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推进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10-22
  • 阅读量977次
  • 评分4
  • 30
  • 0

关于推进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朱艳丽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立足“三农”和面向“三农”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巩固已有的农村金融业务基础,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系统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实现成功改制与转型发展的目标等难题。本文认为,破解难题的重点就是要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转变服务模式,争取政府扶持,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9-0032-05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简介:朱艳丽(1967—),女,吉林通化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JY119;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农地非农化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0418078FG。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作为政府主导成立的金融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立足“三农”、面向“三农”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及在全国同行业中位次的大幅提升上。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良贷款率偏高、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累积的金融风险加剧等问题的存在使其难以适应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如何更好地巩固已有的农村金融业务基础,切实发挥支持“三农”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成功改制与转型发展,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

2003年8月,作为全国8个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吉林省全面启动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2004年5月,省级农村信用社挂牌成立,50家县级农村信用社自下而上向省级农村信用社入股(总股本1,200万元),按省级政府授权,省级农村信用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改革发展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经营创新的主要思路,到2013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3155亿元,是十年前的7.6倍;各项存款达2113亿元,是十年前的7.4倍;各项贷款1375亿元,是十年前的7.1倍;实现利润(拨备前)47.5亿元,较十年前增加了48.8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是十年前的30倍。上述五项指标在全省商业银行中均排名第一。特别是近三年来,省级农村信用社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资产规模、创利水平、纳税能力等主要指标翻了一番,用三年多时间再造了一个吉林省农村信用社。2014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面对“三期叠加”和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坚持改革发展与创新转型相结合并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4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为3,731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18.3%;存款余额为2,520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19.3%;贷款余额为1,662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20.9%;利润总额为59.4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36.6%;纳税总额为21亿元,同比增长16.7%。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利润总额、纳税总额最大。截至2014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均名列吉林省金融机构之首。二是点多面广。星罗棋布于全省城乡网点,占全省各金融机构的35%,形成了全面覆盖、布局优、功能全、形象好的网点服务体系;员工总数超过全省各金融机构的1/4。三是支农服务功能以及支农的信贷产品最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作为专业的支持“三农”金融机构,多年来不断开拓业务领域,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已成为支农信贷产品最全的金融机构。

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挑战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体制机制不理顺,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挑战仍然十分突出。

(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

随着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传统的“三农”业务逐渐萎缩,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充分发挥地缘、信息、人缘优势,加大贷款频率高、需求少、灵活性强的微小企业信贷服务以及开辟传统农业贷款以外的第二战场的挑战。但与传统“三农”业务相比,城市与工业领域当中的大中型企业业务更为规范和复杂,其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差距较大,不同于涉农服务有较大灵活性的特点,更重视质押、抵押和企业财务报表的一对一审查。在管理上要求建立完备的部门支撑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因此,谋求转型发展是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新型客户群体的需求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也由传统客户群体(单个农户或家庭)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传统小额信贷资金向大额信贷资金、传统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向非季节性资金需求、传统的单一资金用途向信贷资金多元化用途转变。原有的支农信贷品种、规模已难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传统的金融产品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需求

重视县域金融发展使商业银行重新返回农村市场,而且在国家已有政策支持、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还允许具有地区性质的乡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也就是说,农村金融市场不再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乡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有实力的农村产业化企业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目前,在县域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农村金融产品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需求。而农村信用社无论是从经营业务主体、服务对象还是从金融产品等方面都已经打上了“三农”的烙印,激烈的竞争格局逼迫农村信用社必须快速变革转型以巩固在传统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巩固传统农村金融市场即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传统的扶持政策已经难以帮助农信系统走出困境

现阶段,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一是自身经营成本较高。作为支农、惠农的特殊金融机构,与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管理难度比较大,政府部门要求农村信用社网点只准增加不准减少,这无疑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负担。二是信用环境亟待维护。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特殊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乡镇村民,从目前的不良贷款构成来看,一部分不良贷款来源于历史遗留的小额信用贷款,而这部分贷款全部分布在农村,因此,农村的信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业务的质量。信用环境差,贷款难以收回会给农村信用社造成经济损失,因而对信用环境的维护已经成为当前清欠工作的重点。三是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大。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的重任。多年来,农村信用社无论是在信贷支农还是在金融服务方面都占据了县域金融的一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与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却比较少,更没有针对农村信用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税收减免、相关其他业务收入税收优惠等。在这方面,农村信用社除了担负支农任务外,还要承担自负盈亏的经营风险,与其他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同样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在经营方面,农村信用社就显得非常困难。

(五)员工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难以适应农信系统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员工存在着素质低、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一是农村信用社人员整体素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低,接受新知识、新业务能力较弱,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金融的新变化。二是员工培训缺乏系统化。一线员工忙于前台工作,二线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业务处理,很少参与金融新知识培训,对现代科技手段掌握不足,仅凭借日常经验难以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更不能适应现代化金融工作的需要。而且管理人员断层,中青年管理人员匮乏,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吉林省农村信用社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转变服务模式,争取政府扶持,加快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推广多元化产权模式

目前,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50家县级社当中有21家已经完成了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的改制任务,6家县级社进入改制环节,预计在2至3年内完成全省县级社的改制任务。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要解决产权模糊问题,必须按照股份制原则重建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分散股权,扩大入股范围,提高股金额度,广泛地吸收属地农民、个体工商户、合作社、中小企业和战略投资资本,推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模式。产权形式可采用独资控股模式、股份比例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合作互助模式、政策补贴模式。组织形式可采取农村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农村信用社模式。

(二)实现政企分开,推动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一直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身份于一体,因而其转型发展最根本的路径是实现政企分开。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推动各县区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商业银行运行模式,还应继续筹划省级农村信用社改革,理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现管理去行政化,让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实现股权改革的基本目标。

⒈理顺管理职能。突出省级农村信用社主体责任,专项从事行业性管理,履行好作为省政府和银监会的管理职能,重在规划、引导、管理省内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合作银行的发展,并在农村信用社全部改造为商业银行运行模式后,专司行业管理并重新设置管理部门。通过理顺管理职能,使省级信用社专项从事引领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改革、提供行业服务和防控行业风险的职责。

⒉理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省级农村信用社从事的服务性事项按照部门属性进行分离,依据各法人出资的基本原则建立专业性的金融事务服务公司,并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合作银行提供共性的金融服务,将省信用联社视同其他联社一样进行行业管理。通过理顺服务关系,以专项服务的形式为各县区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合作银行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提供科技支撑和业务指导。通过理顺省级农村信用社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既能使政企分开,职能边界明晰,发挥好自身的功能,还能使其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并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转变服务模式,巩固农村金融市场

⒈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无论改革还是发展,其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能变。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其运营多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形成的优势。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做好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向城镇领域拓展业务,开拓金融市场。以农村业务促进城区业务发展,以城区业务拓展拉动农村信用社整体经济实力增长,做到城乡业务互补。

⒉创新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以便捷、高效、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的同时,针对农信系统电子化相对比较落后的现状,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发展和服务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电子化建设,打造精品服务网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农信社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走出一条真正符合自身发展且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强社”之路。

⒊因地制宜,探索新型的贷款营销品种。一是探索建立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目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农民身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单纯的农业贷款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身份转变带来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要围绕农村土地流转这一新政策,积极探索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股权、动产抵押贷款以及最高额抵(质)押循环贷款等品种。二是支持城镇化建设。根据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大力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努力满足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三是创新适应市场机制发展的农村企业贷款模式。针对信用良好、经营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一些大的贷款项目可以在所辖范围内各法人社之间互通资金,实行社团贷款或企业推介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缺少资金的困难,又可以提高自身收益。

(四)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为了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阵地,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有效的业务支撑,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

⒈实施税收激励政策。在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过程中,为了降低改革成本,建议省级政府将地方税收留成部分予以返还,期限可以设定在农村信用社全部实现农商行或合作银行改制完成后,在此期间内省级政府将地方税收留成部分予以返还。或者对已经改制完成的农村信用社在五年内实施税收返还政策,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

⒉增加涉农金融产品。农业银行是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试点工作的主要商业银行。随着试点工作领域的不断延伸,建议将农村信用社纳入到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试点范围之内,让农村信用社尽早进入到这项新兴金融业务当中,拓展其涉农金融产品。

⒊保障农村信用社基本存贷额度。为了持续扩大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使其较好地发挥服务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作用,建议出台相关的政策,将地方政府财政存款和相关的业务向农村信用社倾斜,以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存贷比要求,满足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了支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因化解历年陈欠债务而导致的经营压力和产权改革压力,建议省政府利用中央已经允许发行地方债的有利时机,以政府信用担保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专项用于支持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化解相关债务。

⒌以政府为主导打造良好的县域、农村信用环境。在全省推广农安县政府与农村信用社联手清欠历史欠账的成功经验,着重打造县域、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政府帮助收回的资金,全额用于支持新型城镇化项目和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并按比例扩大倍数,增加贷款投放,加大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围绕“新城区、新农合、新农业、新农民、新财政”等“五新”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针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的现状,应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职业技能。一是要把打造学习型银行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培养和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业务发展能力,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二是要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重点围绕提高员工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持续开展电子银行、信贷网络、自动化管理等新型业务轮训;不断提升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批的专业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制定员工长远教育规划和近期培训计划并与绩效挂钩,以此激励员工强化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琪.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3,(11).

[2]唐忠民.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发展模式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12).

[3]周正林.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2,(07).

[4]王化雨.中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模式改革的法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08).

[5]张惠斌.农信社贷款营销难的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2,(01).

[6]王曼春.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建设浅议[J].青海金融,2011,(04).

(责任编辑:牟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