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浅析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68
  • 0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 赵珣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中学语文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为保证小组学习在实际课堂实践操作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教师在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出组长人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加强互动,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时常鼓励、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之自觉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88-02

小组合作学习是19世纪芝加哥实验学校首先进行尝试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指教师针对某一知识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经过小组的讨论与严密分析之后,得出小组所认为正确的答案。并与其他小组或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最终得到解决。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提倡“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课堂知识充分消化吸收。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实践迫在眉睫,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掌握与了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在课堂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需要经过分组、选出组长、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科学评价这几个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一、分出小组,选出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5~8人一组为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成绩、性别、座位等合理安排。最好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性格较外向和内向的学生,男生和女生等交叉分组,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增进友谊,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选拔对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应该选拔成绩优秀、发言踊跃的学生担任组长,他们不仅思维活跃,擅长调动小组氛围,而且可以维持纪律,做好发言记录,能保证小组讨论的条理性和秩序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小组组长,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激情。

二、分组讨论,加强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题目供学生讨论。另外,这些题目还要紧扣教材和教学重点,难度适宜,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我’流了几次泪,结合上下文揣摩‘我’每次流泪时的心情有何差异?”在分组讨论课本内容结束后,还可以引申为自己的父母、教师、朋友做过的最让人感动的事情,进行感恩教育的讨论,让学生表达之后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观察和思考能力。师生、生生之间的亲身经历故事分享,不仅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还能拉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深化理解。

三、加强引导,提高实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扮演好课堂讨论中“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的角色,保证小组讨论有秩序、有条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提高讨论的实效性,避免过多雷同内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发言的习惯,还要虚心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避免表面“热闹”和无效学习。比如,学习《父母的心》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何父母要把孩子送人?他们的期盼和担忧是什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故事,感悟文中贫穷夫妻对孩子深沉的爱。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进行感恩教育。

四、合理评价,鼓励为主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表现都有差异,需要教师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表现予以反馈。在课堂评价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独特的优势。积极参与谈论、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对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开小差”的学生也要了解畏难情绪的缘由,更好地加强指导和鼓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建议,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采纳。“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们可以设计一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记录”,把学生在课堂谈论和答题、主持语文学习活动、课外阅读分享、文章写作及参赛成果展示等环节中的表现都纳入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考核范围,进行平时表现的记录和积累,学期末进行评比、奖励。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充分重视每一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参与,而不是只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准备,临时抱佛脚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应该从注重考试分数的“结果评价”向注重平时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过程评价”转变。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提高自己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形成知识互补、互相学习的学习环境

3.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体验和感悟。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情感的参与是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的魅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和感悟,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4.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会积极积极表现自己,而且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借鉴别人的长处,吸取教训,取长补短。通过客观地评价,可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此外,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要建立在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努力学习之上。在讨论内容上,要难度适宜,有一定的讨论价值,要求教师必须积极钻研教材内容,为小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讨论的效率和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其口语表达、团结协作、资料搜集、总结归纳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在合理分组、适时引导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并在小组讨论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