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教学初探——《浪游者的夜歌》教学反思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4
  • 72
  • 0

吕娜

一、外国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中教学的功利性导致忽视外国诗歌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实际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为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高考不涉及考点的外国诗歌单元往往被直接从教学篇章中删除,或者仅仅进行诵读或者文学常识的识记训练,别无其他。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限制了对外国诗歌的深入研究。高中教师的日常工作大多围绕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测验等等,大多数教师没有时间接触更多前沿的文学理论,对于外国文学的了解和研究还停留在大学阶段的水平,对于诗歌作者、创作背景、诗歌情感的体悟也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对于外国诗歌教学,往往有畏难情绪。

再次,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影响外国诗歌教学有效开展。高中生对于外国的文学创作理念、诗作者的创作背景没有系统的、较为全面的了解,他们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浸染较多,而东西方文学之间是存在必然的差异,学生用感悟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怀去品读外国诗歌,肯定会有阅读上的障碍,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在外国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也很难全情投入。

二、外国诗歌教学目标要求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有效地开展外国诗歌的教学,必须要师生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实际上,外国诗歌教学是在感悟中国古典诗歌基础上拓展延伸,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有效地开展外国诗歌教学更是汲取外国文学作品营养的有利途径,这对高中阶段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感悟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要求。

三、外国诗歌教学有效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指导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各自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现总结以下几方面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资源共享

(1)诵读法:诗言志,诗有情,在诗歌的诵读中,要充分体味作者情感,注意语速、停顿、语调。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要及时范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鼓励学生个人诵读展示,小组诵读交流,举办班级乃至年级的外国经典诗歌朗诵会,学生独立制作展示幻灯片、找寻合适的诵读配乐,进行前期的诵读指导。

(2)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搜集有效信息。建立班级QQ群,设立班级公共邮箱,为学生的交流共享搭建必要的平台。学生对外国文学史知之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诗作者的创作背景、生平经历、作品评价、诗歌创作流派特点等资料,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资料展示或者开展学生间的资料共享,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读诗。

(二)品味鉴赏,感悟提升

(1)赏析重点词句。对于诗作中的重点词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方面,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循序渐进,设置充分挖掘学生思维潜力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案导学,展开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追根溯源,从源头解决问题。

(2)比较阅读。外国诗歌和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创作的背景上必然存在差异,但是在学生阅读体味的过程中,也有相同之处,同样要做到关注文本、知人论世、了解手法、感悟情感,例如歌德的《浪游者的夜歌》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同样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交流、师生互动等等方式,最后我们得出结论,中国的古典诗歌往往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而外国诗歌更多的关注自我,“我”是驾驭在自然之上的。这让学生更加关注诗作者的心灵世界,了解中西方诗歌创作的不同之处。

(3)读写结合。诗歌的文字是最凝练的表达,很多的外国诗歌通过中国的译者翻译之后,往往也具有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例如《浪游者的夜歌》其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静谧的山林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精炼的诗歌语言改写成散文语言,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学生自然体味到借景抒情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进一步感悟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发出人生感慨“稍待你也安息”时的心绪万千。

(4)鼓励原创。诗歌是诗人心志的最直接的表达,要让学生明确,诗歌创作就是自己情感的最佳释放,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小诗人。诗歌创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把学生的优秀习作结集成册引发,当学生拿着刊印自己作品的诗集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于诗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检验。

(三)多元解读,鼓励参与

(1)不同译本比较。我们品味的外国诗歌不同于中国现代诗歌,也区别于外国诗歌原著。这是因为每一位诗歌译者都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不妨找来几位译者的译作进行比较阅读,以期通过比较找寻到原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所在。《浪游者的夜歌》教学过程中,精选三首经典译作,让学生比较评价,进一步体味诗作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也对译者注入的主观情感加以剖析。

(2)鼓励学生翻译原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外语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原作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品味情感,也可以把学生习作和翻译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优劣,这种形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教学难点自然迎刃而解,教学效果较好。

(3)对文本、注释进行多元解读。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课文中的注释往往是编者认为最佳的解读,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注释并不能很好的、全面的解释诗作语言,所以教师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不拘泥于课本,而是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研究,搜集整理阅读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浪游者的夜歌》教学过程中,结合注释“作后即将此诗送给斯坦因夫人”设置问题“斯坦因夫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作后即将此诗送给斯坦因夫人?”“诗歌开头句的‘你’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小组交流,得出了区别于注释的答案,注释中“你”指的是下文的“甘美的和平”,而学生认为“你”也可以指代斯坦因夫人,对于学生的多元解读,只要在尊重作者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教师要多加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力,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第二首诗歌最后一句的“安息”,也可以结合作者三次登山创作的经历,探寻作者心路变化历程,不同层面的解读文本。

外国诗歌的教学一直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短板,以上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个人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探索,找寻更多更好的途径,让外国诗歌这朵文学上的奇葩在高中的语文课堂越开越艳。

作者单位:北京大峪中学。