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由“蒹葭凄凄”中“凄”字释义说起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189次
  • 评分4
  • 59
  • 0

周 波

最近常有高三学生常问我,《蒹葭》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中“凄凄”一词的字形写法,到底是“凄凄”还是“萋萋”。或振振有词说是这个“凄凄”,或理直气壮说是这个“萋萋”。我想,区分和识记是“凄凄”还是“萋萋”,并不难。

一、从课用的教辅资料看

记得以前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听过一节《蒹葭》。老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到“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时,未作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课后,笔者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仔细翻阅了该诗,并与学生作了交流,交流中感觉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一句的含义,笔者细看,发现“凄凄”一词在文后并无详实的注释,在老师未作清通讲解的前提下,学生也就很难有深入地了解,那么学生是否会真正理解诗歌中“凄凄”呢?就要打个问号了。

然而事实是如此的巧合,现在好多正准备高考的考生们,面对时下五花八门、鱼目混珠的高考复习资料,考生们却如同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是用“凄”还是“萋”,往往是这边的刚问过,那边的又来了。

二、从词典的注释义项看

《说文解字》中的“凄,雨云起也。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诗·小雅·大田》中“有渰凄凄,兴云祁祁”。意思是滚滚的乌云布天上,春雨落得刷刷响。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中,“凄”有三个义项:①寒凉,又可引申为冷清。比如,《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凄凄”即寒冷。在丁帆和杨九俊先生共同主编的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教材中,所选唐人杜牧作品《阿房宫赋》有言“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文后“风雨凄凄”的注释为“风雨交加,凄凉清冷”之意。②悲凉。如谢庄《月赋》:“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③通“萋”。“凄”的义项③同《说文解字》关于“萋”的解释。《说文解字》中,“萋,草盛也。形声。从艸,妻声。本义:草茂盛的样子。”在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中,“萋”有两个个义项:①为草木茂盛的样子。②为文采交错的样子。很显然,义项①和《说文解字》关于“萋”的解释是一致的。在《汉书·外戚传》中有“中庭萋兮鲜草生”,又如唐人崔颢《黄鹤楼》有言“芳草萋萋鹦鹉洲”。“萋”皆为“草茂盛之意”。

三、从诗歌的意象特征看

《蒹葭》中的蒹葭是一种草本植物,通常指芦荻,即芦苇。蒹,是非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秦地的民歌中这样描绘:“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中用“芦苇”、“霜”、“露”、“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朦胧而又神秘的绝美意境。其中,“蒹葭”、“水”和“伊人”的诗歌意象交相辉映。诗歌开头写丛生于秋天水边的芦苇,这样“托象”,有“起情”的功用,也达到了“明义”的目的。此中,只有“萋萋”之“蒹葭”,即丛生茂盛的芦苇,在水色天光的映衬下,才会呈现有一种迷蒙的境界,也就能从侧面表现出诗中主人公心里面“朦胧的爱”的境界。反之,若是寒凉清冷的“凄凄”之“蒹葭”,那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在一些教辅资料中,将“蒹葭凄凄”写成“蒹葭萋萋”,从语义的角度讲并没错,但是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多疑惑甚至苦恼。所以,即便是一些参考资料,或是授课教师,都还应本着尊重原作且以负责任的态度去传道授业。《蒹葭》中“蒹葭凄凄”的“凄”,通“萋”,于诗于情,于史于实都说的通。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建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