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选修特色评析

  • 投稿凭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73次
  • 评分4
  • 85
  • 0

计静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种“拓展与提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体现得最为突出,集中表现为对考生审美、探究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结果的考查。笔者对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进行了整理,总体上看,选修学习注重发展性、个性化的特点是由试题的测试材料、测试形式、测试内容三方面综合呈现出来的。

从测试材料上来看,测试材料的类型与地方规定选修模块的文本类型保持了高度一致,体现了地方课程的“选择性”。测试材料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尤其是文学类阅读的考查材料,大多是讴歌善与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启发考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自然与社会诸多领域中的矛盾与联系。这些文本有丰富的细节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非常有利于考生生发联想与想象,产生共鸣与思考。大多数测试材料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有利于激发考生鉴赏与探究的兴趣,使之形成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

从测试形式上看,从1907年开始,高考选修内容的测试形式主要分为两种:自主选答与限定必答。自主选答是将考试内容明确分成“必答”和“选答”两部分,而绝大多数试卷都将“选答”的考查设置在“现代文阅读”这个板块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语文学习情况从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的试题组中任选一组作答。近年来采用“自主选答”方式考查选修的试卷占试卷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小。原因是“自主选答”形式是从测试材料类型上来突出选修特点的,其选考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虽然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上显现出考查的能力层级相同,但实际命题中往往出现不均衡的情况,这对选择不同文本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更多的试卷采用了“限定必答”的形式考查选修内容。“限定必答”是指打通必修和选修两个板块,不单独设置选答试题,但涉及限定选修模块的考查内容。其优点:一是试卷结构更为简洁,测试材料涉及各地限定选修模块的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二是考查的阅读能力同选修强调的审美探究能力高度呼应,反映出考生在基础阅读能力之上发展了的阅读能力的现状;三是不存在选作的情况,较好地避免了“自主选答”中容易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从测试内容上看,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修特色,集中体现在对“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和结果的考查上。2014年各省市的试题,其选修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选修课程的“发展性”特点

浙江卷第14题: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天津卷第19题: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上述两题表面上是一道传统的考查题目作用的题,但是仔细阅读文本和题目,会发现解答浙江卷只要把握住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明确叙事类文本中线索的概念和作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答案,考查的能力层级属于“分析综合(C)”。而解答天津卷,除了要能把握住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明确叙事类文本中“线索”的概念和作用外,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进行评价。评价时还要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言之成理。这道题考查的能力点就不仅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而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从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选修的考查关注的是语文基础能力及其发展,这是2014年所有试卷共同的特点。

2.为鉴赏、探究提供选择的空间

在阅读能力的考查中,尊重考生的言语经验,并为这种经验提供自由展示、迁移的空间是2014年很多考题具有的特点。

上海卷第8题: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题。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解说习惯选择最合适的角度完成对该段文本的赏析。无论是更关注词语运用的考生,还是首先发现描写角度的变化的考生,抑或是对色彩的组合更为敏感的考生,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题目规定了赏析范围(第③段)和鉴赏对象(景物描写),避免了为考生提供选择的范围过大过宽而带来的一些弊病。

3.突出对阅读个性的考查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个性化表现在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多样化、差异化上。因为每个考生的语言文化基础、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言语经验不同,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文本意义以及建构这个意义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安徽卷第13题: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这是一道关注考生不同的鉴赏个性的题。考生可以认为“可以删去”,也可以认为“不可以删去”,但无论赞同哪种观点,都必须对全文的行文思路有一个合理的解读。这种解读是个性化的,比如喜欢呼应和环环相扣的考生可能更倾向于“不可以删去”,而喜欢简洁、蕴藉的考生则可能更倾向于“可以删去”。而有些考生可能觉得删与不删都有道理,他就必须选择一个最能自圆其说的角度来作答。本题体现了选修学习中“拓展言语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核心内容,并为考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较大的展示空间。

总之,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突出了选修学习“发展性”和“个性化”两个最明显的特色,这与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是一致的。从对这些阅读试题的分析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应重视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区别。虽然教材有“必修”“选修”之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修与选修的差别并未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的篇篇“拓展”,课课“探究”,有的则“背景”“结构”“主旨”,每课如此,千篇一律。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方面,选修虽然着重于语言的实际应用、作品的鉴赏陶冶、精神与文化的探索研究,但其基础是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础扎实,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理解、分析、概括等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还必须满足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需求,为这种发展提升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指导。因此,选修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很大的空间。教师在地方、校本两级选修课程的实施中可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争取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能与测试材料产生丰富的、深层次的对话,在考试题目提供的多种作答指向中迅速找到思维和表达的切入点。

二是语文教学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既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要警惕并及时纠正学生过于宽泛的“感受”和“读误”。阅读的个性化不能背离文本的“基础性内容”,比如背景、结构、逻辑等,高考阅读测试尽管重在考查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成果,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但是,从上述对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对阅读素养的考查是建立在考生与文本之间深刻、全面、丰富的接触、交流与融合中的,不可以养成只把文本当成“引子”,然后用纯主观的阅读反应代替与文本的对话,无限发散地谈“感受”,谈“理解”。如何使学生学会合适的倾听、合适的言说,是选修教学中一个很有实际意义但又欠缺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话题,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