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肿瘤医学论文范文,肿瘤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肿瘤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研究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6
  • 阅读量370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现在人们对肿瘤疾病的不断深入和研究,它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特别独立的科学,并且也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当中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就整理了关于肿瘤医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肿瘤领域的最新转化医学研究


  丁文婧1,吴慧1,樊嵘1,徐敏2,仇晓春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上海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25


  [摘要]近年来,转化医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总结近几个月肿瘤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肿瘤异质性、耐药性、病因及转移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肿瘤研究相关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新颖、前沿的肿瘤领域研究动态,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诊疗转化。


  [关键词]转化医学;进展;肿瘤;异质性;耐药;发病机制;转移


  转化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目标,从而将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到临床应用中。近年来,转化医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例如,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作为有效整合临床数据和生命组学数据的重要工具,助推精准的肿瘤分型;无创的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可动态监测、尽早发现体细胞突变状态;新型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可应用于肺癌、黑色素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对近期肿瘤转化医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主要选取了4个研究热点即肿瘤异质性、耐药性、发病机制及转移进行分析总结,为医疗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前沿、新颖的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1肿瘤异质性研究进展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由于其对肿瘤的突变、演化、转移、耐药等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获得了极大关注。肿瘤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细胞呈现出从基因型到表型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等各方面产生差异[1]。肿瘤异质性是导致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欧洲研究人员[2]通过单一的血液检测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拷贝数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肿瘤异质性鉴别的能力。针对瘤内异质性,研究者[3]发现不同的肝癌干细胞亚群包含不同的分子特征,不同亚群内的不同基因与肝癌的预后独立相关。通过大量RNA测序,研究者[4]发现肺癌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具有不同的表型,找到了与生存相关的目标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特征和结构变异特点,揭示前列腺癌细胞的重要遗传错误[5]。研究者[6]在结肠癌中发现独特信号通路的细胞亚群,为靶向治疗不同的结肠癌细胞亚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另有研究者[7]利用小鼠模型以Cdkn2a和Tp53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了分型[7]。


  1.1PLoSOne:开发出能在液体活检中分析肿瘤异质性的新技术


  单细胞基因组分析作为肿瘤靶向生物标志物选择的方法,已引起肿瘤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已开发若干方法来扩增基因组DNA并产生适合全基因组测序的文库。然而,大多数方案较复杂,临床应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研究者[2]开发出一种单管、单步、简化的方案,通过单一的血液检测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拷贝数进行分析;相比常规的基因组分析,新方法能以较低的成本保持较高的准确度。该法利用连接介导的PCR(ligationmedia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LMPCR)全基因组扩增方法,使用IonTorrent™平台进行低通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单细胞拷贝数变异检测。研究人员通过该方法还分析了前列腺癌和肺腺癌患者血液中分离的单循环肿瘤细胞。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工作流程生成的数据能够准确地体现单个细胞的全基因组绝对拷贝数,为在液体活检中开发针对癌症异质性的血液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1.2Hepatology:单细胞分析揭示肝癌遗传异质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肝细胞肿瘤内分子异质性部分归因于肝癌干细胞的存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最新的一项研究[3]在单细胞水平上结合了肝癌细胞的转录组学和功能分析,以评估肝癌干细胞异质性的程度。结果发现在单细胞水平,肝癌干细胞在表型、功能和转录组学上是异质的,还发现不同的肝癌干细胞亚群包含不同的分子特征;不同亚群内的不同基因与肝细胞癌的预后呈独立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多样化的肝癌干细胞是肝癌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并且影响肿瘤的进展和预后。


  1.3NatMed:发现肺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的不同表型


  癌细胞嵌入肿瘤微环境是一种复杂的基质细胞生态系统。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兰德斯生物技术研究所癌症生物学中心的研究者[4]以单细胞分辨率在人类肺肿瘤中呈现了癌细胞嵌入肿瘤微环境转录组的52698个细胞目录,并在40250个额外细胞测序的独立样本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与非恶性肺部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高度复杂的能深刻塑造基质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并鉴定了52种基质细胞亚型以及影响其异质性的转录因子。这些细胞包括表达不同胶原蛋白组的成纤维细胞、下调免疫细胞归巢的内皮细胞等。通过评估来自1572名患者的批量RNA测序数据中的细胞亚型的标记基因,发现这些基因与生存相关。该研究提供了基质细胞类型的综合目录、揭示了肿瘤异质性的行为,为肺癌生物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有助于推进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1.4Cell:揭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特征和结构变异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者[5]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101种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完整全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到了这些致命性肿瘤具有的重要遗传错误,揭示出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中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区域存在问题。参加这项研究的所有男性患者体内的肿瘤都已对雄激素剥夺治疗产生抵抗性,无论睾酮是否存在,雄激素受体均处于激活状态并促进肿瘤生长。处于这种情形下的患者没有有效的治疗选择。研究结果发现81%的患者携带影响其癌症侵袭性的突变;这些遗传错误激活了雄激素受体,这类受体与睾酮等雄激素结合并促进肿瘤生长。研究结果揭示了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特征和结构变异特点。


  1.5JExpMed:发现结肠癌细胞亚群的不同信号通路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6]发现高Notch活性标志着一个独特的结肠癌细胞亚群,该亚群具有低水平的WNT和MAPK信号活性,同时却具有显著的上皮表型特点。靶向MAPK信号通路的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限,会引起Notch高活性的癌细胞扩增;而一旦靶向Notch,高MAPK活性的癌细胞又会扩增。谱系追踪实验表明2种肿瘤细胞亚群之间的高可塑性可作为治疗抗性的机制,Notch和MAPK的联合靶向治疗对体内结肠癌生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些数据表明肿瘤细胞可塑性为同时靶向不同癌细胞亚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1.6Oncogene:利用特征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分型


  胶质母细胞瘤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高度异质性。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7]通过对TCGA(TheCancerGenomeAtla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可以以CDKN2A和TP53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分型。同时通过沉默Tp53和Cdkn2a/b基因,成功地在小鼠上诱导了具有人胶质母细胞瘤典型病理和分子表达特征的胶质母细胞瘤模型。进一步对Tp53和Cdkn2a/b基因突变起源的肿瘤进行表达谱分析,比对结果证实其表达谱与人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相同的差异趋势。该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为以CDKN2A和TP53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分型提供了可靠的模型支持。


  2肿瘤耐药性研究进展


  肿瘤的耐药性指肿瘤细胞对药物不敏感的现象[8],其机制错综复杂。近期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员[9]发现了神经胶质瘤凋亡细胞和活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促使活细胞向更耐药、更恶性、更容易迁移的表型转变。荷兰的研究人员[10]找到了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抑制剂抵抗性黑色素瘤的缺陷。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的一项结构性研究解释了为何肿瘤细胞会对化疗产生耐受性[11]。美国的研究者[12]发现了由BRCA1基因发生错误引发的肿瘤细胞逃逸及对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通过有效阻断肿瘤中外泌体的活性,已有药物的重定位使用或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13]。


  2.1CancerCell:凋亡细胞外囊泡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耐药性


  侵袭性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中持续增殖的肿瘤细胞周围掺杂着许多凋亡细胞,但是研究人员此前并未注意过这些凋亡细胞和活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9]发现了凋亡细胞外囊泡(apoptoticextracellularvesicles,apoEVs)可以通过剪接因子的细胞间转移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化。研究发现,apoEVs特异性富含剪接体蛋白和微核RNA(smallnuclearribonucleicacids,snRNAs),并会影响受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mRNA剪接。RBM11作为代表性的剪接蛋白是导致apoEVs介导的受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发生恶变的关键因子。该研究表明,apoEVs会改变受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RNA剪接,促进这些细胞向更耐药、更恶性、更容易迁移的表型转变,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2.2Cell:新疗法或可杀伤耐药黑色素瘤细胞


  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10]发现MAPK抑制剂抵抗性黑色素瘤的缺陷。采用BRAF和MEK激酶抑制剂治疗BRAFV600E突变型黑色素瘤总是会产生耐药性,这通常由于MAPK通路再次激活所致。而研究人员发现BRAF抑制剂能抵抗黑色素瘤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升高;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会通过抑制SLC7A11来增加ROS水平;BRAF抑制剂的抵抗性可引起对HDAC抑制剂的易感性。在一项针对晚期BRAF+MEK抑制剂耐药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HDAC抑制剂会选择性杀伤耐药肿瘤细胞。该研究为耐药黑色素瘤细胞的新疗法提供思路。


  2.3Science:结构性研究解读肿瘤细胞对化疗耐受的分子机制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11]通过结构性研究解释了肿瘤细胞对化疗产生耐受性的原因。在化疗药物开始发挥作用之前,肿瘤细胞就能够利用分子泵排出这些药物。该研究阐明了肿瘤细胞排出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和过程。研究人员利用电子冷冻显微镜观察了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1,MRP1)分子泵的精细结构,揭示了MRP1的微小重排即能够促进药物释放到细胞外部。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肿瘤化疗耐受的具体结构生物学表现。


  2.4Nature:揭示部分乳腺癌和卵巢癌对PARP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新机制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12]发现由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1,BRCA1)发生错误引发的一些肿瘤细胞逃逸的分子机制。一种被称作“53BP1”蛋白的缺失使得缺乏BRCA1的细胞可能克服内在缺陷并正确地修复DNA双链断裂。在PARP抑制剂治疗期间或之后,一些肿瘤细胞在发生导致53BP1丢失的突变后能够继续生长,从而导致肿瘤耐药性产生。研究人员发现53BP1有助于通过重写从这些松散的DNA链中切下的DNA片段来抵消这种切断过程。在经过PARP抑制剂治疗的BRCA1缺陷肿瘤中,53BP1的重写功能导致错误的DNA修复和癌细胞死亡。然而,其中的一些肿瘤细胞因失去53BP1而成功地逃避治疗。该研究是对53BP1功能及其在耐药性中的作用的新认识,为改进PARP抑制剂治疗奠定了基础。


  2.5SciRep:药物重新定向或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13]优化了定量高通量筛选测定的方法,以鉴定药物活性化合物。研究者从LOPAC文库(LibraryofPharmacologicallyActiveCompounds,包含1280种药理活性化合物)和NPC文库[NIHChemicalGenomicsCenter(NCGC)PharmaceuticalCollection,包含被批准用于临床的3300种化合物]中共筛选4580种化合物。通过可调电阻脉冲传感(tunableresistivepulsesensing,TRPS)系统(qNano-IZON)和流式细胞术验证了22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释放外泌体,并描绘了先导化合物调节外泌体生物发生和分泌的作用机制。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以及抗炎性制剂等。研究结果揭示了对药物重新定向(改变其用途)作为晚期癌症的新型辅助治疗策略的潜在用途。


  3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造成的分阶段的过程。各种环境与遗传的致癌因子以协同或者序贯的方式,激活癌基因或(和)灭活抑制基因,导致恶性肿瘤形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14]发现肠道肿瘤起源于分化的小肠上皮的一种新情况;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15]发现细胞表面纤毛在黑色素瘤的发生上或许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16]发现锌指蛋白和同源框2(zincfingersandhomeoboxes2,ZHX2)蛋白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


  3.1CancerRes:小肠上皮细胞去分化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14]发现在短时间内,小肠上皮细胞对肠上皮细胞促分化转录因子SMAD4的灭活有很好的耐受性;但几个月后,腺瘤细胞发展出具有活化的WNT信号转导的特征,而SMAD4的失活和WNT信号途径的激活共同导致分化组织中的细胞去分化。转录分析证明这些细胞获得了干细胞的特征,并且共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表达分化的肠细胞标记物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在SMAD4失活和WNT途径激活时重新表达干细胞基因。这些结果说明促分化转录因子SMAD4在存在致癌WNT信号转导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分化的肠细胞,防止分化的肠上皮发生去分化,从而阻止了肿瘤形成。


  3.2CancerCell:细胞表面纤毛缺失或诱发黑色素瘤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15]利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发现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nhancerofzestehomolog2,EZH2)通过沉默与初级纤毛完整性相关的基因致使表达BrafV600E或NrasQ61K的黑色素细胞发生癌变。因此,EZH2促进良性黑色素细胞病变中原发性纤毛的丧失,而纤毛的丢失会激活并增强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细胞就会退化并且进展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纤毛在黑色素瘤的致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阻断EZH2或可有效治疗黑色素瘤。


  3.3Science:发现新的肾癌驱动蛋白


  约50%以上散发的肾透明细胞癌中可见希佩尔-林道蛋白(vonHippel-Lindauprotein,VHL)E3泛素蛋白连接酶的缺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16]使用全基因组体外表达鉴定羟基化结合VHL的蛋白质,结果发现ZHX2作为VHL的靶标,其羟基化使VHL能够调节其蛋白稳定性,并且与肾肿瘤细胞生长的信号通路相关。ZHX2作为新的下游蛋白协助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体外、体内试验进一步证实ZHX2的缺失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些研究表明ZHX2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4肿瘤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临床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是癌细胞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多阶段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的脱落、迁移、黏附、生长等。每一个阶段又受不同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新生血管形成、细胞间黏附作用降低等,这些改变往往与基因调控、分子信号通路等相关。近期,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7]发现腺癌扩散到肝脏依赖于癌细胞的可塑性。美国研究者[18]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中山大学的学者们[19]发现脂肪酸氧化途径会在脱离群体的结直肠癌细胞中发生激活,诱导结直肠癌细胞抵抗失巢凋亡。


  4.1DevCell:上皮可塑性的调节决定了胰腺癌的转移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等机构共同报道了调节上皮细胞可塑性决定了胰腺癌转移的向器官性[17]。研究者通过多种小鼠模型发现,胰腺导管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C)肝肺转移的向器官性依赖于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介导的上皮特性。单等位基因p120ctn缺失加速了KrasG120D驱动的胰腺癌形成和肝转移。重要的是,一个p120ctn等位基因足以用于E-钙黏蛋白(E-cadherin)介导的细胞黏附。相比之下,双等位基因p120ctn缺失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肺转移向器官性,但用p120ctn异构体1A进行功能回复实验可恢复肝转移。在非p120ctn依赖的PDAC模型中,E-cadherin表达的嵌合体丢失显示了E-cadherin阳性肝转移和E-cadherin阴性肺转移的选择压力。此外,人PDAC和肝转移均支持“肝转移主要表现上皮特征”的前提。RNA测序则显示了p120ctn缺陷型与p120ctn野生型细胞的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与不同的诱导途径相关。


  4.2Nature:发现ALL白血病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机制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者[18]发现ALL的肿瘤细胞不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而是通过完全逃避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循环中的ALL细胞不能破坏小鼠的血脑屏障,而是沿着直接从椎骨或颅骨骨髓到蛛网膜下腔的血管,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些桥接血管的基底膜富含层黏连蛋白,已知层黏连蛋白协调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的路径搜索。层黏连蛋白受体α6整合素在大多数ALL病例中表达。用抑制ALL细胞中α6整合素表达的磷酸肌醇3-激酶δ(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δ,PI3Kδ)抑制剂,或用特异性α6整合素中和抗体处理异种移植ALL的小鼠,结果显示小鼠沿桥接血管的ALL转移、脑脊液中原始细胞数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显著减少,但其骨髓肿瘤负荷并未降低。理解ALL如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4.3Oncogene:发现结直肠癌抵抗失巢凋亡的新机制


  我国中山大学的研究者[19]报道了CPT1A介导的脂肪酸氧化(fattyacidoxidation,FAO)通过抑制失巢凋亡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研究者发现FAO途径在分离的结直肠癌细胞中被激活,FAO途径中的多个基因特别是限速酶CPT1A在悬浮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中上调。而结直肠癌细胞中由CPT1A介导的ROS消除对抵抗失巢凋亡非常重要。体内实验表明,CPT1A抑制的结直肠癌细胞定植肺部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癌细胞,提示CPT1A介导的FAO活化提高了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而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组织样本中,转移灶中的CPT1A表达高于原发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PT1A介导的FAO活化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抗失巢凋亡,提示CPT1A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潜在靶标。


  4.4MolCell: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揭示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通过调控肿瘤细胞中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kinase1,PGK1)的磷酸化调控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从而促进了多形性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代谢以促进肿瘤生长的新机制,提示了PGK1T243磷酸化可作为指示胶质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5结语


  近年来,肿瘤异质性、肿瘤免疫、肿瘤微环境、肿瘤耐药等一直是研究热点。通过总结回顾近期研究成果发现:在肿瘤异质性方面,研究者开发出能在液体活检中研究肿瘤异质性的新技术,揭示了肝癌遗传异质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找到了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组特征和结构变异,发现结肠癌细胞亚群的不同信号通路以及可利用特征基因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分型;在肿瘤耐药性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凋亡的癌细胞使活着的胶质瘤细胞更耐药,揭示了部分乳腺癌和卵巢癌对PARP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新机制,找到了MAPK抑制剂抵抗性黑色素瘤的缺陷;在肿瘤发病机制方面,研究者首次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去分化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的原因之一,发现细胞表面纤毛的缺失或会诱发黑色素瘤,还发现了新的肾癌驱动蛋白ZHX2等;在肿瘤转移机制方面,研究者发现调节上皮细胞可塑性可以决定胰腺癌转移的靶器官,发现ALL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发现CPT1A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潜在靶标,并发现TAMs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新机制。这些发现反映了肿瘤转化医学前沿的研究动态,为肿瘤研究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


  第2篇:肿瘤病房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教育模式探索


  余玲1,刘鹏2,蔡陈浩1,林洁衡1,曹洋1,李平1,林丽珠1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72


  【摘要】共情能力是医学人文教育的落脚点。借助叙事医学理论和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开展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教育实践。通过志愿团队发展及管理、系统化培训、医学人文读书会、聆听患者故事、平行病历写作与讨论五大模块,探索肿瘤病房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肿瘤;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共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愈加关注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注重临床人文关怀。2001年10月,哥伦比亚大学丽塔·卡伦教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叙事医学:共情、反思、职业和信任的模型”一文,阐明叙事医学定义:叙事医学,是由具有“叙事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实践的医学。叙事能力,指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他人困境的能力,其核心是共情与反思[1]。共情能力是理解病人内心的经历和视角,以及表达理解的认知能力。她创造性提出的“平行病历”,指由医师/医学生记述病患的故事以及人文观察与反思,是医者所感悟或理解的患者人格、人性,是隐藏在疾痛背后,包含疾病所赋予的社会、心理角色,所象征的意义、所带来的情感变化与所隐含的观念、信仰在内的全部故事与情节[2],是将叙事医学理念引入临床的方法之一。


  1国外叙事医学教育


  据美国医学院协会统计,2009年,被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106所开设叙事医学课程,59所将其作为必修课[3]。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招收叙事医学理学硕士,2000年开展叙事医学课程。2010年9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启动医学人文理学硕士项目,设“医学人文主题”和“医学人文技能”必修课程,通过基于人文主义的文学阅读和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反思性写作,培养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反思、移情等叙事能力[4]。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率先开辟叙事与疾病、治疗的文化建构研究领域[3]。梅奥医学院利用解剖课,鼓励学生将其课堂体验通过反思性写作编成剧本,并以戏剧形式表演[5]。叙事医学为时下西方医学教育的新兴观念,日渐得到NEJM、JAMA、Lancet、BMJ等主流医学刊物及各大英美医学院校重视。


  2中国叙事医学教育现状


  随着国外叙事医学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投身叙事医学研究,叙事医学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人文研究,而扩展至临床,为临床服务。2011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次叙事医学座谈会。2012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召开叙事医学研究小组首次会议,对叙事医学有了更实质性认识,强调叙事医学是医患双方沟通和理解的有效途径,而叙事能力培养应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


  此外,我国多家医学院校开始叙事医学教学及应用,并在医生群体中推广。2012年来,凌锋教授带领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医师每月写一篇平行病历,目前累计2000多篇[7]。北京大学医学部对2013~2014学年度50名选修“西方文化与影视欣赏”的一年级临床专业研究生进行为期12周的共情能力培养干预教学[8]。同期,南方医科大学杨晓霖教授开设医学生《西方艺术中的医学叙事》课程,分《绘画艺术与医学叙事》、《文学艺术与医学叙事》、《艺术创造力与疾病》、《艺术与疾病治疗》四部分[9]。2017年,北京大学开设肿瘤心理、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研究生课程。2018年3月31日,由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健康报》、宣武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叙事医学座谈会”召开,对促进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0]。


  目前,中国叙事医学教育尚处探索阶段,多数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仍存在生物医学模式下重专业、轻人文的深刻烙印,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医学人文教育与基础、临床、预防等医学专业教育脱节,尚未开设以培养叙事能力为目的的医患沟通和医学叙事系列课程。医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医学专业实践与人文的联系,未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患沟通能力缺乏,医学叙事能力亟待提高,现状堪忧。


  3基于肿瘤病房叙事医学教育模式探索


  对于叙事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丽塔·卡伦提出通过特定的叙事训练方法:精细阅读、聆听和反思性写作[2],能够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照护水平。


  肿瘤病房作为特殊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面对大量身心遭受重创的肿瘤患者,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12年成立“天使之翼”医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志愿者能力提升项目为依托,实施叙事教学法,引导医学生志愿者肿瘤病房实践,培养其叙事及共情能力,逐步探索肿瘤专科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教育模式。


  3.1志愿团队发展及管理


  为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14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颁布《关于成立我院志愿者工作小组的通知》红头文件,成立以院长、党委书记牵头,团委、工会、教学处、门诊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志愿者工作小组。


  为培养志愿者师资队伍,医院派出党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团委、继续教育处、教学处、工会负责人、一线临床医生、护士,参加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等高研班深造。2016年,编纂《医学人文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手册》,内容涵盖中国志愿者誓词、医务志愿者服务章程、志愿服务方案、志愿团队培训课程。


  “天使之翼”志愿服务队以“自愿报名,综合考核、择优培养”原则,每年在医学院选拔优秀学生,系统培训后上岗,配备指导老师。医学生思维活跃、工作热忱且各具专长,是志愿队伍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学医院得天独厚的医教研资源,是医学生人文实践的沃土。组织管理上,建立系列规章制度(考勤、叙事医学培训、考核、奖惩制度);思想认识上,加强引导,使医学生认清志愿工作意义与职责,调动队伍积极性,提高凝聚力与利他情怀,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理念。


  3.2系统化培训


  肿瘤中心自2012年始建设志愿者讲师团,由接受过医学人文高研班培训的高年资医师和护师授课,对医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肿瘤专科医学人文教育培训包括:医学人文概况、医学道德与医师专业精神、肿瘤患者心理反应特征和应对、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病史采集的技能、医患共同决策技能、叙事医学基本理念与运用、肿瘤患者的哀伤辅导、压力管理、团队合作十个模块。通过模块化学习和实操练习,让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系统学习人文关怀技巧,体验医者情怀、生命关怀及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理念。


  3.3医学人文读书分享会


  精细阅读,又称叙事情境理解力,即医生倾听、解释、回应故事的能力。丽塔·卡伦将文学叙事学如何对故事进行构建、讲述、理解的方法应用于精细阅读,提出精细阅读五要素框架、形式、时间、情节和意愿,为精细阅读材料的分类选取明确方向[2]。


  对于缺乏人生阅历的医学生志愿者而言,文学创造近距离探索人的情绪、价值和人际关系的模拟环境。根据叙事医学基本理论,笔者设计了医学叙事阅读课程,设置了肿瘤中心医学人文书柜,涵盖《医生的精进》、《最好的告别》、《死亡如此多情》等人文书籍300册。自2017年始,定期开展医学人文读书分享会。通过精细阅读不同体裁与疾病、疼痛、衰老、死亡等相关的文学作品,使医学生志愿者间接体味这些经历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通过读书分享会集中讨论,鼓励医学生志愿者支持或批评,或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寻找意义。医学生志愿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患病的经历和感受,提升其医患沟通与共情技巧,有助于培养其挖掘患者故事的能力。


  3.4聆听患者医学故事


  低年级医学生志愿者尚未完成所有医学课程的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需要跨越极大的鸿沟。医学生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医患沟通角色扮演,查房熟悉患者病情,逐步与患者、家属建立信任关系,并保护患者隐私。聆听患者故事,是医学生志愿者肿瘤病房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沟通绝不仅是态度的亲善、语言的温柔,而在于需要深层次理解字句、语言和情感的交际过程,需要医学生志愿者通过吸收理解并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协助临床医生、护士为其提供充满尊重、共情和升级的医疗照护。医学生志愿者唯有认真倾听患者对于疾病的叙述,洞察疾病真实隐喻,才能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增进对病人的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双方信任度,因为病人感受到的疾病与作为独立客体存在的疾病是不一样的。


  3.5平行病历写作与讨论


  书写平行病历前期,应全面评估患者,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宗教信仰、社会背景;满足尊重、有利、无害、公正的伦理四大基本原则[11]。叙事医学三要素即关注、再现和归属。叙事医学关注焦点恰恰是人,特别是人的情感,叙事医学鼓励讲述和书写“疾病的故事”。一方面,医学生志愿者通过书写患者的疾病故事,全方位了解其患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并站在患者角度看待问题,实现共情。另一方面,医患双方均可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为自己的负面情感找到出口——“在把经历建构成故事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意义[12]”。引导医学生志愿者用平实的文字叙述一段经历抑或情节,再叙述在这段经历中的做法、感受,最后进行反思。医学生志愿者均自愿参加平行病历分享、将自己所写的平行病历公开或发表。带教老师每月批阅平行病历,并有针对性地解疑,正确引导医学生志愿者。


  4结语


  6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以医学生志愿者为主体,从志愿者团队发展与管理、系统化培训、医学人文读书会、聆听患者故事、平行病历写作与讨论五大模块,通过反复实践、教育,培养志愿服务队41支,医学生志愿者457名,构建肿瘤病房医学生志愿者叙事医学教育模式。


  笔者期望:第一,将培养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技能并重,既强调广义的医学人文精神熏陶与生死教育,又注重狭义的医学人文技能学习和训练。第二,克服以往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弊端,以高校附属医院为依托,从低年级医学生开始,进入医疗真实世界进行医学人文实践,提高其医学人文素养和技能。第三,以肿瘤病房为主要阵地,培养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临床医护人员,弥补医护人员医学人文实践再教育缺陷,从职业生涯阶段凸显医学人文全程化理念的具体实践,展现、分享医护人员身边的故事,在反思中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反馈于临床实践。


  第3篇:提高肿瘤放射治疗医学的实习带教工作


  许慧芹1杨洁1张兰胜1高立燕2


  【摘要】医学实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放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肿瘤放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肿瘤发病率增加,肿瘤放疗的实习带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提高对肿瘤放疗的重视,界定放疗实习的范围,学校医院更好的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工作学习打好基础。在临床实习的具体操作性上,需要结合典型病例,加深书本知识,拓展医学前沿知识,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建立临床思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逐渐锻炼科研能力,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互动式医学教育,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实施临床实践,临床医学不是独立的科室,每个科室都交叉融合,需要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医学思维,医学融合教育目前越来越重要,临床重视多学科会诊,我们在实习过程中更因该加强融合医学的教育,使学生对整体医学有个更全面的认识。认真书写病例,处理好实习深造的关系。


  【关键词】医学教育;肿瘤放射治疗;影像学;临床医学实习;典型病例教育;互动式医学教育;学科融合


  医学实习在临床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确保实习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医学生实习对大内科大外科重视程度较高,对于肿瘤放疗这一边缘科室的重视十分不够,大多数学生把肿瘤放疗科实习时间挪占其它科室实习或者去学习考研了,因此建议专家根据目前学科的发展重新定义医学实习的规范化,定义实习的范围,把肿瘤放疗纳入临床医学系的实习范围内,而不仅仅是影像学系的实习科室,这个需要临床专家和医学院专家制定相关规则。让学生有规则可遵循,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典型病例,采用互动式医学教育,更好的实施临床实践,根据本人多年实习带教经验,不断总结怎么更好的做好肿瘤放疗的实习带教工作,以下是我在实习带教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1明确在肿瘤放疗科实习的医学生范围


  根据国家医学学科建设发展,目前肿瘤放疗划分为医学影像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从而实习生轮转规划上肿瘤放疗实习生均为影像学系学生,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肿瘤放疗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临床科室,要早查房,处理患者,开医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影像诊断与技术,学习影像的学生认为是临床科室,是来打杂的,毕业后就业范围只一般是CT室、MR、超声等,影像医学生不愿来放疗科实习。而学习临床的同学又无放疗科室的轮转安排,造成很多同学直到工作了,都不知道放疗科室是干什么的,从而造成学生认为肿瘤放疗实习无用论。本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和我们目前医学院学科的划分,医院科室的划分不清有一定的关系,肿瘤放疗科室,是一个年轻的科室,很多医院建科不过十余年,既往只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的肿瘤医院才有放疗科,老一辈的放疗科泰斗,很多也是从内科等等相关科室借调等从业的,开始从业人员可以说是各个专业的都有,条件限制。既往职称考试都没有肿瘤放疗专业,大家都是考肿瘤内科,目前随着放疗从业人员的增加,全国新开放疗中心的迅猛增加,人员越来越多,年轻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开始有了正式的放疗专业,逐渐被大家认同,但是现在医师执业注册仍有很大弊端,从事放疗的医师注册都是医学影像学与肿瘤放射治疗学,而不是临床医学,对此,临床一线人员多有意见,但目前局面无法改观。希望大家能逐渐重视肿瘤放疗科,作为一个真正的临床科室来注册,而不是影像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对立学科,学科分类和建设应该有一席之地。只有医学院校分科重视了,医师注册明确了,学生才能认清学科的性质,认真来实习,从而本人认为在学科建设上应重新定义肿瘤放疗科的实习生范围,临床系医学生应安排肿瘤放疗科的实习工作,并作为严格要求,学科建设也是随着年代不断变化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往流行性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现肿瘤发生率逐渐升高,肿瘤放疗的地位越来越高,70%的肿瘤患者均要放疗,而无实习阶段肿瘤放疗科直接感性认识及技能培训,很多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对肿瘤放疗所知之甚少,只能工作中再去弥补[2]。


  2学生应对书写病例有客观的认知


  目前临床工作病例书写占用时间太多,部分学生认为书写病例是浪费时间。我们要教会学生怎么言简意赅的叙述病例,怎么结合临床把理论书写入病例,这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临床的提炼,是一个互相长进的过程。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才能把一个病例分析的有条有理,从发病原因,到机制,最后临床治疗,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怎么选择治疗方案,有几种治疗方法,利弊,为什么选择,让人信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旁征博引,而有些老师确讲的枯燥无趣,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临床目前人们意识法律维权意识增强,病例体现了你的诊疗水平,想法。病例书写好是你在诊疗上的观念论据,这时候就是一个法律文书,应该重视[3]。目前病例书写因其特殊性,没有列入考研等考核的范畴,使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法律教育及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需要在病例中体现[1]。这时候不妨让学生参与一些医疗纠纷中的处理当中去,看看在法律上,病例书写错误失误,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让学生参与典型案列的分析,医疗纠纷的处理当中去,才会深刻体会病例书写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是可以起到决定胜诉。


  3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目前转化医学研究各学科之间的转换,我们不妨把转化医学的思想观点搬入临床实习工作中来。


  3.1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激活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强大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保持医学工作者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的关键因素[2]。目前的医学的评价体系越来越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带动学生参与临床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平时实习工作中,多参与临床病例的收集整理,对兴趣的问题多阅读文章,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自己写出一定水平的综述,学生有了成就感,对考取研究生等也有帮助,反过来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加深,学生的兴趣浓厚后可以更好的带入临床实习中去[4]。对于能力更佳的同学,可以尝试回顾性医学论文写作,带教老师提出一些病例想法,指导思想。举个列子,比如我们在临床诊治肺癌中,基础研究中各种分子检测靶点检测VEGFR、PDGFR、EGFR等等,检测后药物治疗的选择,目前临床上上市的药物有哪些,后面还在研究的药物有哪些,怎样做好这些靶点检测,如果这些药物耐药后后继治疗有哪些,为什么同样的病治疗效果不一样,个体差异在哪里?是否可以做临床科研。再比如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PD-2,PD-1,新上市的药物适合于患者,为什么PD检查大于50%的患者效果更好,可以让学生总结写论文,查找引起并促使这一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帮助学生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及高效地在数据库中检索有用信息,获得比以往更多、更便捷、更有价值的新的分子靶点[5]。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让学生看到这些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活生生”的患者身上,原本枯燥、抽象的新知识变的有趣和生动。对考研都有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帮助学生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及高效地在数据库中检索有用信息,让学生看到这些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患者身上,原本枯燥、抽象的新知识变的有趣和生动。对考研都有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6]。


  3.2影像系学生实习放疗的好处


  临床工作对影像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疗的靶区勾画是一个主要工作,可以从这一点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影像学的学生不紧要学会看片子,而且可以结合临床患者症状及各项检查来在影像图像上勾画靶区,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影像报告,不仅会看,而且可以勾画靶区,更好的理解病灶,看图像的能力也大大进步了,且出科可以作为一种考核,避免了纯理论的考试[7-8]。这时候可以选取典型病例,让影像学系的学生了解病史,然后根据病史自己判定是否需要照射,怎么样照射等,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互动式教学,效果更好[9-10]。并且学生再勾画中遇到问题再去请教老师,去查阅资料,是今后医师生涯自学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在临床科室内,可能肿瘤放疗科是最接近影像学的一个专业[11-12]。


  3.3目前的医学是一个学科融合的整体医学


  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放疗科正是这样一个融合的边缘科室,是临床和影像学的结合,所以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能两个专业都忽略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边缘学科,需要研究的东西更多,可以学习知识也多。现代的教学已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实习阶段,由于已在实习前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何诱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尤为重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在贴近临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引导、鼓励学生从临床病例中提出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再指导他们查阅相关文献。这种将理论“及时”联系实践思维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收获到非常好的成效[13]。


  4主动处理好临床实习与就业、考研深造之间的矛盾


  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进入好的三级医院,必须有硕士,博士学历,目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换句话说,即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促进的机制,导致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从事基础知识学习或基础实验研究的人员往往着眼于做实验、发表论文,而对其发表的成果能否真正对临床工作起到作用不够关心。这也是同学不重视实习的原因。是否以后考研可以提前在大四,大五真正的用来实习,学生也可以更加专心的实习,实习效果也更好,这只是想法[13-14]。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更灵活的支配时间,一般早上查房分析病情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到,下午的时间可以灵活自由,如果有操作等,可以提前通知,毕竟目前通讯技术发达,联系也非常的方便。对于就业,一般时间需要几天,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当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会从心底愿意加入到实习工作中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了效率。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随着医学的进步,分科越来越细化,但是更应该听听临床带教老师的观点,更好的进行学科分类,界定学生实习的范围,肿瘤放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科室,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实习,纳入实习范围,让学生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临床认真书写病历,认真读片,勾画靶区,管理患者,融会贯通,进行学科融合,把所学知识转化入工作当中,为今后的学习,深造,实验等打好坚实基础,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总结经验,做一个好老师,大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帮助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


  第4篇:医学人文在中医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穗晖,周瑞生,周岱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医学人文是中医肿瘤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医肿瘤学科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践行医学人文理念,如在教材编写、学科建设中进行铺垫,在教师队伍培训过程中引入,在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渗透,将医学人文和中医肿瘤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可以形成全面的医学人文培育模式。


  [关键词]中医肿瘤学;医学人文;教学


  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专门学科[1]。本学科根植于中医学,又与现代医学紧密联系,医学人文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如何在中医肿瘤学教学中将医学人文进一步落实,笔者所在单位探索出一套从教材编写、学科建设中进行铺垫,在教师队伍培训过程中引入,教学活动中全方位渗透,将医学人文和中医肿瘤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全面有效的医学人文培育模式。


  1学科建设中进行医学人文铺垫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2]。在中医学传承和发展中,一直强调人文对医生道德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医乃仁术”之说,认为“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医肿瘤学根植于中医经典理论,处处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吸取多学科优势,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其对晚期患者和复杂癌症的姑息治疗以使之能带瘤生存正是优势所在[1]。中医肿瘤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与医学人文紧密结合,而人文教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即从教材、教辅书籍编写,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始。作为《中医肿瘤学》十一五、十二五教材的主编单位,笔者在教材编写中添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部分内容,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参考书籍、患者教育丛书也将相关内容纳入。2018年教研室主任林丽珠教授带领编撰出版的《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就是人文理念和肿瘤防治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编排设计时,增加见习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疾病、患者的感性认识。通过先行的学科建设,将医学人文思想进行早期铺垫,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引领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医学人文的熏陶。


  2教师队伍培育引入医学人文


  教师队伍培育也是医学人文培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时代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由于中医肿瘤专业更多面对晚期癌症患者,对教师、医生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专科教学和临床带教上贯穿医学人文思想、理念,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达到渡己渡人的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


  教研室在岗前培训、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中反复强调师德修养、医德医风,同时对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在教师培训中强调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让医师时刻谨记《大医精诚》所言:“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遇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此外,教研室要求老师要有坚定的专业思想、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鼓励老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如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外出进修、组织青年医师论坛等。


  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面,我们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CBL、PBL、TBL教学法。在学习和集体备课、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注重人文情节的植入与安排,如在癌痛的课程中,癌痛作为主观症状,要相信患者的主诉,掌握评估疼痛的方法。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语言不能交流的人群,可以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的级别应用不同的药物止痛。这样的方法,既能有效地将知识点引出,也可以把细致的人文关怀,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医学人文。


  3重视教学活动中医学人文的渗透


  医学人文从学科建设、课程设计的铺垫,教师培育等环节安排,最终需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临床见习、实习时全方位地接受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本身恪守医德医风规范外,注意在临床带教中树立教师专业形象。要有带教意识,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临床带教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治疗的同时,学会关心、爱护患者,做到“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对患者家属也带来了不良刺激[3]。基于对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肿瘤科临床医生在治疗、临床带教中常常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言语交流中处处体现关心、尊重、爱护,让学生明白医治的不但是疾病,更是有血有肉的个人,需要去聆听、去感悟、去安慰,让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共同对抗疾病、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晚期癌症治愈常常是有限的,帮助和关怀是无限。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教师也应时刻提醒学生,医学技术仍然是医疗关键所在,精进医术,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是医务人员必须有的素养。


  4贯彻人文理念于医疗实践


  医学人文具体到医疗实践中体现在人文关怀的细节中,需要以医疗专业技术为基础,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和价值,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人文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实践练习。临床带教中把人文理念贯彻到医疗行为的方方面面。从患者接诊到诊疗结束,与肿瘤患者、家属间言语互动措辞选择,患者隐私、知情权的保护,诊疗结果告知,到诊疗操作规范化基础上的体贴,诊疗流程的合理优化,护理措施人性化,积极姑息镇痛理念的实施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理念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建设无痛病房、人文病房过程中,让学生以志愿者、实习医生、随访医生等不同身份参与。此外,通过学生志愿者协助组织患者俱乐部、患教平台送温暖活动及不定期的医学人文俱乐部等多种形式践行医学人文理念,让人文理念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也让学生在与患者及家属互动和交流中真切感受人文关怀的力量和魅力。


  5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是中医肿瘤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对医学人文进行铺垫和熏陶,让学生牢固树立医学人文观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主动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新时代中医肿瘤学人,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环境,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