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重庆高考哪些标点最易考查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33次
  • 评分4
  • 80
  • 0

标点符号是历年高考试卷中争议颇多的题型。标点符号在考查中之所以常有争议,一部分是有些不同的标点符号在用法上存在相同或相近之处,使教师和学生都难以把握;另一部分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进行不断修正,使有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定发生了改变。比如,一线教师根据《用法》中阐述的书名号“用于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约定俗成地对电视节目名称使用双引号。在2005年重庆试题中:《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认为“《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2011年国家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其中规定,书名号的使用范畴包括“用于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对书名号的用法做了较大改动。在2014年重庆卷中再次考查了这一情况,“小王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然而,答案给出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中书名号的使用却是正确的。

重庆2004至今这十一年的高考题中,标点符号考查了八次之多。其中考查的,既有问号、冒号与句末点号位置这样的全国各省市试卷都热衷的热点,也有引号、顿号这样的“冷门”。但不论热点还是冷门,都设置了一些考生不易察觉的错误,例如以下一些误区。

1.集合词语误用顿号分隔。

例如:中小学生、男女老少。“中小”之间不需要用顿号,“男女老少”四个字之间也不需要使用顿号。

例: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2004年重庆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连续发问时,没有使用多个问号。

例: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①遇到一道考题②英国小说家J③希尔顿的小说④消失的地平线⑤里写到的⑥香格里拉⑦源自哪种语言⑧法语、英语⑨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⑩答案是最后一个。(2006年重庆卷)

根据句义,“法语、英语⑨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表示的是选择疑问,所以,第九处空缺部分应该使用逗号,第十处使用问号。

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2012年重庆卷)

最后四句话分别是四个指向不同的疑问句,所以,每个句子后面都应该使用各自的问号。两个逗号就都需要改用问号。

她对着妈妈跺着脚大喊:“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呀?干嘛要做那么多事呀?你知道不知道我不需要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呀?”(2014年重庆卷)

三个使用问号的句子是连续发问,所以问号的使用正确。

3.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模糊。

“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得一勒默尔?汉森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2012年重庆卷)

“某某说”讲一段引语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的句末点号均要放置在引号里面。同时,“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此句话正确。

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2005年重庆卷)

对于考生来说,一个简单的原则即是:引文前如果同时使用冒号、引号,结尾点号必须放在后引号前面。

4.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没有使用双引号。

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横跨欧亚六国,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基础。(2014年重庆卷)

“新丝绸之路”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要使用双引号,该句话显然是错误示例。然而,对于这一考点在高考考题中极少见到,也是历年重庆试题中第一次出现。也由此看出,一些“冷门”的考点也开始渐渐成为命题者热衷的方向。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查的标点符号总共十五种,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这其中点号和破折号、括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省略号这九种标号。其中,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这四种从未考察过,而对于其他标点符号的考查,也从这些标点符号的重要用法逐渐侧重到“冷门”用法。比如“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2012年重庆卷)考查的就是破折号的不常考查的“语气停顿”的情况。

(谭 坛 重庆市第一中学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