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标准、文库和“定活两便”——关于语文教材选文问题的思考

  • 投稿荟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30次
  • 评分4
  • 91
  • 0

严华银

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的教学实施和价值实现,最重要的载体是教材;与一般课程的教材不同,语文教材,最主要的内容或者说内容的主要方面是选文;选文,对于语文教材的成败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爱好程度,往往首先取决于选文的高下;一个语文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学生对于语文老师认可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语文老师理解和处理教材选文的能力。与很多成功人士交流,大多会言及中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对于他们成长成功的重大影响;若是具体到语文教育影响的内容方面,则所言多为某一篇文章或语文老师某一篇文章教学的精彩。

一、对选文的不满直接导致对教材过分的“灵活处理”

选文如此重要,然而,对于当下各类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对于教材选文,不满意的声音从未停息。

语文教师常常不满意于选文的重质轻文倾向。选文有过多道德、文化、政治思想的说教、过多政治家论文的汇编,很多人就会诘问:语文教育究竟是给学生“语”“文”,还是“思想”和“精神”?语文教学与德育课的教育究竟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教材是语文教材还是德育教材?于是吁求语文教育特别是选文需要回到语文,回到本真,回到文质兼美。

语文教师还常常不满意于选文与“我”的口味不合。“我”欣赏的,“我”以为精品的,“我”觉得我的学生应该喜欢的文章,教材中偏偏不选;相反,某一类“我”不以为是的,却在教材中出现很多。

学生常常不满意于选文的直白、简单,缺深度,少回味。某些缺少学理和逻辑的空洞的说教连大人都很反感,却要孩子不仅阅读还要研习,并且训练测评.要学生喜欢这样的选文并进而热爱语文学习,显然是困难的。

也正因为语文教材选文的这许多现实问题,在语文教学实施特别是教材处理中,许多在其他课程中一般不可想象的变通和应对举措,假以“改革”和“创新”的名义纷纷出现,而且影响深广。

比如,公开教学包括全国性的大型示范教学活动中,教者任意选择和处置教学文本,或是将原教材选文随意更换年级、年段教学,或者从报纸杂志中摘录时文,现炒现卖。至于其文字难易、文质高下、与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适合与否,则不一定做周全的考量。

比如,课改之后,“校本”概念风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此一提法个人觉得需要斟酌)在一些地区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而“亮点”中的重点,常常都少不了国家语文课程的“校本化”。常常表现为打乱教材原有主题单元的格局,自主增删,重新组合单元,重新编排顺序,另订计划实施教学等。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合乎课程改革的大局,是否合乎国家课程的规定与要求,也不说这样的安排对于师生的教学带来的可能的或正或反的影响,只说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人们对于教材对于教材选文的严重不满,表明选文的标准和原则的缺失导致的语文教材权威地位的失落,也表明了语文教师对于教材选文机制变革的期盼和希望。

再比如,“国学”近几年来忽然变成了香饽饽,不少语文老师亦以推行国学为荣,很多中小学国学读本成堆。观其内容,虽不乏爱国、弘德、励志、美我河山、壮我意志的,但也随处可见某些“起义”领袖满含腾腾杀气的诗歌,一些官场失意文人遁身佛道后的散文,可谓优劣参差,鱼龙混杂。这样的文字让不谙世事、少有辨别的孩子们读了,悟了,假如又缺少有见识的老师的及时提醒和点化,会有怎样的印象和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

二、选文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教材选文问题及由此生发的问题之出现绝非偶然,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是选文原则、标准及编选方式有偏失,选文质量确实有问题。让学生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优秀选文接触我国乃至世界文化文明的成果,在获得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过程中,汲取优秀文化文明的滋养,这肯定是语文课程教学的要义。问题是,由于编写的指导思想或者选编者的能力水平所限,偏取一端,厚此薄彼,特别是在中和外、古和今等选文关系的处理上,有些教材问题不少,引发反感甚至政治家的不满,都是不足为怪的。

从义务教育阶段多种版本教材的选文看,有些编者对于名家名文任意删改,导致文章文气不畅,文意不达;有些选文内容虚空,甚至涉嫌造假;有些编者根据历史或文学,随意改编,甚至将“私货”塞入,其语言粗糙,逻辑混乱,令人不忍卒读。这些硬伤对教材和选文的“形象”均造成严重损害。

二是选文的追求“普适性”与语文教师的“个性”存在矛盾。有人说,语文即生活,足以见语文的覆盖面有多宽。于是,教材选文往往在内容领域穷形尽相,力求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但语文老师的语文学习、语文教育常常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许多个性化的追求。比如,喜欢某一类文体、某一类主题、某一类语言风格的文章,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样的个性自然会影响他对教材选文的判断和态度。但是要求有限版本有限选择的教材满足中国那样多语文老师的需求,这几乎是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这考验着我们教材编者和课程设计者的智慧。

三是选文无法关注中国每一地域的文化个性。尽管有多种版本,但有限的选文还是无法对偌大中国、众多民族、广阔地域的文化关怀周至。这就使得不同区域的包括语文教学专业人士在内的各界人士生发不满,有些甚至因为某些选文内容和情感、价值观的差异引发区域文化的冲突。

三、建立标准与文库:引领编者与教者科学编、教

就此而言,无论是理论假设还是事实判断,教材选文——哪怕再多高明的教材编者,哪怕再大量增加教材的版本,客观上都无法满足所有内外人士的出于各类动机和目的的需求和要求;而几乎已渐趋势的语文课程“校本化”,因为其参与主体语文老师的知能素养的参差,又难以确保其质量,必然会贻害无穷,如今有些区域已然初显端倪。那么,这互相矛盾的两者之间,能否找到一个“有机统一”的“交会点”呢?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课改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变化,首推教育“标准”工程的启动并纷纷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学校标准等从合格底线的方面对教育的基本元素做出规范,改变了中国教育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各学科课程标准则是从教学领域对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做出规范和要求,让教材编有所本,使教学施有所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的变革和教学的改变已经有目共睹。那么,能否更进一步,在语文教材的重要模块——选文编写时,也建立一种“标准”呢?

大概在世纪之交,香港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时,就曾经推出学校教师自主编写单元教材的计划,为了这一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署组织高校起草出台了一个名为《单元教材编写指引》的文件。学校语文老师正是据此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语文教材,成就语文教学的一时之盛。这启发我们,建立关于语文教材选文的国家标准,可以规范和约束从教材编者到教材审查者的编审行为,提升语文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层次,也可以规范和约束学校和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校本化”行为,更可以据此引领和提升教师阅读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和品位。

标准的研制,我以为需要考虑下列几方面因素。

一是语文教学的价值理念。语文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蒙台梭利说,教育和阅读不是为了教给学生相信,而是要教会学生考虑和权衡。启发思维,启蒙思想,启迪创造,可能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追求。

二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识字、读书、作文,语文课程的这些目标元素一定要关注,我们需要审美、人文、精神,但这些都必须是在上述目标元素的实现过程中潜移默化“生长”的,而不是强加、“外敷”、空喊的。

三是语文教学的策略方式。当前的语文教育距离学生越来越远,除了应试的原因,还有某些理念影响下的策略问题。“自主”未见“真身”,“合作”仅得“皮毛”,“探究”被“念歪了经”。课堂中的教学是一套“体系”,这一体系与教师自己与常人的平时真实的学习,几乎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不少孩子学了多少年语文之后仍然不喜欢读书也不会读书的原因之一。

四是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学段的孩子的认知、接受心理,据此供给相应层次和内容的阅读材料。过去我们总夸说同一文本在不同的学段出现,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和况味,但这毕竟是特例,不是普遍规律。以特例为常态,并且为所造成的混乱张本,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劣根”之一,必须祛除。

据此来确立“标准”,确立标准的基本原则。我以为其原则应该是“文质兼美,经典至上”。

“文质兼美”之“文”,指的是文采,语言的纯正精粹,形式的规范典雅,文章的整体便是一件艺术的瑰宝。“文质兼美”之“质”,指的是内容,或情感纯真,或义理雅正,或思想睿哲,体现和表达的是传统中的优秀品质,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以“经典”作为唯一标杆来确定选文范围。从内容领域而言,应该包括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任一领域,但还是应该以人文为主;从形式而言,应涉及各类文体形式,但还是应以文学样式尤其诗歌为主;从地域而言,应该纵横九万里,放眼世界文化和文学,但必须立足祖国,以我为主;从时间而言,应该上下五千年,但可以考虑最近数十年还难以称得上经典的暂不“准入”。

难易度也必须斟酌。现行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选文普遍缺少难度和深度,学生初读很有意思,等到老师来教,索然寡味,除了教学的问题,选文本身的过于浅显显然是主因。由不知到求知再到真知,这是常人的阅读期待和接受心理。本身已知,你故布“疑阵”使其迷糊再让其走到真知,这不是教育教学,而是“挖坑”。研究今天孩子的智力、认知水平和阅读现状,变过易过简的“浅低幼”为适度从难从深的“高大上”。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二”毛泽东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样的选文,对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会有莫大的帮助。

有了标准,再进一步,也还可以在国家教育行政或者是相关学术机构的组织引领下,举全国语文精英之力,建设国家语文教材选文文库。

这是从方便于面广量大的基层、偏远地区农村语文老师而言的。教材编者、语文老师之精英层,大多自能选文,有无标准和文库都无所谓;但众多的乡村教师囿于资源和条件、见识和水平,即便标准再具体再清晰,仍然无从下手。文库之建,可以解其大忧。

试想,若从小学开始,分别建设小学、初中、高中三大语文选文文库,每一文库中精选300篇左右经典文章,供所有教材编者编写教材时参考,供一线语文老师“校本化”语文课程时选用,这对语文老师、语文教育、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是多大的功德!

传统银行都有一款名为“定活两便”的存储方式,有活期之便,又有定期之利,为储户所普遍欢迎。语文教材的选文“确定”,这是国家课程,必须维护,不可随意更动的;而文库文章“确定”,且数量远远超出实际课程建设所需,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恰可为广大语文教师日常的教材处理,课程校本化,提供丰富厚重的资源和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是定中之“活”。如此定活两便,既给语文老师的课程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又为教材选文及其教学质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质量保障。

(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