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132次
  • 评分4
  • 77
  • 0

王加桂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材中选进的小说,是文质兼美的中外名家名篇。大部分中学生喜爱阅读小说,而喜爱的原因往往是小说中有吸引人的故事。小说阅读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和理解人物形象,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进而陶冶情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笔者立足于新课标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说阅读教学方法的尝试,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完善人格。

一、导读感知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较大的篇幅。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情节和构思特点,可根据单元要求和小说篇目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准确抓住小说的核心部位,准确选取小说阅读欣赏的切入点,可以避免阅读的无目的性,提高阅读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

(一)师生探讨,目标定向

目前对小说教学内容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在小说学习之前,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小说基础知识、重点字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相关资料等预习情况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由“单元提示”和“本篇小说要求”及课后的“思考练习”入手,找到本课小说的亮点及本课的重点所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二)激趣入情,找准切入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每一篇小说都是人物形象鲜明、感情充沛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方法,主要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加强感染力,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到小说的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在小说教学中,准确选取小说阅读和欣赏的切入点也很重要。根据小说文本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从情节入手,抓小说线索;从题材背景入手;从艺术特点入手,抓表现方法;人物辨析等等。

(三)自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通读小说,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自读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有基本印象。思考小说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理出小说情节。

二、讨论理解

通过讨论交流触发学生的灵感,进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新课标提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积极思考问题,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说阅读教学成了师生共同成长提高的舞台,也成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平台。

(一)复述故事,理清情节

要了解一篇小说,一定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学生自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概括提炼情节,引导学生采用直接引用原词原句,或整理组合原词原句,或据原文的文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等几种方法。然后分小组讨论,学生共享自己理出来的情节,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然后派小组代表复述故事内容,其他小组补充,很快就能把基本情节结构理清,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

(二)整合问题,合作探究

语文专家涂胜荣先生倡导:“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命脉”。在讨论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难点,结合班级学情,找准本篇小说是环境、人物,还是情节方面最突出,有所侧重,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究。

1.引导学生以情节为抓手,展开分析小说的结构艺术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典型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小说中,人物间的矛盾关系总是在一定的情节结构中得以变化。在小说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以《变色龙》为例,教师可以提问:作者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进过讨论,学生明白是按自然顺序写的,理解小说情节的安排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以狗的主人究竟是谁,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这一难以断定的情节,塑造了奥楚蔑洛夫善于随着狗主人是谁这一疑问的变化而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性格。

2.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环境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的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赖以发生发展的场所。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的产物。”[2]教材中入选小说中环境描写,大都具有典型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有关环境描写,分析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以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因而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例如:在教学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属于什么描写?他在上学时能关注到花草和鸟鸣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而在临近下课时候听到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同时又听到了普鲁士兵收操的号声,这又属于什么描写?这预示着即将发生什么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与师生共议,学生明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不同的描写内容,进而理解自然环境描写多是为衬托人物的心情服务的,而社会环境往往是为揭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深刻内涵服务的。

3.“质疑问学”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理解深刻的主题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点内容,大多数作者会借助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的态度和行为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描写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通过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等,看出作者所刻画的人物性格。分析文章人物对把握文章主题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掌握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文中“我”的角度对父母的行为提出“质疑”,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菲利普夫妇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进而给学生提出问题:飞利浦夫妇面对自己的亲兄弟怎么会如此无情呢?如果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会是这样吗?让学生再行议论,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这篇小说整体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金钱的重视高于对亲人关心”的畸形现象,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当时社会下人们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文章主题。

三、品读感悟

小说作品的艺术鉴赏是人们精神领域的活动,不能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只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起来时,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小说,其表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情节曲折生动,有的人物形象典型,有的语言优美,也有的几者兼有,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要有所侧重。在涉及小说精彩片段、关键之点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来细细品味;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鉴赏文本的精髓之处。学生通过具体语言的品读、对话的欣赏,来感悟小说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中心主旨。

(一)品读人物,理解主题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借助具体描写。小说教学必须通过对具体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来分析解读人物性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圈点摘录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或者其他细节的经典语句,仔细品味,由此来分析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解读人物的典型意义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指导学生揣摩写作意图,概括作品主题。这是把小说教学引向深入的的重要环节。”[3]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妈妈、爸爸、叔叔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看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又感悟出了什么?经过提问与探讨,学生走进了情节并熟悉了人物,从而慢慢与作品相融。

(二)品读片段,感悟特色

学生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的精彩片段,并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学生通过仔细品读,或感悟形象,或理解主题,或推敲意蕴,或分析环境描写,或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明了含蓄、幽默、讽刺、夸张、象征和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作用,掌握了这些也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品味。例如《最后一课》中的“放学”部分,对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的描写,学生通过细细的品读,感悟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文章渲染了气氛,推进了主题的表现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摘录重点句段谈启发,让学生说说选择这些句子或语段的缘由;最后联系整篇小说,说说你从这些句子或语段中悟出的道理。

四、拓展训练

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选择适量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

(一)总结拓展

学生回读整篇小说,分小组总结,教师提示着眼于整篇小说,从人物形象特征,人物性格特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人物形象群体之间性格特征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这三个方面整合人物形象,并体会写作方法,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讨论归纳小说主题,也可以兼顾本篇小说的知识、小说学习方法和小说表达的情感等等。由组长整合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二)能力训练

语文能力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是写作能力。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本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带着角色意识朗读;分组合作,带着角色意识模拟表演,或者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中学小说阅读教学应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创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需要灵活变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这个美丽的艺术世界里任意驰骋。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庄静肃,王芳智,高玲.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99.

[3]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庄静肃,王芳智,高玲.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5]林润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6]龚如君.让语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王加桂 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