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口语特性探究

  • 投稿薛梧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910次
  • 评分4
  • 98
  • 0

张正林

一、学科性和科学性

先说其学科性。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即术语。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系列,并通过他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这些概念及理论体系,有的是必须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讲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讲句,有单句、复句,复句又可分为并列复句、偏正复句等;讲文章,从文体看有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还可以分解下去。其他学科也如此。这些专业术语,是学科范围的共同语,准确地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一说就懂,而且极为简明;不用这些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还要求教师必须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一整套教学术语。这些术语,分别表示不同的特殊的意义,是学科教学中的共同语。比如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有分析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在作文教学中,有作文指导、作文讲评等。在教学中,不注意运用教学术语,同样会造成混乱。例如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按词的合成方式给下列词分类”,却表述为“合并同类项”,学生就可能按词性给所列的词归类,这就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

再说其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第一,用词必须准确;第二,讲一段话,必须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符合逻辑。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教学中的第一要求。比如数学中“线段”就不是“直线”,化学中“无色”就不是“白色”。如果用词不准,势必造成概念上的混淆,这在教学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语文教学中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将散文“形散神不散”解释为“表面上是散的,而内部并不散”,把“形”理解成“表面”,把“神”理解成“内部”,这种解释显然是不恰当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怎样开始,中间怎样发展变化,最后怎样,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制作景泰蓝,要经过打铜胎、掐丝、涂色、烧蓝、打磨、镀金等几道工序,讲景泰蓝制作的知识,就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其客观规律,这就是逻辑规律,教师运用语言,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要特别注意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合乎逻辑。再说,语言规范,即正确的语音、恰当的用词、合乎语法的表述,应当是教师的教学口语科学性的基本要求。一个国家民族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各科教师都应当运用规范的语言教学。由于语言教育的任务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因此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承担起这项任务。教师规范的语言,不仅是交流所必须的,而且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所必须的。

二、教育性和针对性

先说其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始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职业本身就使其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既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作用,也有学生因为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尊师心理的作用。一般说来,年级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自己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课堂口语的教育性,常常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一位教师在讲读《谈骨气》一文后,说:“如果作者是一个软骨头,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吴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然后举吴晗1941年为国民党“国立编译馆”写明代史事的书,宁可不出书,也绝不按“国立编译馆”要求改一个字及文革中遭受“四人帮”迫害至死不屈服的事为例,教育启发学生:“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们学生的骨气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从课文里,从教师所补充的作者的事迹里受到教育,懂得了“文如其人”的道理,并且纷纷表示:在学习上绝不向困难低头,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口语的教育性,也常常渗透在组织教学的语言里。例如,老师请学生朗读课文:“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好,请李xx同学来读。”待李xx读完之后,老师说:“读得很好,看来他在课下作了认真的朗读练习。请坐下。”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鼓励流露在师生交往的言谈里,这对于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意识,以及进行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教学语言教育性的发挥,同教师个人的威信密切相关。有人在分析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时,总结了四个原因:第一,学生确信教师讲授和指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第二,教师的要求可以比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就加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自己优良品质方面的积极性。第三,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表扬就可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巩固优点;而批评,则可以唤起学生改正缺点和提高自己的迫切愿望。第四,学生把教师看作榜样,教师的示范可以起更大的教育作用。上述前三点,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的具体阐述,而第四点则启示我们:教师教学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一致。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而且要在思想、道德、情操等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唯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其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再说其针对性。教师课堂口语的针对性,就其内容来说,它必须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它同学生的思想感情必须是能够相通的,它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能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悖。就表达来说,教师的课堂口语应当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应当是简单明了、生动活泼的,那种“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故弄玄虚的语言,那种重复啰嗦、平板紊乱的语言是不应当也不允许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比如,同是给初一的学生讲《美猴王》,甲老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孙悟空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怎样来到世上,又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呢?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课文《美猴王》就是讲孙悟空的这段来历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乙老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西游记》这部大书大家都看过吧?这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的节选——《美猴王》。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甲老师引入新课的语言不仅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一学生大都知道孙悟空,而且又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样的引入语言,必然会有好的效果。而乙老师的引入语言就有些脱离学生实际了。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几个读过《西游记》呢?这样的引入语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一位老师讲《捕蛇者说》的写作特点,先概括为“立意非奇,奇于蓄势”,然后说:“什么叫蓄势呢?关于蓄势,打个比方,气功表演有个‘手劈石碑’,气功师不是一来就劈,而是先运气、运动,并且围着石碑走两圈,把功力集中到手掌上,然后瞅准时机,突然爆发一股力量,把石碑劈断了。这个劈石碑的动作是关键性的,为了完成这个关键性的动作,他前边的运气、转圈就是在蓄势。”蓄势是我国文章创作中的一种传统方法,要三言两语给初中学生讲清楚很不容易。但这位老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就深入浅出地把这个问题给讲清楚了。

要加强课题口语的针对性,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和语言修养,其次,还要提倡认真的研究学情,要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环境(城乡差别)下,学生在知识、经验上的差别,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学生变化着的现实思想情况和感情倾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

三、简明性和启发性

课堂口语的简明性,就是话不多,一听就明白。这样的语言,表述的内容是经过认真提炼、认真组织的,选词用语,是经过认真推敲的,甚至句式也是经过严格选择的。

课堂口语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决定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则要努力从教师的语言中吸取一切有用的信息。如果教学语言不简明,诉诸学生听觉的是混沌一片的材料,势必给学生的吸收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课堂口语,是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一节课时间有限,用语不简明,则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课堂口语诉诸听觉,转瞬即逝,学生没有反复琢磨、品味的余地,如果用语不简明,学生听不明白,则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简明的语言,也包含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语言本身就具有启发性。

课堂口语的启发性,含有三重意思:一、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二、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呢?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要包含丰富的感情。要求别人尊重,这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心理的具体反映。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追求。因此,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在概括“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时,把“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排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学语言中丰富的感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情激情”是许多优秀教师在总结经验时常用的一句话,因为学生一切美好的、高尚的情感体验,都不是靠说教获得的,而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才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最有效的手段。

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前边所述教师讲“蓄势”的语言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或者联想到其直接的经验,或者联想到其间接的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三,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教师常常要把教学内容作问题化的处理,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难易、提问的顺序和时机,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上述几个方面都应该作周密的考虑。

综上所述,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对于沟通师生情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诸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的修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口语能力,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