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文言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初探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6次
  • 评分4
  • 59
  • 0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陈 珂

摘要: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是智慧的构成。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寻求到一定的方法,在枯燥的教学中,多一些体验式教学,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才能找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让文言文不再难教,学生不再难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言文;体验;以读促悟;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17-02

“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对于文言文教学,教师该怎么少教?学生该怎么多学?笔者在教学中思考着、实践着、尽最大限度的发挥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必须先是应该多读,加强学生的语感,达到以读促悟。文言文语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突破口。下面以设计的《答谢中书书》为例,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案例:《答谢中书书》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名篇。 这些优美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单元,往往读不出感情,用读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习方法上还应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对于文言文落实过手而言,要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教学目标】在诵读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①积累有关描绘山水风光的诗句;②查阅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本节课,笔者也小有成就感。由于对教学核心任务进行了合理设计,在教授过程中优化了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深度的体验。课下学生基本能背诵课文,字词的落实也不费什么功夫,而且对课文里面的人物对话津津乐道,沉浸在学习的愉快中。

通过这个比较成功的文言教学案例,笔者不禁有了如下初浅的思索: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我们应做好文言文的起始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长期以来这种教学关系一直保存至今,俨然形成一种不变的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也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但从古至今,已经留下了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痼疾:“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如何“少教多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尝试:

一、在反复诵读中不断丰富语感信息,提高语感质量

诵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让他站立起来,活生生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本节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教学的重点落在“读”上。全班性的读不少于4次,中间穿插自由、分散的朗读。具体做法:一是自读,读准字音,停顿准确;二是范读,通畅流利,感情饱满;三是译读,读懂原文,理解内容;四是诵读,熟读成诵,当堂背诵。从实际效果来看,充分的朗读为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铺平了道路。

二、在文言语句的品味中提高学生对文言语感的感悟

对文本进行合理的描写性训练,不仅发挥学生想象,体会意境美,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更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本文辞优美的文言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古文的语言风格,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因此就安排了一次写作表达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文中的景致,这样学生对山川之美和作者凝练、优美的语言特点有了更深的感受。

品语言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语感强的言辞,提高文言语感的悟性。 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课本拓展到生活,多阅读,多积累,多表达,多感受。

三、在反复诵读中探索文言学习方法,学会灵活变通

文言文很多句式与现代文句式不同,这些句式是有章可循的,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了解句意,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翻译过来的句子和原文句式有什么不同,即所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这些句式的一般规律了解了,那么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就会变通了,避免机械的按现代文语法特点诠释文言文,化解了理解难度。

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对文言文进行串讲,然后翻译,最后处理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这种传统的方法基本被抛弃。而现在常用的是诵读法、串讲法、品析法、比较法四者结合的现代文言文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死板,但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权,可以更好的传递知识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而现代文言文教学方法虽然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容易形式化,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经常浮在表面,不落实、不过手。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新旧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找出适合学生的最优方法,是学生能通过深度体验,来达成核心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欲少教,生欲多学,师必先使学生利其器。诚然,课标是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那么关于“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呢?虽然没有定论,但是答案是有的,中考有常见实词的解释,有文言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择,亦有整句翻译,最后才是对语段的整体理解、感悟和运用。由此观之,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技能还是要具备的,学生就会学,教师就可以少教。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