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足文本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98次
  • 评分4
  • 48
  • 0

文/王 燕

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文模仿缺乏有效指导,学生急功近利,在模仿中出现了很多误区。这样的“模仿”实际上是抄袭!笔者认识到了这种“模仿”的危害。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了四种仿写训练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借鉴语文课本,把语文课本当作模仿的范例,科学地引导学生把模仿当作严肃的写作技巧来探索,以此摇动学生的写作心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准确梳理文本,让文本言语“升值”

语文学习实际就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地梳理文本,应指导学生弄清作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谋篇布局,然后再深入到字、词、章、标点、修辞等微观领域,领略朴素、精炼、圆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不知不觉中就能优化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就能使文本言语升值。

如《月迹》一文中,“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作者贾平凹把月亮写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

刚开始,笔者采用的是“放羊式”的仿写,让学生自己朗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特征进行仿写。学生能仿,但很机械,特别是对月的再想象,体现不出月亮的顽皮,也就不能充分表达“我”寻月的惊喜与兴奋。

后来,笔者与学生合作进行了一次细致的分析,对于这段文本,我们归纳出这样的结论:

  1.引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

2.注意使用“溜”、“爬”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动词。

3.关注月亮形状的变化:“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缺了”……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对月的姿态的形象描绘和生动想象,效果理想多了。

【学生习作】月亮进来了,她,悄悄地,一声不哼地滑到了杯子里。原来,月亮也是个顽皮的孩子!顺着那桌角,先是敏捷地爬上台,再趴在桌上匍匐前进,最后趁大家不注意,溜进水杯洗澡去了!我们注视着圆月,兴奋极了,想拿却又不敢,怕轻轻一颤会把月亮这孩子给吓跑了呢。咦,刚才月亮还舒服地在洗澡呢,但不知又怎的,它渐渐地融化了,最后又只剩下一杯清水,和一个失望!

二、细致咀嚼文本,让文本情感“迁移”

王崧舟说:“感人的文字光找出来是不够的,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动去品位它们,咀嚼它们,不要放过其中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这样的教学才能扎根在言语本身,扎根在孩子心里。”

《柳叶儿》里,通过品读“我”爬树抢柳叶儿的一系列动作,以及吃柳叶儿的描写,真实反映了在特殊的年代里“我”苦中作乐的感情。

【学生习作】家乡,有昆虫。虫子在家乡真是太常见了。最喜欢虫的当然是小孩子,在草丛里抓蚂蚱,在河边追蜻蜓,在田里找蝼蛄……我最喜欢的是蝉,夏天刚到,树梢上就传来了连绵不断的知了叫声,这意味着,蝉出来了!天刚擦黑,全村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拿着长棍、手电筒,还有一个罐子——去捉蝉!蝉大多是在树上爬,笨重的身体外披着泥土般棕色的亮亮的壳,缓缓从地下钻出地面,沿着树干往上爬。倘若不幸就被眼尖的人看见了,抓起放进罐子,在劫难逃。爬的高的也不能“幸免”,人们用棍子轻轻一碰,它们就顺势掉落,被捕获了。我们为什么抓蝉?因为它能吃!别惊讶,蝉可好吃了。把捉回来的蝉洗净,用盐水泡上,第二天放油锅里炸,香味扑鼻。蝉不脏,因为它们是吸树汁长大的,肚子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之所以晚上抓蝉,是因为到了白天蝉会蜕皮,变成了会飞的知了,不能用来吃。白天,小孩们可以拿着长棍,在树上找蝉壳,蝉壳能卖钱呢!因为那是很好的药材。蝉真是种宝贝。我六年未曾吃到家乡的蝉,尽管这里也有知了,但很少碰见蝉,好怀念家乡。

这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离开家乡徐州八年后对家乡的怀想。语言朴素,但平淡的词句中处处流露出孩子对家乡的深情。

  三、还原生活情境,促进文本言语的“成活”

阅读后的仿写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模仿,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将课文“还原”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置身于语用状态,让学生带着作者的语用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作者的语用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促进文本语言的“成活”。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烈日的片段被称为经典,笔者预设了这样的场景:请用一个片段记录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寒冬,尽量不出现一个“冷”字,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寒意。

【学生习作】天黑了下来,又迎来一个冬夜。白茫茫的雪地里孤独地站立着一棵枯树,就像一个刚从战场归来的斗士,全身都披挂着冰剑,冰剑在凄白的月光下闪着寒光。屋檐下水欲滴而不滴,被风无情地定了形,形成了无数的冰柱。白天堆的雪人已辨不出形状,被厚厚的雪掩埋了,好像永远都不会融化。白天顽皮的孩子们也销声匿迹,这透明的月光之剑也激发不了他们的玩性。人们躲在屋里,蹲在火炉旁寻求温暖,刚冒出的热气却立刻被寒气掳走。墙角的猫咪把自己缩成一团,用皮毛维持着体温,却仍瑟瑟发抖。不多时,西风嘶吼着,这瘦骨嶙峋的枯树禁不住凛冽的寒风,左右摇晃,像是在打寒颤,看起来那么无助。此时已没有人出行,天地间好似没有任何活物。结着冰花的窗户外鹅毛大雪仍肆无忌惮地随风狂舞,给大地铺上厚厚的冰衣。风声过后,世界变得死寂,灰白的雪占据了一切。多么可怕的天气!人们期待着阳光的到来……

四、摇动学生心灵,提升文本情感的“魅力”

仿写时对精选范文的阅读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阅读,而是用文章中的“情感哲理”和阅读者的心灵相撞击,产生共鸣和火花,最后,蕴藏在写作者心中的情感和思考都被文章摇动起来了,进而产生写作或创造的冲动。伴随着“文本摇动”,作者心中的情感和文章中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就会越来越丰富。

例如,我们学习了《一双手》后,激发了学生对劳动者辛勤和无私奉献的感悟,这种情感也自然地倾注到了身边亲人的身上,很多学生也懂得了体悟和感恩亲人。

【学生习作】这双手,不能用精美来形容,因为它布满了皱纹,犹如冬天里的一层枯树皮,纹络那样地清晰可见。手指甲基本看不到,因为这一根根似树枝的手指上裹着白色的橡皮胶布,有的白胶布裹久了已经泛黄。有的指甲裂开了,露出了坑洼不平的泥路。如果拆下胶布,你将看到岁月的勒痕——又深又黑,让人看了忍不住直打寒颤。手心的老茧像一块块铺在网纹路上的鹅卵石,光滑而坚硬,很难想象在“路”上镶嵌上这么一块块鹅卵石,要经过多长的时间!

叶圣陶说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作文的范文,我们要好好地挖掘它们的作用,准确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设计好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和语言表达的形式,锤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做到既得言又得意,这样才能保证语文学习的效果,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