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写作指导中教师应有的意识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80次
  • 评分4
  • 84
  • 0

俞建丽

写文章是一种高强度的表达活动,是用文字书写灵魂,倾诉情感。如何指导学生突破写作瓶颈,如何达成课标中对作文教学的目标,如何把握中考作文命题趋势,这些教材难题和教学困扰将永远伴随语文教师左右。许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有益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也力求在亲身实践和反思中,谈谈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有的几点意识,试着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几种意识既相辅相成,又与多种教学模式及读写结合、情趣作文、活动型写作、任务型写作、微写作等训练形式盘根错节,交相融合。

一、加强培养写作习惯的意识,观察、积累与写作技能互相激活

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倡导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让写作像吃饭、睡觉和呼吸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教育老前辈们都强调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受到鼓舞,得到启迪。笔者班里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表达真实感受的素材,虽很粗糙,但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写得活泼生动。诸如《剪发风波》、《姐妹拌嘴》、《奇葩表弟》、《防不胜防》、《剪橘子》、《‘老班’的‘三绝’》、《菜场“十八变”》、《最炫“婺剧风”》、《拆迁争执》、《周末见闻》等。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最终一叶能知秋,滴水见沧海。

(一)抓住契机,积累素材

教师要抓住种种契机,善加利用,让他们摆脱“无米下炊”的困境。写作的内容大于技巧,写文章的功夫在平时的积累和准备。我校开展的文体活动形式多样,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如各种讲座、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现场作文竞赛、主题征文比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元旦传统文化才艺汇演……仅仅是团队活动就有参观、访问、调查、考察、野炊、公益劳动、夏令营……这些活动都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得天独厚的沃土,是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源源不断的活水,也是学生在实践中生成应对性写作知识、技能,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自觉积累素材是形成良好写作习惯的先决条件。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是通病。教师要把“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讲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养成写日记、作笔记、做摘记的好习惯。只有积沙聚塔,题库丰盈,才能乐于表达,文思永不干涸。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写随笔,写演讲稿,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写人评,写植树募捐倡议书。端午节时笔者的一个作文训练案例:(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用文字向大家介绍和讲述端午习俗的由来和故事(记叙和说明)。(2)收集端午习俗的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节日盛况(描述)。(3)韩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成功,(从祭仪、演戏、游艺等多方面,对这一活动的丰富内涵和全过程进行简单介绍。有文章认为,这是一个传统民俗有效保护和现代传承的成功经验。)对此请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有理有据(议论)。(4)了解并比较人们对待中西节日文化的不同现象,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对传统民俗进行有效保护和现代传承,让它焕发生机和生命力(建议,对韩国这方面的有益启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强化文体训练的有效方式,学生能形成较强的表达生活的习惯和写作能力。

(二)布置任务,规范制度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制度化、任务化的做法值得借鉴。如结合我校和教师个人做法,除了每天课堂上的布置的练笔外,还有每日一首《千家诗》的课前三分钟的诗评演讲,每周一篇随笔、一篇摘书、评点笔记,两节课的课外阅读课,两周一篇大作文。今年寒假我们学校布置的任务是以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方式阅读优秀作品(龙应台的《目送》),并写读后感。学校利用校刊《信安》这个平台,评选出了优秀作品,准备集中刊出。这类做法无疑会给同学以强烈的信心,点燃写作的热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并用任务和制度强化他们的写作习惯,那么他们就会时时留意身边事,处处关注社会热点,为自己的“厚积薄发”打牢根基;就会玩味阅读中的点滴,领会深远意境,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需注意的是教师的督促和及时的肯定非常重要,特别是适度赏识学生作文的某一优点。这样,叶玉迪《永远的代价》(同学矛盾的处理),叶宇轩《校园里的“交响乐团”》,江慧《难忘的野炊》,范晴怡《参观“百姓书院”》,吴巧灵《亲近爷爷》(“中国梦”主题写作),徐晨宇《让历史照亮未来》(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等佳作源源不断涌来。当初播下写作习惯的种子,未来才会收获乐于表达,巧妙表达的累累硕果。

二、丰富生命体验的意识,阅读、活动与写作实践有效促进

(一)阅读经典,丰富灵魂

无数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离开了阅读无法进行。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阅读经典,丰富他们灵魂。真正懂得作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课堂内外的阅读,对写作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除列举必读书目,例如名著,经典篇目这些一流的书以外,也常会推荐他们读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书目。八年级中外作品如历史类的《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清朝十二帝》;科学类《数理化通俗演义》、《可怕的科学》、《酷虫学校》;哲学类《道德经》、《苏菲的世界》;人物传记《苏东坡传》、《戴高乐传》;课外杂志类《意林——第一阅读》、《读者》等。推荐一些作家:余秋雨、林清玄、韩少功、毕淑敏、龙应台等;让学生追慕自己一见倾心的“大家”;如孔孟、老庄、屈原、辛弃疾、文天祥、于谦、王守仁、林语堂、莫言等。这犹如把羊放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主动吸取,在广泛的阅读中与学者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他们写出神采飞扬的佳作来。

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缺乏阅读,笔下将很难完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那些激荡人心、美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那些良好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那些超越自我的智慧的奇迹,那些情趣丰富、乐观豁达、的灵魂,那些妖娆多姿、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敏锐他们的感觉,丰富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可以对着一朵花笑,对着太阳、月亮思考。阅读这些生命和作品,就是追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视野,养成悲天悯人的丰富情怀。阅读中领会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这种写法,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渐渐地他们展现出令人激动的写作才华。

(二)随文写作,表达思想

阅读课堂中的随文写作,是教师立足课堂,把握训练良机,随文进行缩写、扩写、仿写、改写、批注和评点等写作的训练。如学习《羚羊木雕》的插叙艺术时,选择“复述课文”的练习,就不失为锻炼学生组织安排写作素材,提高布局谋篇能力的一种良策。如此,阅读理解与口语表达有机渗透又紧密融合,会有效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发展。

随文写作融合点可在开头和结尾,在过渡和照应,在重点修辞句子,在特色段落,在思路章法。仿写的类型有仿写语言、结构、表现手法,或句或篇。理解式的改写有议论文中的补充示例,补充分论点;也有散文中的补白、情景假设等等。转换式的练笔有延伸式的续写,如写一段心理描写(运用类型:内心独白,幻觉描写,环境衬托,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或者是几种类型的综合)等诸如此类的练习。但应提醒学生仿的内容宜贴近生活(可示范网上的《沁园春-进平》),才会妙趣横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随文写作的机会,但也要警惕孤立片面的简单对应,不考虑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不考虑文体特点,要求过高,具体教学目的不明的写作练习,还要避免那种“森林进城去,园林下乡来”的模式化机械移植。

(三)创设活动,立体写作

教师可设计有情境的创意写作活动课,创设立体健康的写作环境。如全国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一堂微电影创意写作课:分三段观看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世界的另一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大胆推测,续编动画片、设计出人意料的结尾……还可以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展开富有情趣性的讨论活动:寒假过后开学第一节课,让他们对过年时“红包年年涨,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现象谈谈看法;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你的父母是谁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校园生活话题示例:如果把这一周比作一部电影(一首歌)会是哪一部(首)?为什么?如果你有读心术,最想读哪个老师(同学)的想法?最不想读谁的想法?能举几个例子吗?如果今天你可以在学校当个隐身人,你会做些什么?你觉得哪个同学最有可能被逮捕,当选总统,成为百万富翁,上电影?……以《我理想的同桌》(《同桌恶习大倾诉》)、《到外星球串门》、《隐身小侠》、《未来总统》、《致未来的“我”的一封劝告信》为题或自拟题目完成作文。这些话题既具体、符合孩子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实地表达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所思所想,也适合记叙性、议论性、童话等多种文体的写作练习。

教师同样可以创设情境,开设项目写作训练课。习作教学的训练要多元,要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研究性写作有机渗透在教学之中。如对当下的雾霾现象及成因(结合已有的材料,如柴静《穹顶之下》)展开调查,设计问题,形成记录、研究报告等。学生需要搜寻大量确凿可靠的信息,学会统整信息,才能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应树立强烈的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意识,才能精心创设情境讨论,让学生获得想象的翅膀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以后进行完整而规范的创造性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思维品质的意识,精神、素养与思维训练紧密融合

思考就是作文的灵魂,课堂是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发展批判思想,倡导质疑精神,提高思辨能力的主阵地。思维训练对象可涉及语言、结构、选材、立意和写作技巧,贯穿写作全过程,类型上分为侧重句、段、篇的训练;训练体裁可有侧重介绍说明类、想象描写类、赏析评价类和应用交际类。

(一)读、评、写结合,设计适宜的活动任务

在写作课中设计读、评、写结合的各种思维活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主要从思维的形式角度,介绍思维训练和精神素养紧密融合,从而实现有新颖独特的视角,精辟深刻的思想的创造性写作。

发散思维训练内容示例: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也有人说,幸福是每一天都快乐……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幸福是你颓丧无助时他人的一个微笑(横线处可设计为填空,以下同);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个温暖的依靠;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你认为幸福是——这能够锻炼思维从发散又归于集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句的训练)。后阅读龙应台对幸福的多角度解读(《幸福》),深入思考“幸福”的内涵……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和对象练习写作,辩证地观察、分析、联想,打开思路。(可设计成段或篇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训练步骤示例:(1)出示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名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孙子兵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2)让学生用一句话描写以下事物的两面性:狮子,梅,哭,灰尘。(狮子虽然很凶猛,但却不敌一只小小的蚊子!狮子是弱小动物的恶魔,却是靠以腐烂残体为生的蛆的天使。梅花的清香来自寒雪的冰冷,蝴蝶的美丽源于蜕变的痛苦。哭泣不单是弱者的专利,有时也是强者的一种宣泄。灰尘在人们眼中,危害人类健康,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得出结论: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3)集中辩论某一个论题,当堂拟题,写200字左右的一段话。(4)阅读饱含思辩色彩的优秀例文《随喜》片段(林清玄——面对眼前的乞丐,我想着,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就没有力量走路。……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最深的感恩,感恩我们是布施者,而不是乞求的人:感恩那些秽陋不幸的人,使我们警醒……我们也只是一个不完满的人)。(5)运用思辨思想思考2014中考连云港卷材料作文“看似平常”,并完成作文;或选做2014年中考命题中衢州卷的材料作文:“让野生动物野!”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这是篇的训练序列)

议论性的作文宜以基础层面和过程层面的单项训练为主。当思维经历联想与想象,从具象到抽象,从正向到逆向,从发散到集中的思辩过程,就是不断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过程,也是思维层递式训练、合理选材、升华立意的写作序列过程。当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对待问题,阅读教学时就不难感受到文本带来的情感、艺术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不胜枚举,如《老王》中质朴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存在着几种矛盾对立而和谐统一关系:老王外形的丑与内心的美,身体的瘦弱与灵魂的丰满,身份的卑微而品质的高贵,生活的困苦窘迫与待人的慷慨热情,文化水平低而思想境界高。思辨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展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永恒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人文精神的影响,提升人格素养,在写作实践中浸润这种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如2014年中考命题中湖北襄阳的话题作文“点赞”、江西卷的《勇往直前》、甘肃天水的《是花儿总会绽放》等就是价值观引领类的命题,要求写出弘扬社会公德,彰现人性美好,折射着精神厚重与张力的文章。

(二)运用多元文化阅读材料,引导质疑精神

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质疑精神。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别具匠心,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学实践中宜选用表现不同学术写作模式、产生于多元文化之中的阅读材料。同一主题不同地域作家、不同创作风格作品的群阅读材料,同一题材观点相近或相左的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阅读材料,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阅读课上可经常问四个问题来引导质疑精神:说得有道理吗?你赞成吗?你的看法如何?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要好好把握这种示范指导作用,师生间讨论、交流,学生互相驳难,促进学生求异思维、思辨能力的发展。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敢于质疑名言,质疑公论,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启迪他们具有“自作主张”的精神,进而培养独立的人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为今后的人生幸福奠基。作文教学尽管是教学生学习写作,但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写作知识的传授,还有学生个性的呵护,思维的发展,文化的尊重。总之,求完美是写作教学的欲望癌症,写作不应成为孩子的炼狱。作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时刻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写作习惯、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和适当的思维训练这些意识,体现作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大胆探索,奋然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

[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6]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3).

(俞建丽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初中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