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培养积极态度 轻松开展对话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15次
  • 评分4
  • 54
  • 0

◎朱克涛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能否积极有效的展开对话,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去,关系到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因为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思考、表达交流的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的态度。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来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对话的积极态度。

一、心理学中关于态度的解释

态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态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其修订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将态度定义为“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1]。目前,国外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或准备三方面。这一划分在我国也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学者皮连生也持此观点。他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将态度定义为“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综合国内外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即后天习得的;二、态度影响个体行为;三、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态度的非先天性表明了态度是可学可教的,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二、态度在语文课堂对话中的功能

加涅将态度的最主要功能归结为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他在《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一书中说到“应该记住,我们把态度视为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其功能在于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3]”皮连生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将态度的功能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表现功能”即“个体内心所持有的价值观可通过态度表现出来”;二是“调节的功能”即个体的态度往往受到大众的影响,从而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大众的趋势,表现为“从众”心理;三是“态度的过滤功能”即“人们总是接受与个体态度一致的信息,拒绝与个体态度不一致的信息”[4]。具体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态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对话活动是否认可,二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去。“对对话活动是否认可”表明了学生对对话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一个认为参与语文课堂对话活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自己能力的同学,与一个认为参与对话无用的同学的价值判断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对话活动中的表现。当然,这并不表明学生意识到课堂对话的重要性后就会一定参与到活动中去。现实的课堂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意识到课堂对话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有关于话题的独立思考,但是就是不愿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去,从而表现出一种沉默的状态。本文着重围绕教师该如何着手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态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三、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对话积极态度的策略

已有的研究表明“最适合解释人的态度学习的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论”[5],班杜拉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人、人的行动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个体态度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和亲历获得。这一观点在学术届已得到广泛认可,此结论也为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态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语文教师可结合课堂实际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营造轻松氛围

这里的氛围即班杜拉所说的环境。有人将环境区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课堂来说,所谓的物理环境对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教室的布置、媒体的选用等。所谓的心理环境就是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的渲染而引起的一种或是轻松愉悦或是紧张等的心理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感受的到的一种状态。教师所要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即心理环境。学生在观察与亲历学习中积极参与对话,教师给予积极评价,这种生生、师生的对话活动,本身就是氛围营造的过程。教师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去设计教学,有针对性发去设置供学生讨论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尽可能是多元的,尽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又是有价值的。另外,每节课开始时的导入语应在符合课文实际的情况下尽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一节语文课的教学。

(二)提供观察榜样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观察者从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中获得的学习,观察者无需参与。在观察学习中,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及其结果对观察者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对话中,要有意识发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的榜样。这种榜样就是那些在语文课堂积极参与对话的同学。教师对主动参与对话的同学所做的评价,为那些在对话活动中持观望态度的学生提供了观察榜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对话的行为结果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圆满型。即在对话活动中对问题进行了圆满的回答,学生对问题的表述不仅正确而且具有创新性。这时,教师的评价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肯定,接下来还要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这样做就把这样一种意识传达给了学生:回答问题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二是残缺型。即学生参与对话的过程中对问题的阐述有正确的一面,但还不够完美,甚至有一点小的误解。针对这样的对话,教师首先应该对其回答正确的一面给予肯定,对于残缺,要试着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第三种是错误型。即学生参与对话的态度很积极,但对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阐述问题时偏离主题。对待这样的同学,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然后为他们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引导他们重新思考,同时,应对其积极参与课堂对话的态度予以表扬。在语文课堂中,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不像自然科学中答案的唯一性,这也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解答实施积极评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创造亲历机会

学生亲自参与对话,通过自己的行为反应结果而获得的学习称之为亲历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亲自参与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感受体验对话本身给自身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比学生作为旁观者所获得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这种体验就是行为结果。“行为结果之所以能引起学习,取决于个体对学习结果功能的价值认识。”[6]因而,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对话的机会,同时应该对学生在对话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如前文所述),这样的评价既可以减少学生参与对话过程的紧张感以及答错时的尴尬又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表扬鼓励下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对参与对话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行为结果应该是满意的、有价值的,下次遇到相应的对话情境,其参与的可能性应该会是更大的。对于那些在课堂对话活动中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为其创造机会,对这类学生的回答,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方式给予评价,小心发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在课堂对话中的态度变得更加消极。

(四)多元化主体评价

多元主体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由传统的教师单向评价转为教师、伙伴及自身的多向评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表现,教师可以调动多主体参与评价,把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及教师点评进行综合运用。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自身进行反思,方便其他评价主体,尤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伙伴互评,增强了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既有利于创造宽松的课堂对话氛围,又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多视角看待问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进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去参与课堂对话活动。教师点评,有助于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提升评价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转变被评价者对待评价的态度,进而提高学生对话结果的质量。但在多元主体评价中,教师要区分评价主体的主次,视课堂情景,有针对性的使用。

四、结语

有效发语文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课堂,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态度,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态度从着手培养到逐步形成,再到良好态度的保持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必须坚持引导。唯有如此,沉默的语文课堂最终才可能改观,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

注释: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1.

[3]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153.

[5]何更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4.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9.

(朱克涛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