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41次
  • 评分4
  • 26
  • 0

文/肖梅玲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意味深长地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是说,现在的教师要重视引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揭题设问,激发预习兴趣

一篇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往往可以窥视到文章的大概内容,重点所在,甚至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揭题,对启发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很有帮助。如教学《飞夺泸定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每个词的含义。“飞”在课文中是指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夺”在课文中是指攻天险,夺取。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桥,红军只有夺取了泸定桥,才能渡过大渡河北上抗日。再揭示文章思路,从题目可知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飞”,再写“夺”。最后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按文章的思路进行学习。先讲“飞”:时间短,距离远,战士和敌军冒雨赛跑;再讲“夺”:桥险,敌凶,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去夺取泸定桥。这样通过具体字词的教学,揭示文章思路,既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又掌握了单元的训练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这样,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用“制造悬念”,抓住文章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进行揭题,无疑能起“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会自读,教给预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这基本方法主要有:读、画、查、思、写、问六点。读:读单元提示,了解单元的主题;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预习应以读为核心,读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画:就是画出生字、词,重点句或不懂的字、词、句等。查:查字典、词典、工具书、电脑,了解有关课文的资料。思:思考课后思考题;思词、句、段的意思;思考预习题;思考写作方法等。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多思才能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写:就是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或做笔记。问,就是学会从字、词、句、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处质疑;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处质疑。当然,每一篇课文在布置预习时,侧重点又不相同。比如:预习《文言文二则》注重“查”:(1)查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当时的时代背景。(2)查字典,词典,理解不懂的字词。(3)查相关的道理。预习《匆匆》时则重“读”:1、读通、读顺。2、读出感情。3、读出感悟,明白道理。4、读出写法,学会仿写。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检查评价,培养预习习惯

没检查就没落实,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作出评价。检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作提问式检查;可抽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可以在讲课的进程中随机抽查读等。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以评价促预习,以评价增效果,以评价导习惯。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再说,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学生自制力差,反复性强,兴趣转移快。仅靠他们的意志力是很难养成预习习惯的,要避免学生的预习情绪时高时低,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效果良好,孩子将受益终身!

四、引导释疑,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正提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和解疑是分不开的,只有学会质疑,才能真正学会释疑。读书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善于质疑,这是古今读书人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都知道,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有,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如果初觉疑惑,后来解决了,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愉悦感。在教学上也是如此,一个什么问题也不提的学生,往往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而一个爱提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尖子,因为他能通过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我们应激发学生多参与并进行质疑——说疑——解疑。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教师不是什么都问,都讲,而是先让学生读后,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质疑。例如有位学生这样问:“这里明明讲树木长出了新枝条,作者怎么写’抽’呢?我不理解。”接着组织大家动脑思考,各抒己见,以求解决问题——说疑。有的说可以用“长”;有的说用抽是为了不与后半句”长出嫩绿的叶子”的“长”重复,有的说“抽”是写出了它长得快;有的说这样写出了它怎么长的......。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结论——释疑。“抽”字准确又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枝条迅速长出来的样子。通过质疑和释疑,让学生参与教学,促进了学法迁移,有效地把教法转为学法,以后在预习中,遇到同类用词恰当的句子,学生就能应用掌握的学法自觉学习,把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思维和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