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 投稿无非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81次
  • 评分4
  • 67
  • 0

杨军贤

初中的语文课堂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不知道究竟他们需要什么,常常会劳而无效,教师辛苦学生悠闲,教师准备充分学生不领情……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笔者想从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氛围,结合文本,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课堂自然有趣,效率自然高。例如在教授《孔乙己》前,笔者先让学生画画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众生相,总结一些共同点,再猜一猜孔乙己的特点和命运。正式上课时,学生积极发言,气氛空前热烈。在学习了戏剧单元之后,根据戏剧文学常识,编写课本剧《变色龙》,并安排学生排练一段时间,再找时间演出,一时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空前浓厚。

其次,充分相信学生。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习的能力也很强。老师千万不要仅凭经验去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词语的语音、解释等,老师还要一一讲解甚至板书,那种场面可想而知,效果肯定极差。并且,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可以引入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学习能力积分累计的方式,开展课堂竞争。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列举一道道不同分值的“数学题”,答对了,积分累计;班级制作积分表,得分情况一目了然。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超越别人证明自己的,通过一次次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学习评比,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高。在教授《春》这篇散文时,完全放手学生,各小组开展朗读、课文分析、五幅图画描绘比赛,学生完全融入到浓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高效课堂途径三,就是精心准备教案,把握虚实相生的原则。在新课改的要求中,特别要摈弃那种“是不是”“是什么”“讨论一下”等问题式的提纲教案,而应该是精心准备的一次动态演出,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大量的空白,让学生根据情节、情景进行表演、回答、叙述等。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要留有很大的空白,让学生说出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引起其他学生的抢答、纠正、补充,进而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无论是在盼、赞、遇、躲于勒的哪个环节中,恰当的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任务基本都实现了,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高效课堂途径四,利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的问题不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还得适合小组成员进行探讨,不能简单的让一个学生不经过合作探究就完全取得答案,必须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答案才完整。反之,合作就没有了吸引力。比如在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时,不但要求总结出特点,还得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来,并结合例句分析。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小组的学习效果、热情就非常高。

充分利用展示,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又一途径。教师的展示,可以在上课之前,把课文的或课堂的目的、重难点、要求、提示等内容,提前展示给学生。如果可能,就充分利用媒体,力求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也可以在课后,把自己这堂课的心得与学生分享和交流,让学生提建议,这样不但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加深了师生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有可能,还可以利用展示平台,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作简略的分析和评比。学生的展示,可以扩大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展示错误,甚至可以加入课外的实践内容、社会热点的点评等,都可以在恰当的时间、氛围中展示。在综合性学习“走进社区”一课中,课前笔者展示了很多城市社区的信息,学生却展示了很多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社区里的人和事,并且把社会热点—--绿色、环保、留守儿童、和谐、日渐消失的乡村等因素都加进去了,还综合了很多语文科学习的能力训练项目,这一堂课,让笔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

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参与者、分享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文本和场所,不必局限于固有的程序和评价要素,不受制于原有的形式和框架,要大胆的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很重要,特别要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孔,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变成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真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此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课标的精髓,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准备,用心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此,老师既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客观上还完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真可谓一举多得。

(杨军贤 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初级中学 63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