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 投稿Lanc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93次
  • 评分4
  • 34
  • 0

牛希文 左琳琳

(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主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经营性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主要对象。虽然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前发展良好,但是还是存在着问题。本文从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概念出发,简单论述经营性事业的弊端,并针对问题提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49-02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服务性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职能性质,大致可分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本文所介绍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就是提供给社会具有竞争性的产品以便获得收入,发生的费用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取,因此收入相对稳定。经营性事业单位同时具有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重特征,会计核算与两者有所不同,在会计核算上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日常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信息失真等严重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成本核算随意性大

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以经营性业务为主,与非经营性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一般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这样不计算成本的核算方式,很难有效的考核评价非经营性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与经营效率。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区分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使得不能合理分摊费用,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这种会计核算模式阻碍了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资产核算不科学

一方面,单位缺乏固定资产保值意识,重视购置环节会计处理,忽视日常管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净值与账面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反映不出磨损情况,虚增了单位资产总量。另一方面,在实际核算中,折旧费没有纳入到成本当中,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经营性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记事业支出或专款支出,虚增了事业成本。

(三)基础会计核算不合理

1.按照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总体来看,能够满足基本核算需求,反映日常活动。但现今,事业单位逐渐与市场接轨,收付实现制缺陷日益凸显,与权责发生制相比较,就难以真实有效、充分完整的反映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经济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会发生收支项目不匹配的情况,造成会计数据不能提供给使用者有效的信息。尤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付款与采购环节相分离,这样就造成货款支付与项目实施存在时间间隔。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一味的用收付实现制处理业务,跨越年度久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账面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2.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逐步推进,很多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会计核算也趋于企业会计核算。但就目前经营性事业单位来看,原有旧会计科目满足不了现行核算需要,因而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等,收入支出表又可分为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收支情况表没有反映出支出主要业务成本和用途,不利于了解经济资源流向和管理成效。

(四)内控制度不规范

经营性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又与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与经营过程方面,较事业单位更为企业化、市场化,但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相应调整,成本核算和经营收支仍采用事业单位做法。单位内部缺少全面监督制度,只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这样不能形成对预算编制跟踪评价,无法对内部现金收支、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选择合理会计核算基础

1.经营性事业单位接受财政直接拨款、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具有经营属性,有企业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将经营性事业单位一步到位的进行企业化改革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求一种过渡。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逐渐代替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等待时机成熟再过渡。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最为合适,可以追溯财政拨款使用情况。但经营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很难显示财务状况,不利于经营发展。因此,出于管理考虑,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加强现金管理,加快业务实现,实行计划、预算、控制、报告等核算一体化管理。

2.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现有会计科目不能满足现行会计核算的需要,应建立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体系,适当增加会计科目。以农业事业单位为例,未实行归口管理的离退休经费支出,要在功能分类中先找到“农林水事务”,在下一项级科目找到“农业事业机构”,最后根据离退休费用支出的性质作经济分类,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中下“离休费”、“退休费”等款。这样,业务的会计处理更通俗易懂,有利于社会各界对预算收支的监督,更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二)完善资产核算方式

经营性事业单位具有自主经营性质,对非经营性业务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来核算,了解本单位资金流向、使用效益,成本控制度,为企业化改革做好基础;在处理对外经营业务时也要符合市场的要求。对于资产要采用摊销、折旧方式处理,不仅是通过基金科目核算。要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情况,报废固定资产按权责发生制方式处理固定资产残值、累计折旧等。

(三)加强内部成本核算

1.经营性事业单位正面临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改革,根据自身情况,参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开支范围。在成本核算、控制方面,单位内部要做出适度规范,从成本管理理念入手,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具有市场导向的控制制度;以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制定成本开支的核算方法,为事业单位迈向市场化这个转型期提供一个稳定的过渡。

2.根据业务特点,分为项目支出与生产支出,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对酬劳成本核算加以调整,核算每年经营成本,以便考察企业经营状况和制定来年预算计划。总之,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必须符合本身财务管理要求,以提高经营发展能力。

(四)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存在事业单位服务性的特点,本身要接受社会外界的监督,因此要处理好单位内部监督与社会外部监督,制度监督与人员监督的相互作用。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成熟经验,与自身实际特点相结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建立一套适合经营性事业单位特点的监督制度,促进改革进程。

总之,针对现行的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现状,会计核算基础核算、成本核算、资产核算、核算制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的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各个事业单位还应当不断的从各个方面进行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萃.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弊端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

[2] 广宏宇.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初探.[J].现代商业.2012(29).

[3] 宋闯.企业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探究.[J].中国集体经 济.2012(28).

[4] 曹英.浅析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J].中国城市经济.2011(04).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