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比较探究中领悟真谛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41
  • 0

黄 蓉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有两个单元是中外小说,分别是必修③第一单元和必修⑤第一单元。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也有不少作品被搬上了荧屏。相对于荧屏与文本,学生可能更青睐于前者,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或者说利用这些具有“可观性”的影视作品呢?我觉得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文本的真谛。

先说说《祝福》。鲁迅先生的《祝福》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原因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一般读者也对其小说背景的设置、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等有着深刻的印象。《祝福》在很早(上个世纪50年代)就改编成了电影。但电影中的一个情节——祥林嫂怒砍门槛——引起了强烈的争论。在讲解了《祝福》文本之后,我也让学生观看了电影中的这一情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从表现主题、展现人物性格出发来探讨改编情节是否合理。讨论后学生达成一致看法:怒砍门槛的情节有悖于祥林嫂柔弱的性格,祥林嫂达不到“反抗的境界”;影片的改编真有点出自“革命”的需要,而无益于悲剧主题的深刻表达。

再谈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7集,这一集的内容正好与教材节选内容吻合。但在情节设置上依然有异,最大的不同就是林冲与店小二的关系。在电视剧中,店小二纯粹是个外人,只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反而将陆谦等人的密谋提前和盘托出;而原著则安排了林冲是店小二的恩人,店小二有意偷听不成。在这里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情节安排更好,为什么?讨论后明确:原著更好。可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探究。从情节的设置角度,一是设置了悬念;二是为下文林冲在破败的山神庙无意偷听,了解真相,怒火中烧,埋下了伏笔。同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通过写店小二与林冲的关系,我们至少了解了两点:当时社会的黑暗;林冲性格的善良厚道。从小说主题来看,一个如此厚道能忍之人,最后在那一场下得越紧的风雪中完成了血性的涅槃,逼上梁山,从而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官逼民反。通过这一比较探究教学,学生更能体味情节的设置是为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服务的。

当然,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也不乏优秀之作。比如沈从文的《边城》。电影《边城》一开始的一个镜头就是爷爷与一个过渡人的“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而小说文本则出现在第六章。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比较探究的点:这个情节的提前,意义如何?学生各抒己见,我认为是各有其妙。电影讲求一个整体性,开头出现这一情节,让我们观众对爷爷有个初步印象:淳朴,也让我们初步领略了湘西的敦厚民风。小说文本安排在第六章,有助于我们整体了解爷爷的性格,通过解读“爷爷与翠翠”“爷爷与老熟人”“爷爷与过渡人”的三层关系,我们感受到了爷爷对孙女的关爱,对朋友的贴心,对他人的善良,我们就更能体会《边城》风俗的“纯”“美”。所以此处的改编是极妙的相得益彰。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相对可读性与可视性而言,影视作品带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眼球效应。我们更应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文本与影视作品的比较探究中不断领悟作品传递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西泰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