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我国钢贸企业的债权管理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934次
  • 评分4
  • 68
  • 0

刘小红

摘要:当前钢贸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行业平均利润低,成本压力大的严峻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贸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往往选择宽松的信用政策,形成一定数量的应收款;另外,为了获得优质货源与物资,满足客户的需求,钢贸企业必须将企业部分资金主动投入到库存商品上,形成预付款。因此,债权资产增加所导致的债权管理已成为钢贸企业不可回避的财务管理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钢贸企业债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钢贸企业;债权;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结构也在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钢铁行业经过10 多年的发展,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市场格局。受整个钢铁行业的影响,钢贸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再加上钢贸行业存在着进入门槛低、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加剧了钢贸企业之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贸企业为了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选择宽松的信用政策,形成一定数量的应收款;另外,为了获优质货源与物资,满足客户的需求,钢贸企业也会将企业部分资金主动投入到库存商品上,形成预付款。因此,债权资产增加导致的债权管理已成为钢贸企业不可回避的财务管理难题。债权债务是任何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项,是企业在资金、产品销售和劳务等经济活动发生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债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应收,是企业以债权形式存在的资产。从钢贸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

二、目前我国钢贸企业债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债权风险意识薄弱

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看,我国钢贸企业面临的总体形势较为严峻:(1)国内钢铁产量过剩现象严重。虽然我国钢铁产量近几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还是出现供过于求。很多钢铁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通过降低信用政策的方式,出现收款到期时债权难以收回的现象;(2)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钢贸行业是一个没有复杂交易形式的行业,企业对于其进入的要求较低。行业竞争者的不断加入导致大多数钢贸企业债权风险意识降低,债权风险加大;(3)行业平均利润较低,生存压力大。钢贸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采购环节并没有太多的定价主动权,有时为了采购业务的顺利进行,钢贸企业往往先付款,后发货;而在销售环节,客户往往又提出先用货再支付货款的方式。夹缝式生存环境使得钢贸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加大了债权风险。面对上述如此严峻的形势,有些钢贸企业债权风险意识变得日益薄弱,为了生存发展、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往往忽略债权管理中重要的信用审核与审查等重要环节,出现了典型的“重销售、轻监控”的现象。

2.没有形成债权管理体系与合力

从债权资产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债权管理涉及到财务、销售、采购等多个职能部门,光凭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是无法管理好企业全部债权资产的。而目前大部分钢贸企业恰恰认为债权管理只是与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有关。在这种理念下往往导致钢贸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债权管理综合体系;销售、财务、内部审计等债权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也缺乏协合与沟通,没有形成对企业债权管理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销售部门只管理销售无暇顾及债权债务清理事务;财务部门对客户及债权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催款方式又不能够结合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催款力度有限;内部审计部门就是发现债权管理的相关问题,也只是写成书面报告。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不清再加上债权资金的风险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某个人员,奖罚不明,造成各部门对债权管理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债权管理的主动性,部门之间债权管理的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较低。

3.债权风险管理不到位

企业避免不了债权资金的产生,只能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尽量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化解风险。但我国大多数钢贸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债权风险管理制度,表现为:(1)缺乏风险目标设定。企业没有制定涉及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与债权资产相关业务的风险目标,导致债权风险目标管理不到位;(2)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大多数企业对高管(董事、监事、经理)的管理能力和对债权风险的认知程度没有进行有效的关注,大多数员工也都没有风险识别能力;(3)风险分析不透彻。企业对债权风险分析不透彻,缺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力,对哪些重点风险应该优先控制具有不确定性;(4)风险应对策略不合理。当企业遇到风险时,由于企业没有及时做好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无法评价风险的影响程度,难以权衡风险和收益,往往陷入不知如何应对风险的局面。企业的高管缺乏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分担概念,加上高管对待企业的风险偏好不同,没有及时沟通交流,以至于在对待风险时没有最佳策略,导致企业债权风险放大。

4.专业的债权管理人才缺乏

在人才管理方面,特别是对债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力度不到位,钢贸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债权管理人才和领导者。目前我国多数钢贸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的债权资金管理职位或相关岗位,大部分企业将债权的管理事宜交给财务部会计人员兼管。由于不是专职管理人员,在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前提下,债权兼管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不够高,再加上系统内部权能不平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程度低等因素,这些都导致钢贸企业债权管理人员对债权资金监管工作力不从心,有时会因兼管人员的疏忽而导致债权无法收回,给钢贸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为债权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有些企业将债权管理交由销售人员进行管理,这是大多数企业的无奈之举。销售人员虽与客户有着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清楚债权业务的来龙去脉,但是销售人员同时负债销售及债权业务,会导致债权管理的失控,违背企业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职责的原则。另外,企业对员工债权管理的相关培训与教育工作也不充分,导致企业的员工缺乏进行债权管理及防范债权风险的常识,这也导致企业债权管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5.债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大多数钢贸企业并没有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加大对债权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更谈不上建立相配套的债权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债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钢贸企业对债权管控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准确地把握企业资金运行状况,也就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债权管理决策。大多数钢贸企业将债权管理工作交由会计人员兼管,而会计人员只能借助已有的手工会计核算系统或电算化财务软件实施对债权业务的被动式管理。大多数钢贸企业都没有针对债权管理业务设置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子系统,这就使得债权管理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无法对债权详细情况进行及时查询与跟踪,也无法自动设置账龄分析系统和坏账准备计提系统,债权时间到期后也缺乏自动提示的财务预警。正是债权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造成大多数钢贸企业债权管理系统脱离了企业其他子管理系统,没能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良好的链接,使得企业对债权的管理仅仅是停留在某一个部门或人员层面,没有与其他部门业务活动及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连。

三、钢贸企业债权风险的防范措施

1.强化债权风险防范意识

钢贸企业如果不对债权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往往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它会导致企业坏账风险加大,阻碍资金良性周转,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因此,任何企业都应提高对债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债权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持续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将债权管理活动与企业其他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有机联系,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协作意识。另外,钢贸企业的管理者及销售人员也应改变“重销售、轻监控”的意识。债权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销售人员或业务人员面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而委曲求全,放松信用政策与信用标准,导致债权风险的人为加大。虽然我国钢铁行业竞争激烈,但企业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制定对企业最有利的信用政策,达到减少企业的债权风险的目的。对客户统一管理,激励多消费,对待老客户要有优惠政策。钢材贸易行业的公司应该根据本身的特性以及自身在行业中的位置制定符合自身营销的战略,设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使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降低企业的债权风险。钢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理性对待销售业绩与债权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依据客观的债权风险分析数据进行理性决策,为避免出现重大的财务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2.设立专门的债权管理部门

事实上应收账款等债权资金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钢贸企业应该在已有的组织管理体系中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制定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增加销售、负责债权批准、跟踪管理、催收等职责的独立于销售部和财务部的专门机构或部门,从而提升企业的债权管理水平。另外,钢贸企业应形成债权管理的合力,加强对业务、管理、信息、组织的整合,促进企业财务、内部审计、销售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防止出现债权管理过程中相互推诿与扯皮现象。钢贸企业设置专职部门进行债权管理既要做到各部门职责分明,任务清晰,责任到位;又要做到不同部门能相互合作协调与沟通,形成对债权管理的体系与合力。企业债权管理部门要根据钢贸企业债权资金形成的特点和具体原因,指定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定期由其他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不同性质的债权债务按照风险大小、持续时间、收回难度等进行系统的分类,在债权债务形成后,不断总结经验,使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达到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的目的。另外,建立健全债权管理制度是提高钢贸企业债权管理水平的前提与保证,钢贸企业应建立全面而完善的债权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应包括: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坏账准备计提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3.结合企业特点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我国钢贸企业应该及时科学地分析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实现全面的债权风险控制,在做好目标设定时,要透彻分析风险和做好风险应对措施:(1)目标设定方面。企业应制定与日常业务相关的风险目标,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制定相关的制度,从而提升我国钢贸企业的债权风险意识;(2)风险识别方面。我国钢贸企业应做好各种内外部风险识别,要注重高管包括董事、监事、经理的管理能力和对债权风险的认知程度,培养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企业应系统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通过提高市场份额和充分利用资源的方式,提高整体企业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企业的债权风险;(3)风险分析方面。企业在面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时,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应对重点风险采取优先控制,同时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公司的债权风险降到最低;(4)风险应对策略选择方面。遇到风险时,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及高管应结合相关风险的影响程度,全面权衡风险和收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企业高管要了解风险规避、风险承受和风险分担等不同的风险策略,在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高管之间要及时沟通与交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策略,使企业债权风险降到最低。

4.培养专业的债权管理人才队伍

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决定着钢贸企业的兴衰,钢贸企业要不断完善人才聘用与培养机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稳定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要组建一支债权管理人才队伍,企业有外部聘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途径,但外部聘用引进的债权管理人才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而且聘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债权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此,钢贸企业首先要培养相关人员对债权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明晰债权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钢贸企业每年对专业人员进行债权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升专业人员处理债权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于债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债权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专业人员对于债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教育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避免企业债权资产的不必要的损失;最后,钢贸企业也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对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差的债权管理人员实行淘汰制,以提高企业整体债权资产的管理能力。

5.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钢贸企业应加大对债权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要将企业债权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子管理系统相结合并进行良好的链接,使得企业对债权的管理形成一个体系。钢贸企业的债权管理系统应将现货交易、招标采购、客户信息、赊销审批与监督、合同履行监督、逾期应收账款催收等若干子系统集于一体,不断地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及效率,并努力降低企业在债权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成本。企业应加强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并主动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平台对初次交易的客户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了解初次交易客户的付款历史、偿债能力、抵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信用状况;对老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分类,并对这种分类进行不定期的修订与补充。企业应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折扣政策,降低债权资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贸企业虽存在着诸如债权风险控制不到位、债权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但我国钢贸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债权风险意识、设立专门债权管理部门、结合企业特点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培养专业的债权管理人才队伍、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措施,提升企业的债权管理能力与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偶明.钢贸企业授信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2,(6):112-115;

[2]吴建良.浅议钢贸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管理理论与案例,2013,(2):51-53;

[3]李建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08,(12):67-76;

[4]朱晓晏.钢贸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J].学习与研究,2010,(2):37-44;

[5]刘宝印.试论物贸企业钢材经营工作[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37-44;

[6]本刊记者.钢企业上调钢材价格有利于钢市稳定[J].财务与会计,2010,(6):68-39;

[7]纪若雷.金融机构对钢贸企业的债权风险的若干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6):116-118;

(作者单位:厦门海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