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专业为导向,推进中职语文文言文分层次教学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11次
  • 评分4
  • 18
  • 0

李紫娟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做了实践。现在提出“分层次教学”正是因材施教原则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它最大的优点是:教育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尽其才。

目前,我校生源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没有资格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只能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些是中学成绩较好,但因家庭经济的原因,希望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早日就业来分担家庭负担的学生。还有大部分学生是学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但家长认为年龄较小,不忍让他们走向社会,甚至有些是父母管不住,希望送到学校,让老师和学校帮着管教。这就造成我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且专业落差大的状况。所以笔者提出依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分班授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好的教育。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下是笔者对这一探究的具体操作。

第一,制定切合各层次和各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计算机、数控、汽修、学前教育、种植、商务英语、园艺等专业,由于专业的样数多,每位语文老师都承担了几个不同专业班的教学任务。如果对每个专业学生都提出同样的教学要求,肯定不利于多方面人才的培养,而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专业和学生分层次教学,就能极大地改善班级内“吃不饱”和“饿着了”并存的问题。笔者以所任教的三个不同的专业班(种植、学前教育、汽修)为实验班,开展分层次教学实验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制定以下目标:

一班,主要针对种植班。种植班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好,而且很多学生有参加三校生对口升学的愿望和计划。定目标时就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点,适当提高,教学内容上注意与升学考试大纲接轨,注重知识积累,培养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教学上除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班,主要针对学前教育班。该专业的学生擅长音乐但文化课基础一般,大部分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因此,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实用技能为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求读懂浅意文言文,在个人素质方面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

三班,主要针对汽修班。该专业有性别差异,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对文科不感兴趣,而且几乎所有学生希望就业,所以在教学中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主。

第二,对学生进行动态的、有层次的教学。课堂上,从提问,到精讲,到多思,目的是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各抒己见,讨论然后评价,在教中暴露他们在思维及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设计不当,不能逐层提出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就都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文言文的教学,问题的设计应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问题,有思,有悟,有所得,避免低层次学生上课无所事事的现象。由具体到抽象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依托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断句,结合注释老师指导翻译,这个过程可能学生强化记忆的内容较多。第二个层面,让学生结合注释,对重点的实词翻译,对重要的句子要求直接翻译。第三层面,熟读成诵,掌握重要的句子,能触类旁通翻译和练习。教学设计有层次感是实施文言文分层次教学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第三,复习巩固有层次。低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中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和加深题,高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提升题。练习中,低层次学生只要求会读并熟记一些名言佳句和大意;中层次学生在以上基础上能流畅朗读,准确翻译一些重点词句的含义;高层次学生要求独立断句、解释、且直接翻译,学会举一反三。

第四,对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评价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及老师对自己的良好评价看成自己最大的鼓舞和动力,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如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低层次学生可能是含糊不清,但如果给他们一点肯定,他们就会在此基础上再思考。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解释准确。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语文文言文分层次教学的一点探究和看法。主要针对中职学生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同学都尽可能在他们的层次能力上有所学,有所提高。笔者相信不断地探索总会使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中职教育将不再是学生不得以选择的学校教育。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4]GHB1452)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李紫娟 甘肃省庄浪县职教中心 74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