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叙述语流中的情绪流——浅谈《孤独之旅》的人物刻画

  • 投稿牛正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39
  • 0

洪琳娇

《孤独之旅》是曹文轩小说《草房子》的节选。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大类。它“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所以一般来说,一篇小说人物描写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刻画传神,给读者的印象也必定深刻。“人物塑造很可能是大多数伟大作家最卓越的成就了二很少有人能够详细叙述一部刚看完的小说的情节;可是多数读者却能记得所看过的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所以很多作家创作作品时往往着力于此。刻画人物可以写外貌,写神态,写动作等等。《孤独之旅》写杜小康的成长,正是通过表现人物情绪变化,并通过主人公杜小康对这种情绪的承担与突围来完成的,语流下暗涌着一股情绪流。

首先,我们来看主人公杜小康情绪流动的过程。

因为家道中落,杜小康失学,杜雍和不得不带着儿子离开村庄外出放鸭。但当熟悉的油麻地从视线中慢慢消失时,杜小康感受到一种恐慌和害怕。对一个孩子来说,陌生的天空和水域挤压着他,油麻地渐行渐远,消失的不仅仅是一方天地,是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妈妈,小伙伴们,还有生命中的许多依恋。而作为孩子,小小生命中还缺少对生活可控的自信,他甚至可能会怀疑渐远的这些,最终是否会从生命中永远消失。所以恐慌和茫然产生,以至于他提出了不去放鸭,上岸回家的请求。——这时候,人物情绪流动开始。

而杜雍和对前路也是不确信的,所以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一个劲儿把鸭子朝前方赶去,怕自己若回头看一眼也会心生犹疑。当一路行去,不可能再回头时,对前方的好奇才开始占据杜小康的心灵。但紧接着,孤单开始慢慢爬上心头,水域周围鲜少人烟,包围他们的又是如此浩渺无际的芦苇,更让父子俩感受到渺小、孤单和无助。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孤独感越来越强大,无处不在,又无可逃离。——这时候人物情绪流动渐渐汹涌,如小溪出山逐渐汇流,似冰雪消融又恰逢春水悄涨,最后一波平稳,却暗流深藏。

当父子俩意识到逃避孤独已不可能时,他们才开始不再对孤独感到恐慌。而一场暴风雨的考验正悄悄在前方等着他们。——这时人物的情绪流渐弱,人物动作描写开始大量出现,主人公挣脱内心情绪的重荷,蜕变成一个真正坚强的小小少年。当鸭栏被风吹开,鸭子四散逃开,杜雍和几乎晕倒,而杜小康二话没说去追鸭子,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丝胆怯,自己判断,自己决定,独自行动。这时候的杜小康不仅认识到这群鸭子对他们家的重要意义,而且意识到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庭责任;不仅表现出强大的心理能量,而且化为果断的行动能力。

杜小康不惧暴风雨勇敢去追回鸭子,是他成长的表现;而前面放鸭路上的种种情绪经历是他成长的过程,也是促成他成长的动因。正是因为经历了茫然、害怕、恐慌以及深刻的孤独,并最终从这些情绪中突围,杜小康才最终成长起来。概括梳理一下,这篇小说主旨是写一个少年的成长,而他的成长又离不开他的种种情绪流动:茫然、害怕一新鲜、好奇一寂寞、孤单一恐慌、害怕一孤独、还是孤独。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人物情绪丰富而复杂。文章题目是《孤独之旅》,但充斥杜小康父子旅程的除了孤独,还有其他种种情绪体验。如果说“孤独”是主流,其他的情绪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支流。比如离家,割离了杜小康对妈妈的想念、对生活的村庄的依恋,就像割断婴儿的脐带,剥离婴孩跟母体的相亲相恋。这是一种痛苦,而对这种痛苦的体悟与承受,是促成杜小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比如,一个小孩第一次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由此产生的恐慌与无措、禁受住了并克服了,也会使他的心理变得成熟。还有出发后,除了对未来的一点儿好奇,杜小康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未知的茫然恐惧,而无处不在的孤独又无形中强化了这些情绪。而经过这场心灵的历练,杜小康建立起了对生活的掌控度和对自身生活能力及应对生活变数的确信力。这次出行,拓宽了他的生活空间,丰富了他的情绪体验,他心理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展,心理也更加成熟了。杜小康的成长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变化。

其次,我们来看作者传达人物情绪的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表达。“表达”意味着情绪是外显的,句中有直接表明心理的词语,看见即明了,以下句子都是小说中人物情绪直接表达的例子。“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第二种是间接表现。“表现”意味着情绪是内隐的,它藏在语言背后,但又成为左右语言的强大力量,这样的句子往往需涵泳咀嚼,才能体会到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绪。

间接表现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1)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发不久,当杜小康发现熟悉的油麻地不见时,他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一个初次离家的小孩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前路的忐忑通过这句话就流露出来了。

(2)通过人物动作表现。“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回头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杜小康极力想要看到他生活的村庄,不愿离开的样子,而回头看到的只有朦胧的树烟的时候又失落又茫然。

(3)通过景物描写表现。“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天地阔远,人家稀少,倍感孤单,人物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在所观之景物上,所以他捕捉到了小泥炉飘起的第一缕炊烟,“惟一”更是人物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他如扇面形水流的描写、鸭群的描写、苇荡的描写等都是传达人物情绪的载体。

所以《孤独之旅》流淌的是一条情绪的大河,平静的河床下是奔流的暗潮,只在遭遇阻遏时才激起显眼的浪头,也只有在这时候情绪的表达才变得外显直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情绪间接表现的部分,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由“言”及“象”,再由“象”去探求背后的“意”。由“言”及“象”可借助想象,借由文字幻化画面;由“象”及“意”要努力抓住语言的表现功能,把文字中蕴含的人物的知觉、情绪、情感等充分溶释出来。

综上,《孤独之旅》人物情绪无处不在,他投射在人物的言行,甚至人物生活环境中的一景一物——水流,鸭群,芦苇,炊烟……无不染上了人物浓浓的情绪。情绪直接表达的部分圈找出来即可,而间接表达情绪的部分则需仔细品析。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情绪,进而把握人物形象,并完成对小说人物塑造方式的理解。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学校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