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15次
  • 评分4
  • 23
  • 0

袁治信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很低……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由此拉开了语文教改的序幕。经历了30多个春秋,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1996年起,《中国教育报》等有关报刊杂志又相继刊登了有关批评当今的语文教学的文章。形成一致的看法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考什么,教什么;一篇篇课文和知识短文,被肢解为一个个零碎的“考点”;语文的人文性被破坏,答案过于标准化,局限于咬文嚼字,语文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譬如作文,它本是展示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最佳形式,可是有些“精通”应试技巧的学生,虽然在考场能拿到不错的分数,而实际的写作能力却令人担忧,大作家王蒙连续几次的高考成绩都不理想。因此,众多教育界人士呼吁:语文教学非改不可。

几年来,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我经常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改?怎样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看,智育一统天下的现象必须彻底摒弃,语文应该怎样改革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学计划下,怎样弥补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庆阳一中高三年级文科班的198名学生作了一项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目前学习语文的状况、兴趣所在。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5份。从计算机柱形分析图中可以看出:65%的学生很喜欢“参加社团活动,诸如演讲、访问、听报告等等”;很喜欢“自己有独特创新的思维”,很喜欢“广泛地发展兴趣”。55.9%的学生很喜欢“语文课组织一些活动,如讨论、朗诵,即兴表演”。53.3%的学生很喜欢“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53.8%的学生较喜欢“语文课”。60%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只讲课本内容,只在教室上课”。24.1%的学生对“有表情、流利地朗读文章、讲故事”的兴趣一般。30.3%的学生对“当众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兴趣一般。18.5%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小论文,需要查阅一些资料”不喜欢。29.2%的学生对“老师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活动,虽然讲得一般”不喜欢参与。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语文课组织些活动,授课场地灵活,不必要拘泥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大多数学生渴望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愿意接受专业训练,为自己的兴趣,为自己的将来生存着想;大多数学生有追求独立思维、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欲望,有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要求,他们身上有丰富的潜力资源等待挖掘,他们是素质教育园地中茁壮成长的小树。但也有一些同学兴趣发展方向不明,做事被动;没有个性,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承担风险,不愿付出劳动,但他们身上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应开设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

因此,我认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科目,在素质教育园地中,在当代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一改过去学科化的面目,走综合化、兼容化的道路,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健康个性和完美的人格塑造。在具体实施时,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这包含着三个层次的意思。

一是课堂动起来。这个“动”,就是要求师生双边活动要到位,不仅要手动、口动,更要求脑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动,还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教师精心设计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这是动;同时,教师对某个问题作必要的点拔,讲得生动有趣,振聋发聩,学生们听了或茅塞顿开,或心领神会,悟出新知,这也可以视为动。动,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要神似,不要形似。

二是在大语文背景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举办有关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家、文学创作轶事的讲座;举办有关阅读方法、写作方法、朗诵和演讲技巧的讲座;举办有关辩论技巧、采访方法等口语交际技巧的讲座。可以创建文学社,创办校刊,成立由学生主持的校广播站。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校(庆阳一中)先后创办了《庆阳一中》校刊,成立了内容各异的兴趣小组,出版了“菁菁岁月”校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文大赛,使学生走出课堂,与学校活动融为一体,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以及关心他人、抗挫折能力等等。

三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发掘学校所在地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指那些已被人们意识到并充分利用的学校教育资源。如教材、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学习活动、学习场所等。隐性资源指那些还未被人们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还没有利用起来的学校,尤其是自然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烈士园陵、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等等,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的见识。学生一离开课堂这个阵地,便异常激动。他们的学习天性在课堂中常常不能表现出来,而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中就能表现的淋漓尽致。“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现实世界能教给我们的,永远比书本能教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更生动。

总之,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没有“教育的解放”,就谈不上“人的解放”。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既深入学生心灵又能真正直面未来的教育。“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这个课题正是要和着这个节拍,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