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雷雨”:映见那美丽的彩虹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08次
  • 评分4
  • 62
  • 0

《雷雨》是高中晤文教材经典篇目,学习它意在引发青年人的共鸣,伤悼那个世界以及悲悯大地上的那群人。常听到:讨论“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与鲁侍萍的命运悲剧,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虚伪、自私,探讨鲁大海的阶级性以及在血缘关系下的革命性。也偶尔会听到学生自己选读教材之外的关于蘩漪和周萍的畸形恋情,伤感周冲与四凤的苍凉空间。也许,剧本设置的环境是雷雨前的郁热,是悲剧前隐隐让人觉到的恐慌与惊悚;也许,源于对阅读定位的沉重与思想建设的要求,每次学习过后,总觉得《雷雨》是阴霾漫天的。虽然,作者的初衷是营造所谓的“欣赏的距离”,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心里的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

确实,《雷雨》“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但是,我们应该能于“雷雨”中映见那闪过的美丽的彩虹。因为语文教育应引领青年学会在批评现实的同时又看到重构现实的可能,学会在把握情感汹涌之流的同时,还能宁静地对待。

一、时代文化的赋格

作家往往是生活的谛听者,生活是作品的底衬。《雷雨》发表在20世纪30年代,那一刻正是中国文化经历狂飙激进后走向新的选择的时代,千年以来禁锢中的封建思想的王朝正在走向消解,走向融合,走向新生。通过作品,我们看到“雷雨”前阴霾满天的中国现实,同样我们更应看到推动中国变革的诸多明亮。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赋予近代生活以新内容,在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如此等等,正积淀出新的积极的时代文化,并在为现实生活重新赋格。这也自然地反映在作家的作品及其笔下的人物身上。

20世纪初,婚姻新风尚与戊戌维新变法相随而至,因着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思潮涌入,人们对婚姻制度、封建家庭制度乃至社会制度展开批判。辛亥革命前后,出现许多倡导婚姻变革、家庭变革的言论和论著,如陈独秀的《恶俗论》。婚姻观带来婚姻制度的急剧变革,自由结婚包括再嫁正成为文明开化和进步的体现。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姻变革带来的家庭变革,冲击着封建宗法家长制和封建专制。反映到那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如苏雪林自传体小说《棘心》,讲述女主人公杜醒秋在旧婚姻中寻求对爱情的向往与表达,却遭到丈夫叔健曲解和婉拒的故事:冯沅君在《隔绝》中讲述为了自由爱情而服毒自杀的隽华与士轸一对青年的悲剧;隽华表示:“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可死。”……

这样的文化赋格,必然会影响《雷雨》的人物设计及作品主旨。

二、鲁侍萍的爱情与婚姻经历

与周朴园的相爱与被弃,这样的经历带有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的痕迹,但是没有玛丝洛娃式的孑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爱情,带有那个时代爱情宣言的美丽,也必然遭受封建宗法制的袭击。鲁侍萍与周朴园相爱,能够在一起并生下第三个孩子是需要时间土壤的;能够共伴灯下为烧破的衣袖补上梅花,是拥有了空间的温润的。这样的爱情生活可能带有周朴园西学背景的元素,但更应归功那个时代的新的气候。乃至之后鲁侍萍的两次再嫁,更是时代的宽容与开放的体现。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婚姻悲剧,作品没有像回忆二人温馨生活那样铺以温暖的细节描写,反而只是做了暗示,“你们老太太”的交代,暗示封建专制下的婚姻没有自主;“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的交代,暗示鲁侍萍的婚姻理想是“明媒正娶”,甚至不愿意做妾更不愿意做小三的。作品以“暗示”行文,固然与作品的艺术需要和想象力的需求有关,其实也是那个时代先进文化与封建旧文化对垒的消长态势所致。表面上的文化开放,暂时仍然输给了专制文化。有西学背景的周朴园这样的过去的青年是怎样败给母亲的?可以到许多旧文学和旧生活中找佐证,如文学里的焦仲卿、高觉新,如生活中的陆游、胡适,都是典型。纵然鲁迅,坚决娶许广平的同时,旧婚姻制度下的伊人同样不能遣去。

可见,与其将鲁侍萍的爱情与婚姻遭遇看成是悲剧,不如看成是她之于意志自由的主动表达,于时代而言,她同样是类似于隽华式的思想宣战,是高扬的爱情观与理性行为的抉择。如果这样,对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前缘前果,我们需要伤悼吗?

再看看蘩漪。无疑,她是最雷雨的。十八年前,这位叫蘩漪的女子跨进了这座将被雷雨倾覆的周家大院。当初,她应是一朵带水的白莲荷,带着纯真少女应有的朝气,在霞光掩映之中,暮色低垂之下,明月皎洁之侧,与书茗做伴,约灯琴对饮,守在深闺人自闲。她本该是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晕染下的烟水迷离画境中的女子,本该是在庭院深深的古院里伴随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的女人。但是,她这本应静谧的人生终被一场雷动所覆盖。这闷热的环境,硬生生地将一个素净的女子拉入了泥潭的深渊,将她从一朵白莲变成了一朵妖艳、诡异的黑色的罂粟花。她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责,与继子周萍相恋。情感上,我们不能接受她的选择,这是违背伦理的;理性上,我们悲悯这株恶之花,于专制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在恶的土壤上绽放属于生命与自由的美丽。

细想一下,她这朵罂粟有值得赞美的亮丽。“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犹斗。”她虽然依旧落在了火坑里,却比那个成为情感和矛盾奴隶的周萍更值得人尊敬。为什么她会爱上那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这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那样的家庭中?为什么她会落在仍被专制文化桎梏着的那样的时代中?而她又偏偏被先进的文化鼓励着。

时代文化赋格下的这样的女子,雷雨前闪电照亮的不正是她们正被黑暗吞噬的美丽吗?我们把她们往阴霾处推进的同时,难道不感谢她们披着时代赋予的自由衣裳所进行的种种抗争吗?作家的文化赋格,不只是引发我们悲切,还希冀我们有平静,“但平静是丰富的”。

三、制度内部的风暴

如果说周朴园对外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的话,那么在家中则更像是一个封建君主。周朴园身兼着资本权威与封建权威这从属于两个时代的身份,而来自这两个时代的戈矛也必将对准这两重权威宣战。

手持戈矛在外部发起攻击的乃是与周朴园有血缘关系的鲁大海。撇开当时并不成熟的鲁大海的阶级论色彩(经常被拔高解读),单薄的鲁大海只是工人代表中的一员,是一个“硬性的人”。作品经由鲁大海之口指出周朴园原始资本积累的罪恶,剥削工人,为了利益而淹死两千多童工,用金钱收买他人以平息罢工。确实,资本家的黑暗之处在周朴园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甚至这样的思维使得他对三十年后再次遇见鲁侍萍的反应也是“你要多少钱”。他已经被利益与金钱蒙蔽了双眼。于是,受到他剥削的工人反抗了,纵使年青的大海没有预见到代表中有些人仅仅只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导致罢工的失败,但在周朴园这样资本家的继续剥削下,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坚决,更成熟的反抗。

手持戈矛的还有家庭成员。在家里,周朴园的地位也可谓高危。作为一家之主,他独断专政,认为自己留过学,比他人高明,因此不容许他人有反对的声音。但是专制必然引起其他成员的反抗,如周冲当面理论他对工人的做法,周萍与四凤的爱情方式,蘩漪对他的厌恶与对自由的向往而走极端。虽然终是一场悲剧,但他们的反抗无所谓失败。虽说最后周冲的劝说、蘩漪的拒绝喝药都未能成功,但并不是没有影响,每经过一次失败,他们的反抗意识都会加强,在反抗中一点点成熟,对民主与自由的向往也在一点点地加深。最后,这一切虽全部化为虚无,但给了周朴园极大的打击。

为了自由与民主,所有人都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为推翻资本权威、封建权威做着贡献。如此,周朴园必然处于孤立之中,他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就算之后的一切都不发生,他的统治又能存在多久呢?在本剧中,一场风暴正在发酵,人们对于民主与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正持自由民主、权利平等这样的戈矛而战。

四、青春成长的悬疑

活力四射的青年不会去理智地评判可能遭遇的未来,不会去想一切行为是否合理,只是勇敢地前行。懵懂的青年或许会像周冲一样去挑战身边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不过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青春。青年处于精神上的狂飙期,永远好奇,永远怀疑,精神上处于悬疑状态。有着超越性冲动的周冲无疑是青春悬疑的代表,“是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他犯着年轻人Quixotic病,有着一切青春萌动期的青年对现实那样的距离”。如果说周冲面对工人斗争有着朴素的倾向性,有意无意地朝着鲁大海的方向而去,那么在爱情的眺望上,他与周萍有着相似的选择和不一样的理解。周冲对于四凤的所谓的爱情,更真实地体现着青春悬疑,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理想。

在那个封建观念极重的年代,他遇到了她,只一瞥,便注定要纠缠。她只是一个女佣,他却是备受疼爱的二少爷,她并不爱他,他却因她丧命。明知是没有结果,又为何要苦苦追寻。“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大抵就是如此吧。当人们每每谈及这悲剧,总是哀叹他的早逝。但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试想若他没有死,那他的后半生或许会在悔恨与寂寥中度过吧。封建礼教是可以束缚住一个人,但在重压下的他选择了抗争,一如史诗中的英雄,单枪匹马去面对那些强大势力,即使伤痕累累,也无怨无悔。周冲是勇敢的,不屈服的,向封建压迫抗争着。

我们应该欣赏周冲,他的爱不带有任何目的,是如此纯净。相比当下功利爱情,周冲与四凤这段没有结果的恋情,不是更崇高吗?它“对当代青年还有意义,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其实无论什么年代,青年就是青年,要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应当属于正常”。

《雷雨》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曹禺创作《雷雨》的时代,属于“雷雨”前夕。这样的岁月:郁热、躁动,忧郁、尖利,作品剖析了社会和人性的深重罪孽;这样的岁月,悬疑、狂飙,鼓荡、期待,人物身上映见那美丽的彩虹。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2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