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教《梅花魂》,把握核心问题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84次
  • 评分4
  • 66
  • 0

浙江临海市巾山小学(317000) 郑薇薇

一篇课文,为了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如何把握和呈现核心问题呢?我就近期磨课中的《梅花魂》来谈谈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动态把握。

“一教”:开门见山呈现核心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乡思国的散文,乡愁与梅花的芬芳一并沁入读者的心魂。通过外祖父宝贝般珍藏的国画作品《墨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华侨的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梅花之魂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这个意思?

生1:“魂”指对祖国的思念。

生2:“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还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点明了梅花魂的意思。

师:没错。那么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从这些故事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3:即将回国,“我”去问外祖父回不回去时,外祖父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了。他哭的是他老了,没法回家了。

生4:外祖父收藏了一幅墨梅图,视若珍宝,“我”在上面弄了一点手指印,妈妈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责骂。为什么?因为墨梅是祖国最好的花。

生5:外祖父教我读诗,当读到跟思乡有关的诗句时,外祖父就会掉眼泪。

讨论中,老师们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是假探究。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互动都是在印证已经知晓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主导的教与学的活动依然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学生的思维没有脱出既定的框子,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生为本,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导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导自己的表达。

“二教”:质疑发掘核心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起于疑,质疑问难理应成为课文教学的抓手。于是,教学中,我让学生问问题,相机从中捕捉核心问题。

师:初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诗和词我懂,经、史是什么东西?

师:经,一般指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孝经》等。史,是指历史著作,如《史记》、《三国志》等。

生2:我将墨梅画弄脏了,外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反而批评妈妈?

生3:因为外祖父疼爱外孙女。

生4:隔代比较亲。

学生提的都是与课文核心无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便会迁延缓慢,核心问题也会“千呼万唤始出来”,有些课文的核心问题甚至会“出不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

“三教”:因学制导凸显核心问题

针对“一教”和“二教”所突显的问题,“三教”将教学活动建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自学要求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整理成问题单,让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问题单里梳理出核心问题。学生的问题单里出现了以下跟文章核心相关的问题:

①外祖父为什么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②“我”在墨梅图上留下了一个黑手印,外祖父为什么责骂妈妈?

③外祖父为什么那么细心地将墨梅图上的黑手印擦掉?

④为什么我会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老了许多?

⑤外祖父为什么将无比钟爱的墨梅图送给我?

以上问题,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得出了答案,所以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写的是外祖父的思国之情,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写梅花的秉性呢?梅花贯穿始终,一个核心问题应运而生。

师:外祖父对墨梅画情有独钟,别人碰一下都不行,为什么却在临别之际送给外孙女?

生1:外祖父爱墨梅画,所以别人不能碰,更爱外孙女,所以将墨梅画送给她。

生2:外祖父担心别人将墨梅画弄脏,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所以不让别人碰。

生3:外祖父爱梅,其实是爱国。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生4:外祖父爱梅, 爱的是梅花的骨气、品格。他将墨梅画送给外孙女是希望外孙女成为像梅一样的人。

生5:梅也成了外祖父的象征,有墨梅画相伴,就好像外祖父一直在“我”的身边。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许多问题,尤其是课文内容的梳理和有关文章情感表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无需教师过多讲解。《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因学制导,提炼出有价值的有思考张力的核心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