅读场域


相对于单篇文本,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更难把握。设计教学与测评时需序列化思考,结合课标和语文要素,在分层推进、语用一体化下创生整本书阅读活动场域,创生阅读能力提升关键节点,培养儿童在长文本阅读中的言语生长能力。


1.聚焦核心素养


基于国际阅读评价项目研究,整本书阅读素养培养主要从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等层级落实,且素养的形成贯穿于语文阅读的全过程,呈螺旋上升式发展。而阅读命题与评价如何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成为整本书阅读亟待突破的瓶颈。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中以真实情境构建阅读主题任务链,通过开放类试题测评学生整合复杂信息的思维力,使具象化认知过程指向阅读素养诊断,从而捕捉高阶阅读思维轨迹,有效测评学生整本书阅读力。


2.分层分级推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设计必须有大目标意识,在目标下拆分能力层级。在教学中关注学科素养的能力分层,注重阅读能力由理解到迁移创新的发展,不同的年段依标创设不同的阅读任务链,提供适恰的阅读挑战。在阅读层级推进中,初阶搭建阅读梯,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和获得的途径;中阶设立阅读墙,让知识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与突围;高阶延伸阅读链,对语言表达进行推广和变式,内化思维表达方式。


3.听说读写一体


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展开不同于普通的单文本和多文本,要特别注重阅读活动的整体架构与细化,阅读交流任务群的融通,要兼顾语言积累与运用、梳理与探究、内化与表达等,多途径阅享与习得,实现听说读写一体化。阅读活动推进过程中,从教学指导实践入手,在主题、议题导向下进行阅读课程整合,开发出阅读生长型课程。


二、优化设计,活化思维路径


1.落实整体化观照


(1)多元视角。在整本书阅读中,基于文本和学习力的发展,及时关注阅读轨迹,综合分析并确立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通过发展的视角将阅读目标设定成动态过程,及时调整与跟进,科学有效地把握阅读素养生长的节点。”[1]同时,以关联的视角连通课内外,对照课程目标,在整体阅读思维框架下展开阅读活动与测评。(2)螺旋梯度。根据不同学段梯度展开统整设计,基于阅读思维能力和素养考量,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依学情有“序”上升。不仅有阅读进阶书单,更细化整本书阅读年段目标。如阅读批注方法的落实在不同年段会有不同的达成要求,在低段阅读中可以采用画一画、圈一圈精彩语句段方式摘记,中段学生可以将部分内容简单提炼为感受,高段学生则通过设计阅读概念树、人物关系图谱等方式表达阅读思考与感受。


2.创设任务型驱动


(1)图式化驱动:衍生言语地图。阅读是由感知、思维、推理、评价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知识经验组合的网络。在指导过程中,为有效梳理结构网络、总结写法特色、生发深度感悟,可以通过“图式驱动”,利用大脑图式描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图式生发过程中,通过将整本书立体化、具象化还原,激活学生知识原点,生成语体知识和提升语言创新解码能力。图式的驱动让整本书阅读中分析、概括、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充分练习,强化了阅读素养考查中语言输入基础上输出能力的训练。如在二年级下册《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中描画“马良奇遇”阅读地图,通过关键词角注坐标的方式梳理事例和情节,并在互动互补中细化、整合学习源。(2)情境性体验:投射社群表达。阅读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获取情感活动的体验。整本书的阅读时空与知识结构较为丰富,为学生与文本、学习伙伴及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结注入更多可能。开启学生情境化任务,设计阅读学习单与测评卡,引导学生在自主构建的情境中想象、体悟与表演,在静思默想与品赏解析中迁移与升华。如六年级上册《童年》一书的阅读,挑选感触较深的情节,融入自身生活体验后进行书本剧设计,以展演方式将整本书与生活进行衔接,阅读体悟自然深入。(3)项目式活动:泛化阅读本源。整本书阅读区别于单篇短文的活动模式,需挖掘和开发整本书阅读活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阅读空间,由问题点出发、从实践操作入手,设计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梳理出整本书阅读内容序列:读前推荐激活,读中交流勾连、读写互惠创生,读后延伸生发(如图1)。在活动中,基于整本书阅读时间设立长时间规划表,同时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动机与学习方式,设计多形式、多层级阅读活动,既能保障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也能发挥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空间的作用。如小先生导读制、共阅体全员阅读圈活动等都是整本书阅读创意互通的方式。


3.提供策略性支架


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是一个完备的整体,需要阅读指导策略支架助力,在任务型活动过程中,优化的策略支持可以最大程度驱动阅读热情,开发阅读思维力。(1)创设提问预测策略——引问导思。提问和预测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使阅读更具方向感和期待值。在阅读活动不同阶段创设新型提问路径,让阅读进阶的途径更加多元,如对话题的设疑、对作者和文本的质疑、对关键节点的惊疑。之后进行猜疑、解疑,这样多维的提问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路、开发阅读视角、发展高阶阅读思维。学生在长文本阅读中会产生思维盲点,这就需要创设预测情节,通过预测支架指导学生展开积极主动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如五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中,导读由聊书开始,根据题目选择最想阅读的故事,小组合作设计问题清单,阅读一个阶段后相互交流收获,并更新下一步阅读的问题链。通过巧设提问和预测,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将内隐的思维发展外显化,形成学生阅读过程中自主反思的思维品质。(2)联结视觉转化路径——语图互通。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视觉转化策略的运用对学习效能的提升很关键。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全书结构,对各类文本信息进行提炼、类比和分析。可以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表格形式进行填写,梳理大文本组织结构;利用结构分析架构图对人物特色进行解析,构建立体化人物形象;以多样态结构图组合呈现阅读视角与观点,梳理网格式情节与思考。如五年级下册《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中,先构画故事情节形成思维具象图,再展示个性化阅读实践卡,进而分类进行故事人物名片集结,并在多形态话题架构图的激活下推进学生对故事人物线和寓意线的双重体悟。(3)建构阅读思维模型——化零为整。整本书阅读因其文本的博大容扩、结构丰富,给予阅读思维更为开放的阅读模型构造。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以阅读环境创设、阅读资源提供为保障,在活动过程的思维可视下全方位展开阅读指导活动;在融通式的全息化阅读活动架构下,以导学单和测评表的精细化设计将阅读全过程进行加持;通过语图互文、类比转化、路径关联、问题驱动和迁移内化等路径,逐步构建可视化、相似生成、信息重组、诸因互解或拓展体验等融通型的整本书阅读学习思维模型。


三、精准评价,靶向能力层级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需要系统思考阅读的逻辑起点,明确素养测试的基点,根据学段语文要素进行靶向测评,在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和解决问题等层级中多维考量,精准监测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层级发展水平。


1.过程性跟进


过程性评价实施在阅读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阶段的评价目的又不一样。过程性评价可提前规划设计,也可随机生成设置。平时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程,着眼于把握学生阅读常规表现,及时对阅读进展进行调控。


2.数据化诊断


“建立阅读信息数据库,在阅读平台及时更新群体与个体阅读进展分布图。”[2]以阅读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及时监测阅读目标与任务达成度,由数据反推学习过程,在指导中准确导向,及时矫正阅读行为。


3.可视型测评


基于阅读学习单设计,结合知识图谱构画,采用兴趣调查和阅读测试题来验证整本书阅读效果,如阅读兴趣状态强弱、阅读能力层级和阅读素养达成情况等。测评中可以设计相应图解形式和网状结构,并辅以矩阵图、雷达图等反馈形式,以此达到以测促学的目的。如笔者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设计了激活与牵引阅读活动轨迹的评价表,通过结构梳理、人物品鉴、理性思辨、展演创编等多个维度对不同阅读能力层级达成情况进行测评(见表1),将阅读过程中能力层级进阶达成以问题清单、人物图谱、阅读概念树、读书小报等形式实现可视化。


4.动态式评估


动态评估是整本书阅读互动式测评的模式,通过教学干预、支架预设等,对阅读的思维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及时考查,灵活分析。通过阶段性阅读分享会、读书成长记录单等形式,在时空上形成协同阅读、以评促读的循环模式。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中,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航标,从大教学观探寻阅读指导优化路径,在多维阅读进阶活动推进过程中,创新科学评价方式,构建教师、文本、学生统整下的学教与测评融通型阅读课程,帮助学生实现海量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小学语文)[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16.


[2]朱苏珍.从“经验”转向“精准”,让学习走向深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