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议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投稿无非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82次
  • 评分4
  • 38
  • 0

王良权

(云南省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65700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可见,阅读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中最重要的综合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收知识。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符合实际且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如学过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二是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阅读中切记填鸭式阅读,不能当成容器无限灌输。向学生推荐读物,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适量就行,否则会适得其反。四是注意不断刺激,巩固深化。初中生年龄较小,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教师应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围绕读书活动采取班刊、课前3分钟演讲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巩固和提高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阅读指导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从实际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工作。首先应让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文章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繁,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教师很累,学生厌学。

三、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倾向应及时予以纠正。

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阅读。现在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很强,一切为了考试而读,例如,有的学生作文不理想,就买了一大堆作文选刊、作文大全、作文指导之类的读物,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其结果是作文能力没提高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读没了。

其次,是懒汉式的阅读。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既不动笔,也不动脑,过眼烟云,看完了事,这种阅读,时间一长,既浪费了时间,又消磨了意志,对这种懒汉式的阅读必须适当予以控制。

再次,是偏离方向的阅读。有些学生阅读积极性似乎特别高,埋头伏案,废寝忘食,学习成绩却不佳。这种情况以阅读文学作品类的居多,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阅读已经偏离正确的航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去探究文学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表达思想,不去欣赏作品的精美语言和新奇构思,而是一头钻进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非一口气读完不可。这类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武侠、侦探、科幻、战争、爱情等题材的作品居多,有的甚至是品味低下的通俗读物,更可怕的还有的是文化垃圾,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却不感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及时加以纠正,不但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思维很明晰;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教材意图很鲜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促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段,弄清原文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就写人和事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行文情感和结构。另外,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续写。续文的自然、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在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阅读习惯入手,加强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就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