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习惯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投稿立凹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61次
  • 评分4
  • 86
  • 0

吴文娟

陕西省甘泉县道镇九年制学校(716100)

[摘要]语文教学主张科学的有价值的学法指导,它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而且能够实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教学;习惯;兴趣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是基础与能力之间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自觉的在老师帮助下打好基础、就能在牢固的基础上能动的发展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语文的习惯呢?

1、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义及相应用法字典都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去寻找答案。

2、要养成心、眼、口三到的习惯,注重练习。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文章的阅读或是汉语知识的练习,都渗透了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开动脑筋。如果是写作,那更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你的语言、你的构思、结构安排,也许有借鉴别人作品的成分,一旦经过个人的脑子安排,用手写出来,那将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创造。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在开动脑筋的同时,调动眼耳口鼻各种感觉器官,几种器官协调工作,加强练习,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调动诸多感觉器官。例如,让学生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思考,而要让学生把阅读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另外,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要养成用学法学习的习惯。

(1)圈点法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点法即在字里行间画不同的符号,如在行下画直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x”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如找文章文眼的圈点法:①找警句法。鲁迅小说《孔乙己》的第九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是一句看似平淡而实为深刻、生动的警句,是小说的文眼所在之处。②找标题中画龙点睛词语法。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标题中的“套子”就是文眼,再如小说《药》《祝福》其标题也都是文眼。③找中心句法。任何一篇文章在内容上都是围绕一个明晰的中心表达的思想片段,而在形式上是安一定的内在联系扩展起来的句子组合。因此,我们分析句群,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确定句群的中心意思,就很容易找到文章的“文眼”。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就是这样。

(2)泛读法即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法。

它主要包括略读法和快读法。

(3)精读法即咬文嚼字、字字见血法。

精读法也就是仔细的读,研读细节,进行透彻的理解。一般来说,咬文嚼字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1)弄清文义;(2)咀嚼精英;(3)佳句欣赏,对佳句的欣赏,必须先从文中将其找出来。例如鲁迅的《故乡》中的几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它就形象的表现一个深邃的思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美好的理想。(4)熟读成诵。朱熹强调只有熟读精思才能对文章把握的深透,才能准确牢固的记忆。“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才能精读,精读了自理会得了。如吃果子一样,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慢咽,则滋味自出,方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语文课的精读重在养成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学会阅读各类教科书,进而独立阅读名著。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有浓厚兴趣的引导,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的获取了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活激趣,从教法的“活”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导入“活”。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课,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巧妙地开始,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情绪,时刻保持着愉悦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进入角色,很快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教法“活”。即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应该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教小说就利用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悬念,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领会内涵,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3)内容“活”。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网络技术”等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4)手段“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为了使信息传递更有效,教学一般都采用了讲解、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现在还可以适度实验法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录像、录音、网络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景,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较大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练习,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过去,老师总是用铺天盖地的习题轰炸学生,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极端反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反对题海战术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结果导致有的老师盲目减负,连一些基本的练习也懒得给学生布置。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但是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对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不同,布置相应难度却又可以完成的练习。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仅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且在正确完成练习后可以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增强自信心。因此,让学生每天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何况,古人说“三天不练手生”呢!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将语文学习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英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多举办课内课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于生动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舞蹈欣赏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宋词,其词中所体现的音乐美、意境美,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后人将其谱曲,当成歌曲加以咏唱。在教学该词时不要去分析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独具的美感。因为老师讲的再多再好,学生没有兴趣听那也是无用的。要让学生自读自查时代背景、作者、结合注释明白大意,然后让两个学生配合,一人以歌代诵,一人则以自己对词的理解用舞蹈的形式诠释词的含义。这样会使学生热情很高,对词加深了理解,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过,只要让学生能期待有下一次就够了。当然,唱歌跳舞也许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但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擅长,变换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4、多欣赏电影、电视剧等文学作品,让审美能力反作用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激发带动人。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辱感,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看《南京大屠杀》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落后则会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有强烈的强国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把保尔顽强的革命意志借鉴到学习中来。

除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乐激趣、以美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成功激趣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的以更高的标准完成自己的学业。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