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建构有效语文教学的三点认识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707次
  • 评分4
  • 90
  • 0

王 艳

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那么,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情感共鸣。这样,那些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准确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泼清新的导入语、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课文相关的一组图片、展示课文情景的背景音乐等,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谛听,去触摸,去体验,去建构。如有教师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教学境的创设,她课前先轻声播放歌曲《骊歌》,渲染忧伤气氛,然后用一段抒情性的语言导入课文,这样既用音乐营造了课堂的氛围,使课堂氛围一开始就是那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尽快地进入文本。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被感染激发,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

二、“协作”与“对话”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的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洞察和建构,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有的人》的教学过程中,龚陈老师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对话氛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人生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将学习诗歌变成互动对话交流,将朗读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个人化”

当学生接受了普遍的信息后,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把这些普遍化的信息理解、加工、赋予个人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语文课堂中,一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而在解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这一“个人化”的知识,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如在解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就有不同的评价。有学生认为菲利普太太是尖酸刻薄的人,有学生认为她还是一个有母爱的人,为生活精打细算、操心的人。有学生认为菲利普先生是可怜的、胆小的、虚伪的人,有学生认为他也是个有点善良的、顾家的人。这些标新立异的解读一改以往教参对人物形象的定位,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这种新思维应该提倡。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