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

  • 投稿Pity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294次
  • 评分4
  • 75
  • 0

崔莹莹

摘要:计量企业收益有两种会计理论,分别是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过去,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界运用的主要为收入费用观,以此来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与经济活动发生的许多变化,传统的以收入费用观理论为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开始受到了质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企业收益

引言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普遍运用,会计界创立了全面收益观,从而使得会计收益的计量方法,由收入费用观逐步向资产负债观过渡。而随着我国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更多的企业与领域开始引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因此,笔者简单地对这两种会计收益的计量模式进行了比较,得出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换,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一、简述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这两种会计理念,都是将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作为基础,逐渐发展的。首先,收入费用观的观点是:计算一定期间内,收入和与之相关的成本与费用的差,从而得到企业的收益。该理论认为,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结果,就是收益。收入费用观的中心是交易,认为确定收益,要与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等原则相符合,在会计处理上,一般是先产生收益,然后再计量负债的减少,或者为资产的增加。

资产负债观与之不同,该理论是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变化来计算企业的收益的,建议用期初净资产减去期末净资产,得到的差额即为收益。那么,当负债的价值减少、或者是资产的价值增加时,就产生了收益。这种理论重视经济交易的实质,认为在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候,首先要搞明白它产生的资产与负债、以及是增加还是减少资产或者负债,在此基础上,来确认相关的收益。因此,资产负债表观的理论是:采用一定估价方法,对比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期初、期末资产,得到的净值就是这个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

二、比较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

笔者从财务报告的目标、收入确认的计量方法、会计计量的重心与属性、损益处理的不同等几个方面比较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这两种观念的差异。

(一)二者财务报告目标不同

受托责任观是收入费用观主张的财务报告目标。该理论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企业的管理者向股东、债权人等阐述企业资源的使用结果与状况,从而看管理者的受托责任是否尽职。从财务报告上,我们能评估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资产状况与经营成果,如资产与负债的变动、现金流量、企业经营利润等信息,从而合理地反映与评估出受托者履行相关责任的情况。

与此不同的是,决策有用观是资产负债观理念的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是指:为会计信息的使用传达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他们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帮助。该理念认为,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造成的,可是资产负债观也认为,这些会计要素会对企业当前与将来的经营效益产生一些作用,让将来有可能产生的变化有迹可循,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政府、高层管理者、群众等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如财务状况、资产配置、负债程度、经营成果等等,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从而做出合理的决定或投资。

(二)二者对收入的确认计量的比较

收入费用观认为,收入的确认时点应是成立销售或者取得劳务时,并且入账时要采用实际的交易价格。

确认费用时,则要将费用与相关收入所形成的因果与时间关系来配比,通过比较收入和费用,确认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益。因此,应采用实现的标准确认企业收益,也就是说在处理时,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收益才能确认,体现出现金收付制的理念。

资产负债观理念则认为,企业应该经过计算其资产与负债在期初、期末价值的差额来得出收益。资产负债表观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思想,在会计期间的期末,运用公允价值对资产与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所得出的当期净资产的增长额,即为该企业的本期收益。计量企业收益时,更重视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要保证在每一时点的资产与负债的客观与公允,从而显著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可是,因为公允价值本身带有一些主观性,这造成资产与负债的计量也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三)会计计量的属性不同

收入费用观强调了历史成本观,只有根据已经实现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才能确认资或负债,重视对企业过去产生的营业状况做出报告,那么,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的属性就很合理了。资产负债观与此不同,它重视的是企业将来能够创造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重视资产将来的价值,因此,格外关心资产今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能力。于是,会计的计量属性有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种类更多。

(四)会计计量的中心不同

顾名思义,收入费用观认为收入与费用是会计计量的中心。在进行会计计量时,第一步是确认与计量收入和费用,在此基础上,再确认与计量资产、负债。由于可以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得到收益,因此收益表是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产负债表则是收益表的补充了。

然而,资产负债观理论的观点是,资产与负债是会计计量的中心。只有先确定了资产与负债,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确认别的要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减掉负债以后,由所有者拥有的权益。那么,当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时,产生收入,同理,当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时,产生费用。因此,资产负债观理论下,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利润表则是它的补充了。

(五)损益计量方法不同

在收入费用观下,计量损益使用的是收益表法。第一步,确定那些已经实现了的经济交易或事项的收入与费用,在此基础上,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收益,即损益体现为收入减掉费用。

而资产负债观使用的方法是财产法。在计算收益时,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的收益体现为当期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即企业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得到的差额,然后再减去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最后,还要加上企业向投资者进行的利润分配,就得到了企业的损益。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企业收益更准确真实。

(六)适用的会计环境不同

在过去传统的、较为静态的经济环境下,比较适合使用收入费用观。这一经济环境表现为:物价比较稳定、资本市场不完善、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比较低。然而当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收入费用观就不适用了,应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当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动态的,即物价上升幅度较大、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经济业务逐渐创新、流动性风险与市场的风险性比较大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当前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制度逐渐规范完善等,我们应与时俱进,使用资产负债表观。

三、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收入费用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收入费用观为计量企业收益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当前已不再是曾经较为传统稳定、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了,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市场稳定性这一基本条件已经不存在了,那么,采用收入费用观得到的企业收益的真实性、准确性、甚至是完整性、都有待商榷了。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逐步规范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都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经济交易与事项更加复杂多元化,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不同的使用目的,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多的标准。采用收入费用观理念计算出的企业收益毕竟不够完整准确,已经达不到那些信息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了,因此,强调公允价值这一先进概念的资产负债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资产负债观下确认的收益是指净资产的净增加值,而资产和与负债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易被伪造改变,从而大大阻碍了利润操纵的产生。因此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相比,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就重新定义完善了一些会计理念,准则中提出了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换的建议,这一转变,将对我国财务会计报告带来重大改革。

四、结语

当今社会,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规范、经济交易或事项的日益复杂、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普及、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更高要求等因素,传统的收入负债观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了。因此,会计收益的计量模式将逐渐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强调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观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贾小能.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会计之友,2009(6): 16-16.

[2]施先旺,刘美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财会通讯,2008(06).

[3]熊剑春,江雪梅.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财会月刊,2011(0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