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追求个性,因材施教——“走班制”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投稿苗久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49次
  • 评分4
  • 13
  • 0

郑向明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对学生语文程度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别的了解程度,是分层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为分层找寻依据,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高一(上):分层次,同促进

教学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开始教学以前就应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摸底检查,以便确定其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并向他们提出分层教学设想。

因此,开学之初,就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按上中下分成A、B、C三组,再把B组分为中上、中下两组;A、C组人数较少,约各占25%~15%,B组中上、中下人数约占50%~7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把B组一分为二,让A组和B组的中下合为一组,C组和B的中上合为一组,另外的一个班级中也这样划分,然后把两个班级中相应的组别合在一起,重新组班,实行走班制,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当然,在实行走班的时候,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班,从而使学生逐渐提高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一(下):重组合,促发展

高一分层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意识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各组(尤其是B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合理调整,重新定层次。具体的做法是:取消C组,留A、B两组;然后组成相应的A班和B班。由于层次的变化,C组学生升格为B组,B组中下一部分升格为B组中上,B组中上又有多人升格为A组,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潜能,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A组学生为防止滑入B组,又要与B组升格者竞争,也只有努力向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你追我赶的良好的语文学习风气。

高二、高三:讲优化,抓效能

高二起,由于学科数量的变化,兴趣爱好的变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语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A、B两个班级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实行流动制,根据事先制定的综合考核标准,A班中考核相对靠后的同学降到B班,而B班中考核相对较优的同学升到A班。

这样,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加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班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因人而施,各成其材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说的是教学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进步。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上就要考虑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要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A、B级学生。把“面向全体”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体现分层推进教学、因材施教理念。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1.分层教学总体步骤

语文分层教学步骤,由“合→分→合”三步组成。每一步都注重了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1)合。这是高中语文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心理氛围和为各组学习作准备。这一步骤中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活动支撑。引入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复习旧知,侧重于照顾A组学生;总起性学习活动是明确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引发A、B两组学生自觉思考和深入。

(2)分。这一步骤主要学习新知和教材主体,它由根据学习提纲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来支撑。“分”就是要突出对各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交流探讨为主导,扶中有放,放中有扶,加强语文阅读训练,着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3)合。分组学习后,教师再组织“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薄弱环节,它由层间互动的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与交流来完成。

因此,语文分层递进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2.分层教学实施形式

一是“局部复式”教学:在一堂课的某一时段,教师对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安排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做基本的巩固练习,或者安排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练习,而针对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再作讲解。

二是“台阶式”教学:在探索新知识时,充分发挥A、B级学生的示范作用,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时,侧重训练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指导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辨误指正,使全体学生在训练中上一个台阶。

三是“搭桥式”教学:在开发潜能、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为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达标“搭桥”,即通过把大题化小,设立若干子题,化难为易,循循诱导,牵着他们过桥,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训练的目的。

3.语文教学分层作业

语文教学分层作业强调“三分”:一步是分层布置。如能力层级相对较弱的学生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必做题,而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能力层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实际上,分层促进教学不是单纯知识上的查缺补漏,而是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有效激发。教师在分层促进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因此,在实行分层促进教学的过程中,这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反馈。教师强化了堂堂反馈矫正、课课过关、单元过关、人人达标等检测辅导措施,把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教学的具体环节和每个学生身上,建立并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及时弥补漏学或未掌握的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二是辅导差生转化。这是分层促进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自觉做到“三落实”,即辅导对象要落实,质量目标要落实,辅导时间要落实。

通过分层促进教学的实施,构建一个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的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建立学生学习行为分层评价兼学生成长记录表,了解每位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使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兰溪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