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 投稿Zoe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40次
  • 评分4
  • 34
  • 0

顼生象

山西省怀仁一中 038300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新课改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突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制订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实施,考虑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这一具体课程目标呢?结合我自己在语文学科课改过程中的体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我们要建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

老师们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辅加任务。要使语文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挖掘与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挖掘、积极实践,通过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赋予自己的作品情感,写得动情;教师又寄以自己的作品理解,教得动情;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得动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感语境,激发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

2.1 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2 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

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2.3 通过讲述品析激情

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说:"那些教语文成绩高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突出育人。"被誉为语文教改"情感派"的特级教师于漪,其所以为人所称道,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巨大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再次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学生在校学习,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许多成分来自教师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实践中,老师心情舒畅、激昂奋进地与学生接触、交流,学生们会精神百倍,专心致志,全身心地与你相融;反之,学生们也会抑郁不乐,让你感到一切是那样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且会感觉越来越糟。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视为表率,一言一行都当楷模,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人格的重要性,要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教师人格等因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一种"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水乳交融的境界,使情感功能真正实现升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情感与知识交融"的和谐境界,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