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框架构建:综述与启示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99次
  • 评分4
  • 84
  • 0

同济大学 刘 刚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当前会计国际化已经进入国际趋同阶段。本文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与动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等方面,对近年来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视角构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框架,并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而归纳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经济后果 研究框架

一、 引言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披露等具有约束作用的规则,是企业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其经济活动的标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实务跨越国界,并对其他国家会计实务产生影响(汪祥耀,2001)。会计的国际化经历了从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的过程。2001 年,国际会计准委员会(IASC)改组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正式提出趋同的概念以来,国际趋同进程不断深化。目前全球已有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FRS)或与之趋同。国外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准则的制定与完善。国内的研究主要还是模仿国外研究,缺少对我国特殊制度环境、文化传统的考量。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潜力,也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亟待理论界的进一步探索。

本文旨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提炼出研究框架。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与动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三个视角较为系统地梳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成果,进而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视角构建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框架。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我国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归纳出对我国的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

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回顾

对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定义,理论界存在多种解释。朱星文(2009)通过对各种不同定义的探讨,指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日益发达的基础上,逐渐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趋于接近,甚至趋于一致的现象。本文从三个视角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包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与动因、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因素以及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与动因

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动态的、不断调整中最终走向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事实上,会计国际化始于20世纪60 年代中后期,经历了会计准则协调、会计准则趋同两个阶段。2001 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提出趋同的概念。然而,国际趋同的概念得到广泛使用是在2006 年后。2005 年,欧盟27 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约7000 家上市公司遵循IFRS 编制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2009 年改组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IFRS。即使是曾经并不认同会计准则趋同的美国,在2010 年,其GAAP 与IFRS 之间的主要差异基本消失。

我国于2006 年发布了39 项企业会计准则,2010 年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会计准则也实现了与IFRS 的基本趋同(王松年,2012)。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快了相关准则项目的进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经历重大的变革,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杨敏,2011)。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面临着新的挑战。

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外部环境的推动,其二是内部自身存在的差异。朱星文(2009)认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而吸引外资则是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动力。外资的进入以及兼并收购案例的不断增长,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Nobes 与Parker(2004)认为会计准则趋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各国间会计准则的差异导致会计实务的差异,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可比性与透明度降低。Ding 等(2007)构建了测量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两种类别:缺少和分歧。Nobes(2009)认为这两种测量的差别缺乏有用性,最重要的是会计实务是否在国内公司或国际公司间可比。杨有红与王海滨(2013)认为会计准则自身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不同准则内容的差异、准则差异的分类与度量以及准则差异导致实务差异。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

张铁铸与周红(2007)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包括形式上国际化与实质上国际化,形式上的国际化指准则本身国际化,实质上的国际化指会计准则规范下的会计实务处理国际化。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因而,本文从会计准则与实务规范两个层面进行综述。1. 会计准则层面。Nobes(1992)研究环境因素对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影响,发现此类因素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Chan 和Seow(1996)研究股票收益率与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调整后的盈余以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的关系,发现所得结果受到不同社会制度因素驱动。Hail 等(2010)则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视角分别分析与评估美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式。研究发现,阻碍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基于经济的成本效益衡量以及国家间的政治博弈。朱星文(2009)认为在我国利润至上的法律环境中,要在收益确认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或一致,引入全面收益表,目前还存在着障碍。

2. 会计实务层面。Hofstede(1980)提出的会计文化观最为经典,他认为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正式制度在规制或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漏洞,而且还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Gray(1988)进一步发展会计文化观,指出会计人员的价值观源于社会价值观,而会计价值观又会影响会计制度。Lang 等(2006)研究发现在会计准则相同时,公司所处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净利润的可比性。Zeff(2007)认为财务报告可比性受到包括商业和金融文化、会计文化、监管文化等在内的因素影响。Ding 等(2007)则发现会计准则的趋同与股票市场以及股权集中度有关。国内研究中,张铁铸与周红(2007)认为现有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两个层面结合起来研究。付玉梅和李庆德(2013)认为会计准则的实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制约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

会计及其准则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因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Barth 等(2008)选择了21 个国家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更综合的方法,发现使用IFRS 后公司盈余管理普遍减少,确认损失更加及时,会计数据也更具价值相关性,这表明使用IFRS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然而,Hung 等(2007)研究发现,德国按照IFRS 的要求披露的公司与那些没有采用IFRS 的公司,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Atwood等(2011)以美国的公司分析,结果表明在IFRS 下报告的盈余与未来现金流的紧密程度低于在GAAP 下报告的盈余。Ahmed 等(2012)则将强制执行IFRS 国家与非IFRS 国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对比,但并未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的不同国内研究方面。

国内研究中,薛爽等(2008)研究表明在新准则下会计信息更具价值相关性,而且由新旧准则引起的会计信息差异提供了增量信息;罗婷等(2008)也得出新会计准则实施显著提高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的结论;刘永泽与孙鬻(2011)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发现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未明显受金融危机影响。然而,朱凯等(2009)通过比较分析会计准则改革前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发现新准则实施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并未显著提高。可见,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均未达成一致的结论。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的反应一般采用事件研究。Armstrong 等(2010)研究在欧盟2002 年至2005 年间采用IFRS 的16 个关键事件对市场的反应,发现那些能增加采用可能性的事件,对股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Klimezak( 2011)则研究强制使用IFRS 对波兰公司的影响,发现在使用IFRS 前后,年报的公布并没有使股市出现显著的超额收益。国际趋同对资本市场产生经济后果包括资本市场流动性、资本成本、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等。Daske 等(2008)研究表明强制执行IFRS 使得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增加,而且资本成本降低,企业价值增加。Wang 等(2011)发现采用IFRS减少了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Bissessur 等(2012)则研究了澳大利亚强制采用IFRS 后股市同步性的变化,结果支持了IFRS 更能反映公司特质以及更具可比性信息的假设。

国内魏明海(2006)发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并能降低资本成本。朱凯等(2009)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准则改革而产生的投资者信息准确度调整,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资本成本。汪祥耀(2011)从资本成本的角度检验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实施新准则后我国资本市场整体的资本成本有所下降。但该结论在产业与行业检验中并不适用,行业差异与会计信息环境等因素也将影响会计准则。

3. 对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Hail 等(2010)研究影响美国公司采用IFRS 的政治经济因素,发现公司主要在三方面进行成本收益权衡:一是可比性增加带来的收益;二是节约的报表编制成本;三是由所有公司和美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而共同承担的一次性转型成本。Ozkan 等(2012)研究了强制采用IFRS 对会计信息在高管报酬契约的影响,结果表明IFRS 的使用有助于会计盈余质量和可比性的提高,进而促进高管薪酬契约更加合理。国内研究方面,夏冬林与李晓强(2005)认为会计准则的优劣应该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联系。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国际惯例或国际会计准则不难,但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等不完善,加上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苏黎新等(2009)以香港会计准则趋同为背景,研究审计费用与会计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非IFRS,审计费用对新IFRS 下的会计数据更敏感,这表明IFRS 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审计师的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决策。

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框架

通过文献综述表明:国外的研究已初现体系,国内的研究仍处在模仿阶段,但是潜力巨大,两者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都缺乏较系统的逻辑体系。因而,构建其理论研究框架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张铁铸和周红(2007)认为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必须对研究可能涉及的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一)研究框架结构

本文认为,会计准则趋同研究明显的主线是趋同是一个过程,包括一个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与路径选择。另一主线则立足会计准则趋同这个过程本身,包括其背景与动因、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因此,本文构建出如图所示的研究框架。

(二)研究框架释义

依据框架的构建思路,图中有横向与纵向两个视角,分别反映两条研究主线。

横向视角反映的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与目的。反映的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这既是研究的主要背景,也是研究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向体现的是该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国内的法制环境以及利益诉求等,并进一步体现在准则趋同的执行方式上,既可以自愿执行也可能迫于某种压力强制执行。因此,在执行的路径上,可以分为“直接使用”“趋同”“认可”与“趋同认可”四种模式。

纵向视角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为核心,研究国际趋同的背景与动因、影响国际趋同的因素以及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为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两个层面,而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国际趋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影响会计实务的处理,会计实务处理的差异又推动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属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必然具有经济后果。国际趋同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与其他社会经济影响三个方面。这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不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博弈与均衡。

综上所述,横向视角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的实质与目的,纵向视角则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两者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具有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以往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多从单一视角或者某几个视角出发,缺乏综合视角的分析。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正有序地向更深程度发展,对于国内的会计学术界而言,尽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是“舶来品”,但仅仅模仿国外的研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构建的研究框架,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提炼,也是未来研究的创新源泉。

四、 未来研究展望及对我国的启示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兴起,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的文献尽管已有多个角度的进展,但尚未有效构建国际趋同的研究框架。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影响因素时,没有对不同国家趋同水平差异进行解释;在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时,没有考虑不同国家机构影响力的差异。在研究对象上,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趋同研究成果很少;在研究结论上,由于样本与数据的差异导致结果的多样化,降低了研究的指导意义。因此,未来的研究要逐步克服这些问题,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寻找创新点。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意义重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过程也许会很艰难,也会很漫长,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不懈努力。因此,本文结合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构建,总结出如下启示:首先,要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与经济环境。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改革仍是当前的主题,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而是要结合转型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的现实,坚定立足于制度环境、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基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其次,要拓宽研究视角。既包括在研究框架内的创新,也包括在研究框架之外的突破;既要有横向的国家之间的比较,又要有纵向的时间维度比较。既要懂得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重视国际视野,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放在世界政治经济背景下考量。最后,要促进研究方法创新。既要注重规范研究,也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既要参考借鉴国外的研究模型,又要创新发展具有中国背景的模型;既有强调理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也不应忽略实务对理论的促进作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要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并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J]. 财贸研究,2001(4).

[2] 夏冬林,李晓强. 国际间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差异、协调与制度环境 [J]. 会计研究,2005(1).

[3] 魏明海. 我国会计协调测定与政策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张铁铸,周红.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一个综述 [J]. 财贸研究,2007(3).

[5] 罗婷,薛健. 解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J].中国会计评论,2008(2).

[6] 朱星文. 会计国际趋同研究的中国视角 [J]. 当代财经,2009(2).[7] 朱凯,赵旭颖,孙红. 会计准则改革、信息准确度与价值相关性——基于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经验证据 [J]. 管理世界,2009(4).

[8] 苏黎新,孙咏菁,姚军. 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 全面趋同的影响:基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和审计师反应的证据 [J].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9(4).

[9] 刘永泽,孙鬻. 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 [J]. 会计研究,2011(2).

[10] 汪祥耀,叶正虹. 执行新会计准则是否降低了股权资本成本 [J].中国工业经济,2011(3).

[11] 杨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 [J]. 会计研究,2011(9).

[12] 王华,刘晓华.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2).

[13] 王松年. 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1).

[14] 伍中信,曾峻.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文献回顾与启示 [J]. 财经论丛,2013(5).

[15] 杨有红,王海滨.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综述与展望 [J]. 会计之友,2013(8).

[16] 付玉梅,李庆德.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J]. 中国农业会计,2013(8).

[17] AHMED, ANWER S, NEEL, MICHAEL J, Wang.Does mandatoryadoption of IFRS improve accounting quality? preliminary evidenc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2 (30).

[18] ARMSTRONG, BARTH, JAGOLINZER, RIEDL. Market reactionto the adopdon of IFRS in Europ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19] ATWOOD T, DRAKE M, MYERS J, MYERS L. Do earningsreported under IFRS tell us more about future earning and cashflow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1(30).

[20] BARTH, LANDSMAN, LA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and accounting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

[21] CHAN, SEOW.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foreignGAAP earnings versus earnings adjusted to U.S. GAAP [J].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1).

[22] DASKE, HAIL, LEUZ, VERDI. Mandatory IFRS reporting aroundthe world: early evid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J].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 46).

[23] DING Y, JEAN, STOLOWY. Di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AS: Measurement, determinantsand impficat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fic Policy,2007(26).

(注:部分英文参考文献略)

编辑:秦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