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53次
  • 评分4
  • 68
  • 0

刘 泽

审美教育也简称为美育,它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被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赏析,同时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各式情感,是一种美的认识过程,因此其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审美教育。但是,如何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失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又是摆在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对如何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作些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不是纯客观地描写现实生活,而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加以选择、概括和再创造,塑造出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对其中的艺术形象必然会在感情上产生反应,引起优美的或丑恶的、悲惨的或可笑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陶冶。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接触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精心选择的,通过学习,能够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增强区别社会生活中真伪、善恶与美丑的能力。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息息相关,审美教育最好的突破口便是语文阅读教学。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在中学实习的从教经历进行反思,归纳了一些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考试为主,重在得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中所学的一切都在为考试这一目标服务,教师讲的内容多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则成了“辅助”。课上如果还有充分的时间,那么便多进行一些赏析,如果时间比较紧,那么就先把考试要考的内容讲清楚。而且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给出有利于考试的统一的答案”。这种一切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被教师接受,同时学生也乐于这样学习,因为这不仅省去了很多“麻烦”,同时在考试时也能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丧失想象与审美的能力。

(二)注重传授,忽视感悟

这一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承接上一点而来的: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便会将一些“标准答案”告之学生,如果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过多,则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传统的语文课堂一贯采取“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往往只能听老师讲,这样一来,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相互交流启发的机会也少了,课文自然缺乏感悟,审美教育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授。

(三)重视基础,忽视能力

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洞察力,最终影响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时“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思路”等现象和教师重视基础忽视能力密切相关。

(四)方法陈旧,情调单一

笔者从实习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不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充满审美情趣的教学气氛,导致课堂情调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学生在座位上“迷糊糊”地听。同时,这部分教师也很少愿意利用学生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接触来让学生感受和体察大自然的美和人文历史的美。

(五)注重课内,轻视课外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教学任务,而课外活动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课外阅读这一学习版块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地带。而其实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不能只依赖课内阅读,还需要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相对的阅读涉猎,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味只强调课内阅读,课外积累量少,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老师在教一篇感人的文章时学生也是麻木不仁的,这就为审美教育增加了一个障碍。

三、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归纳与分析,结合笔者自己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在此提出一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设审美情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教学媒体的应用,如今的课堂已不再是之前只有课桌与书本的简陋教室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字中抽象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音乐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映关于春天的视频或图画,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也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春天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自然美。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可以播放关于父爱的电影或歌曲,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情感带入,达到更好的赏析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的辅助,不应把它看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适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感受固然很好,但如果将它变成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对教学又是一个阻碍。

(二)构建诗意课堂

长期以来,语文课似乎与其它学科的课堂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但其实,语文课拥有一个其它学科很难做到的“法宝”,那就是诗意的课堂。充满诗意的文学课堂,就应有师生情感的肆意飞扬、交流与碰撞。无论是教师的肢体语言还是面部语言,在进行文学鉴赏时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着作品内容的发展或凝重深沉、或饱含真情,并能以强大的语言感染力,将真情辐射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身上,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美,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讲究语言艺术

学生审美教育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找到作品中优美的地方,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这时单纯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声音去渲染。老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泛读,将文中的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学生边听边看,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另外,让学生自己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学生要自己揣摩文中的各种情感,在朗读的时候自然的就会进入到情境中去。

(四)进行适当迁移

语文课堂具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很多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一些教师不再进行知识拓展,而是只局限于书本教学。适当的知识迁移是很有必要的。还是以《春》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关于春天的古诗或其它文章,看看不同的人写春天会有哪些不同的体会,从而达到丰富的美感享受。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审美感知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一时期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正是这样一个适合其开发的“风水宝地”。因此,中学语文课堂应大力贯彻审美教育,积极寻找各种方法使审美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使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月梅.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段秀梅.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反思[J].考试周刊.2009.

[3]匡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

[4]张玉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刘国敏.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6.

(刘 泽 广西师范学院学科教学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